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无障碍浏览
  • 适老化
  • 长者服务
  •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新闻发布会
壮志凌云兴水利 信心十足向未来——写在全州水利改革发展五周年之际

    2010年以来,全州水务工作紧扣省委“两加一推”主基调、城镇化带动主战略、“5个100工程”,围绕州委“一圈两翼”经济发展新格局,大力弘扬“追赶、领先、跨越”的新时期黔南精神和“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全面实施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小康水行动计划,全州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固定投资:总量翻倍增长

    “十二五”期,全州水利建设通过实施骨干水源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小农水重点县、病险水库治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农村小水电等项目,共完成投资121亿元(含水务、水电投资),是“十五”期15亿元的8倍,是“十一五”期46亿元的 2倍,水利固定投资总量实现翻倍增长。

    民生水利:设施逐步完善

    五年来,累计解决农村152.74万人和学校师生15.9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同比增长24%。全州发展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13万亩,同比增长71%,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8万亩,全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85万亩,耕地灌溉率提高到39.5%。治理小型以上病险水库129座,同比增长187%。新增地电装机21.18万千瓦。

    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60平方公里,为规划目标的2.8倍,同比增长163%。新增治理中小河流78.12公里,累计达180.24公里。全州12个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实施抗旱规划项目,实施6个重旱县24处抗旱应急引调提水工程,建成视频监测系统,全州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站网和预测预报体系得到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利保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骨干水源工程:量质齐头并进

    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及“三年行动计划”73座骨干水源工程已开工建设29座,其中:完工5座,续建24座。“滋黔一期”独山谭尧、三都冷水沟水库大坝主体工程已完工并下闸蓄水。

    大型水库工程福泉凤山、独山甲摆、都匀石龙3座大型水库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福泉凤山水库项目建议书(初稿)、流域综合规划(初稿)已编制完成,待省级组织审查。都匀石龙、独山甲摆水库正在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带建议书)编制工作,预计年底可完成外业、地勘和工程规模的确定。

    水生态文明:建产深度融合

    全州城市饮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印发《黔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黔府发〔2014〕21号),明确了全州水资源管理的目标任务、“三条红线”管理制度、保障措施等,进一步健全水资源科学管理。

    抢抓黔南州列入“全国105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机遇,启动试点创建工作,将都匀、惠水、瓮安、贵定、龙里5县市作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先行区。编制完成《都匀市剑江河综合治理规划思路》,按照“九溪归一”总体布局,启动了剑江河综合治理工程,实施都匀雨花湖(旱地)湿地公园、“三江堰”生态修复工程、“两河汇”工程等建设,水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全州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8%,较全省增长14%。成功在瓮安、惠水、荔波举办三届“水生态文明·黔南论坛”,水生态建设理念逐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水利改革:重点理性释放

    各项水利改革稳步推进,成效明显。水行政审批事项由10项减少到1项;全州水资源实时监控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已完成报批;2014年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已通过省水利厅考核检查,并完成州对县考核工作;州、县两级水利部门已完成水务一体化改革,涉水管理职能、机构划转等有关工作基本完成。

    同时,积极与住建部门对接供水、排水、污水处理职能划转有关事宜,目前正在开展全州污水处理情况调查摸底等工作。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省级试点贵定县,州级试点都匀市、平塘县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全面完成13个县(市、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县级验收,全州共设立101个水利站,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得到有效得升。

    展望未来:发展形势喜人

    五年来,全州水利建设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州水利总体建设水平持续五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水利改革年度考核成绩位列全省前三位,农业综合水价、山区现代农业水利、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等水利改革工作成效明显,连续两次在我州召开全省专项改革工程现场会,全省关注黔南的视点不断提升。以都匀三江堰、雨花湖湿地公园、两河汇,都匀经济开发区杉木湖,贵定盘江音寨、瓮安雍阳河、福泉黄丝江边寨河道治理等工程为代表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州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重要典范,全州构建水管理、水工程、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五位一体”的水生态文明体系已基本形成。

    展望未来,今后一个时期,全州水利建设将根据黔南发展需要,继续围绕“5个100工程”、“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小康社会创建目标要求,大力实施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和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同时,加大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实施长距离管道输水工程,构建区域供水管网,提高区域水资源综合调配能力;对全州111.68万人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继续争取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力争“十三五”期末全州有效灌溉面积达320万亩,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农村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30万千瓦等,为黔南赶超跨越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