·
  • 无障碍浏览
  • 适老化
  • 长者服务
  •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回应关切
黔南州荔波县境内在建贵南高铁“6.10”涌水突泥事件专家组调查报告

黔南州荔波县境内在建贵南高铁“6.10”涌水突泥事件专家组调查报告

 

  2018年6月12日下午,专家组到达贵南客专朝阳隧道出口平导“6.10”涌水突泥事件现场,通过现场查看、与参建各方询问情况、查阅相关资料,情况如下:

  一、贵南客专朝阳隧道项目工程水文、地质情况非常复杂,地层为二迭系中统长兴组+吴家坪组P2w+c灰岩、硅质岩,二迭系下统梁山组(P1l)石英岩砂、岩砂、页岩夹煤层,属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交互地带,地勘报告显示不良地质为:岩溶、接触带、顺层、有害气体、浅埋、背斜核部水平岩层塌方失稳、地应力变形等。隧道掌子面段落主体地形地貌条件主要为岩溶负地形,同时表面汇水面积达到约900000平方米。

  二、隧道上部距隧道北东方向直线距离约1000米左右,有一座于1964年1月修建的鱼胆山水库,库容量12.5万立方米。经荔波县水务局提供资料,2018年6月10日事件发生后,当天中午13:00时,经县水务局技术人员现场观测,水库水源出水量基本平满出水口,水库水位达半库水。2018年6月11日上午11:00时,经县水务局技术人员再次到现场观测,水库水源出水量只有出水口的五分之一,水库水位已降到库底,水库水位出现大幅下降,水源出水量急剧减少情况。该水库被一走向北西、倾向南西的断层与隧道出口平导间有显著的断裂带穿过。

  三、根据荔波县气象局提供降水情况说明,2016年5月降水量合计为222.3mm,2017年5月降水量合计为184.8mm,2018年5月降水量合计为250.4mm。2018年6月4日,当天的降雨量达到53.6mm。

  四、当平导达到里程PDK170+671处在进行超前钻孔时,于5月30日出现初步透水,水量为744m3/h,直到6月10日发生事件前,施工单位及时地进行了相关的观测和统计工作,设计和勘察单位也做了相关超前地质预报的准备工作。建设单位于分别6月1日及6月8日两次组织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对异常情况进行会商,并确定了相关方案,做好了相关会议记录。

  综合上述情况了解及判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贵南客专朝阳隧道出口平导“6.10”涌水突泥事件发生原因主要为:

  一、朝阳隧道出口平导地处不良地质地段,岩溶发育,极易产生涌水通道。

  二、根据2016年、2017年、2018年5月份降雨量统计数据,与同期相比,事发前降雨量明显增大。

  三、平导PDK170+671段对应地形地貌有汇水面积较大的岩溶溶蚀洼地,形成典型的岩溶汇水谷地。

  四、平导PDK170+671埋深230米,岩溶谷地汇水与地表水连通,加之2018年6月4日降雨量为53.6mm,形成水压叠加现象,向地层薄弱地带进行集中卸荷。

  五、根据荔波县水利局对鱼胆山水库的水量观测统计,水库库水下降时间为当天13:00时开始下降,次日上午11:00时库水下降,只有原来的五分之一,说明在岩溶溶腔水体泄出后,水库水体补给岩溶系统,导致水位下降。

  六、结论:本次事件为自然灾害造成

  建议:

  一、因施工现场周边地质地貌情况较复杂,且有高速公路及村庄等,需立即由建设单位引入第三方监测单位进场监测,以防止周边相关重要设施等出现异常情况。

  二、需立即做好专项预警方案,且应对现有现场进行进一步预防再次发生类似情况的准备工作。

  三、需加强完善水文地质的进一步勘察工作。

  四、应组织相关专家论证具体处置方案。

                                                                                                                          贵南高铁“6.10”涌水突泥事件专家组

                                2018年6月12日

                                                                                                                                           (联系电话:0854-825166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