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无障碍浏览
  • 适老化
  • 长者服务
  •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黔南州农科院:以“智”提质,农业科技创新点亮黔南乡村振兴路

记者   刘茹男

蔬菜“321”高效栽培模式推广面积38万余亩,平均每亩增收2000元以上;

在三都、罗甸开展春提早、秋延晚高效栽培技术试验和示范推广,亩均收入突破万元;

研究制定的茶园提质增效综合技术在全州推广2.6万亩,示范茶园年产量同比增长13.8%以上。

一组组数据,见证和记录了黔南州2024年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铿锵步履。

近年来,黔南州农科院坚持农业科技创新,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将科技要素融入农业生产各环节,抓紧抓实“种业振兴、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为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一个个致富增收的“金点子”。

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取得新成果

州农科院点亮农业“芯片”,推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建成“贵州省黔南州种质资源库”“黔南州科研基地种质资源圃”2个省级种质资源收集后的保护设施,成为全省5家省级种质资源库建设单位之一,持续夯实了科研原材料的“取材”基础。同时,建成州级农作物(茶叶)种子种苗繁育中心,为全州马铃薯脱毒、茶叶种苗、蔬菜种苗等快繁提供新途径,持续发挥科技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新增茶叶、粮油作物、畜牧水产、蔬果、中药材等地方特殊优势种质资源达11000余份。结合全州“1+6”主导特色产业发展,创制水稻材料和鉴定品系,完成100份茶树种质资源基因组测序研究,从中筛选出优势资源,重点培育本地特色优势品种。

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

只有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农业压舱石作用才能日益稳固。

黔南州农科院坚持“托底+增收”推动产业发展作好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围绕做强“种业芯片”,开展自研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和玉米的制种试验,进一步探索高产栽培技术和打破种源“卡脖子”技术,使重要种源自主可控和自创优良品种不断更新升级,提纯复壮多份本地小番茄种质资源,选育高抗、优质品种,蔬菜“四新”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辐射带动稻渔综合种养800余亩,平均每亩增收1000元以上。开展三都自治县九阡李群体种的性状观察和分析研究,成功选育惠水柑橘“牛肉红”进行提纯复壮,本地水果提纯复壮取得新突破。

成果转化应用取得新成效

州农科院不断探索建立“科技+企业+产业”的合作模式,依托现有的技术成果、科技创新资源和技术人才优势,助力开发贵州酱香红茶等新品3个,支持毛尖茶香鸭系列新品研发,市场销售火爆,年轻人成购买主力,确保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创新产品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农产品经过一番“科技魔法”变成了市场上的人气商品。

科技之翼,已向黔南农业全链条延伸,加持黔南现代农业跑出“加速度”,助农“振翅高飞”。州农科院将加强农技人才支撑,抓好种质资源创新攻关,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协同发展,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