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无障碍浏览
  • 适老化
  • 长者服务
  •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走进群众 了解基层 关注民生——省民政厅厅长冯仕文黔南调研指导工作纪实

  4月25-27日,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冯仕文率厅社工中心主任杜晓虎、人事处副处长赵青分别到黔南州长顺县、罗甸县和惠水县调研指导工作。

  三天的调研时间,冯厅长一行分别深入三县社会福利中心、敬老院、医养结合点、日间照料中心、易地移民扶贫搬迁点、民政对口帮扶村、社区服务中心、农村种植合作社、商会,看望了辛勤的工作人员,了解工作状况、存在的问题和下步打算,与群众促膝交谈,倾听百姓呼声,切实掌握服务对象的生产生活及思想状况。

  在长顺敬老院,冯厅长对该院的环境、卫生及基础设施给予点赞。悠闲的老人下棋、玩扑克,由衷发出 “共产党好、感谢国家、感谢领导”所见所闻,厅长乐开了花,高兴之余不忘嘱咐工作人员:一定要服务好老人,底线做到:“不丢人”“不坏人”(即不能出现老人出走遗失现象,不出现老人身体及思想较进来前变坏、变差)。冯厅长希望长顺县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长顺吉万家养老服务中心)能医养结合,不断加强医疗和护理的专业水平,为更多的院内、院外老人服好务。“现在政策、领导那么好,好想再活几十年”几位在日间照料中心的老妇边摸扑克边向来宾述说。

  “陈盛坤,这个名字取得不错,丰盛,扭转乾坤,有意思”在长寨街道神泉移民社区陈盛坤小朋友家,冯厅长亲切与陈圣坤的父亲和奶奶交谈。“现在好啊,看病方便,自己基本不花钱”很少开口的奶奶也插上几句。“孩子他妈走得早,我身体又不是很好,既要管老的,还要照顾小孩,以前很恼火。”得知社区已为生活困难的陈盛坤一家已将农村低保转为城市低保,解决其基本生活,孩子就近上学,老人就近就医,陈盛坤的父亲就在小区内找到公益性岗位——打扫卫生,解决其就业问题,冯厅长肯定了社区的做法。

  在离开神泉移民社区时,冯厅长提醒:在移民搬迁农低保转城低保时,要精准识别,不能简单“一转了之”。虽然都是一帮人,但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城市和农村的消费有很大差别,执行的标准也不一样,搬迁后发生了很大变化,享受的范围可能会有较大的变化,大家要深入调查、摸清底数、特别是孤老残,要精准识别,按程序实现应保尽保和应退则退,确保群众搬迁后真正真正实现“稳得住”。

  在州民政局的帮扶点——长顺县长寨街道杉木村,冯厅长一进村就看到所有脱贫队员统一身着印有“精准脱贫,一个不能少的”大红马甲时,眼前一亮:“这个很有创意、感觉蛮有精神的!”见过面后,冯厅长认真实地查看了村委会和脱贫攻坚指挥部阵地建设,详细了解杉木村以及村支两委情况、重点了解脱贫攻坚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队员的对答如流让厅长很满意,他对州、县民政部门结合自身业务,开展的对口帮扶、助推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他希望攻坚队要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州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认真落实民政兜底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要求,以干事创业的精神,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全力以赴地推进脱贫攻坚精准扶贫事业,用心用情用力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规划一批民生项目,在社区建设、养老、慈善和救灾救济等方面打造出亮点。

  “你们养的猪这么大!多久杀一头?”在罗甸边阳栗木敬老院,冯厅长从猪圈里走出来,“吃完就杀,反正,什么时候都有20多头在圈里!”“不错、不错”。当得知田孟云老人(五保)在前几年收养了被遗弃的小女孩田仁亿 “我们俩相依为命,后来一起到了敬老院,娃娃很乖、很争气,现在北京读书,我很想她,也希望她有出息”厅长一个字:“好”“这里比较人性化,把老的跟小的安排在一起,大家相互有个照应”厅长三个字:“非常好!”后来又补充 “时间长了就有感情,就像一家人,享受着天伦,很和谐嘛!”

  在罗甸县城东社区,冯厅长详实了解社区的总人口、老人小孩的生活状况,社区享受低保人数、群众的生活习性以及社区的治理和服务情况。他希望移民搬迁后用足用好民政兜底政策,确保“稳得住”,同时要对这些特殊群体在使用现代家具、打扫卫生、上街过马路等基本生活常识和就业技能进行培训 “培训时,少讲理论,多做实操”。

  “杨书记,你们提出来的康养、旅养结合理念很好、比较先进,党委、政府非常重视,事业通过国家支持、产业利用市场运作,将罗甸得天独厚的区位和气候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养老优势。花大力气、舍得拿出好地盘做这么大的养老服务中心和医养结合的疗养机构,定位算是高大上,相信你们会给全州、乃至全省树立这方面的标杆”实地考察了正在建设中的县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和中医院后,冯厅长对罗甸县委书记杨朝伟说到。

  “玉都家园易地移民安置点就业培训教学点能让群众学点技能,很好”

  “这里要修一个道廊,而且要考虑修成无障碍通道,让老人来吃饭不被太阳晒、不被雨淋,其他也要人性化”对于正在提质改造的逢亭敬老院,冯厅长“一语点醒梦中人”。

  在逢亭镇祥脚村,残疾退伍军人,该村党支部书记毛成根向冯厅长汇报农村合作社如何组织带领群众科学种植,共同致富的经验:“我们这里基础好,当年李桂莲老师就是在这里搞的科研,现在她也经常回来看看,指导我们”。“目前,我们采取公司+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首先将群众的土地流转过来,平地种蔬菜、山上栽经果林。老百姓首先得到土地流转金,然后来做工,每天80-100多元不等,年底还分红,我们早就不是贫困村了”“按照县里的安排,我们还要强村带弱村”“ 在评选特困户时,首先是群众自评,支部把关,决不允许优亲厚友,更不能让真正贫困的群众得不到党的恩惠!”冯厅长向毛支书翘起了大拇指。

  一路走来一路看,一路交谈。

  在惠水断杉敬老院 “你们这里生活好不好?”“有吃有穿不用愁,生病了院长像自家儿子一样,赶快拿去医院,每餐四菜一汤,天天有肉有鸡蛋”“我们不光让他们吃得好、住得好,也经常叫他们搞一些活动,比如唱山歌、唱红歌…”说着说着,几位老头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好”“好花红”等红歌和山歌。老汉唱歌老太用手机录。这一微小动作没有逃过厅长的眼睛“你们也会用手机哈,还会录音录像,为什么录呢?”“因为他们唱的好听”说这话,录音老太脸都红了。“他和那个领唱的是一对!”“是哪个,是哪个?”原来,两位来自不同地方的孤老头孤老太住进敬老院后,通过活动、唱山歌,唱出了火花,谈起了黄昏恋。敬老院还专门为他们办了一场特别、浓重的婚礼。让两人住在一块,说着、唱着,过着蜜一样的生活。

  在三都社区服务站,冯厅长与 “争创黔南第一村”的三都村支书、主任共同探讨如何发展社会组织,加强社会治理。当得知在没有项目支撑情况下,该村自筹资金在黄金地段修建日间照料中心时,冯厅长再一次伸出大拇指。

  走进县民政局机关,冯厅长对惠水民政的文化氛围所感染“习近平总书记说民政是‘菩萨’,在这里得到诠释”看到一个办公室原本有六张桌子,现在因脱贫攻坚只剩下一个正式职工带领两个实习生在运转。王飞燕局长正要解释,冯厅长已经话出口:“现在,脱贫攻坚是当前全国、全省的大事,民政部门要积极响应和配合,紧贴脱贫攻坚大局开展工作”他非常感谢辛勤的工作人员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坚守岗位、加班加点、任劳任怨,继续为民政事业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他专门走进地名办,认真查看了地名普查的档案资料,他希望惠水县要认真做好文字、影像等档案资料,做好成果转化工作,挖掘素材、认真总结,为全省、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提供经验,树立典范,力争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会议上榜上有名。

  在惠水老年公寓(东山敬老院),冯厅长肯定惠水县公建民营和医养结合做法:虽然规模不大,却非常规范,他希望老年公寓和东山医院不断探索和提升专业,更好为老人提供方便、快捷、专业服务。

  通过与商会支部书记罗狂飙、会长石大兵等人座谈了解到:惠水羡塘商会在房开,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和物流、家电等方面大力发展,带动当地上千户群众发家致富,自2015年成立以来,已经出资400余万元在当地近10个村开展脱贫攻坚取得良好效果时,希望惠水县民政局以此为切入点认真研究和总结提炼、大力宣传,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和脱贫攻坚。

  在明田新民社区,好花红社工组织总干事尹世峰正在组织社工和志愿者领带、引导孩子们练习书法、剪纸画画。“这就是‘社工黔行’吧”“是,不过现已经扩展到多个领域多个项目了”“很好,这是我在贵州本地亲眼看到的社工进社区的真实情景,搞得好!”在社区服务中心民政专柜,冯厅长向工作人员了解了低保、精准扶贫、社区老人、小孩等对象的基本情况,以及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走出服务中心,刚好遇到全国人大代表社区党支部书记罗应和,罗书记非常感谢省、州、县民政部门给他到杭州参加第一届全国社区工作大讲堂。“我昨天刚刚学习回来,我要向厅长汇报我的学习心得和下步打算和设想……”听了罗应和的汇报,冯厅长高兴地说:惠水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三”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得到推广,现在社区的硬件已经建设的差不多了,下步就是如何管理和内在提升了。他希望能够利用广州与黔南结对子帮扶的契机,广泛引进广州以及其他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结合黔南、贵州实际积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通过学习、考试和引进发展社工人才队伍,继续推动社工黔行,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的作用,逐步实现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的良性互动、联动。

  离开前,冯厅长叮嘱黔南州民政局局长王大庆和副局长张弘:“这次调研很有收获,你们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不少成效,有些东西很有创意,当然也有一些存在的不足,你们要搞好总结、认真提炼,做好整改,下次我要专门听你们汇报,期待你们给我惊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