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无障碍浏览
  • 适老化
  • 长者服务
  •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黔南州六措并举 六网共建 推动画眉等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为全面提升画眉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打击整治效能,切实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黔南州自2025年7月以来重点开展以“清市场、清通道,打网络、打渠道、打团伙、打鸟贩”为主题的画眉等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通过高位推动、全面宣教、精准排查、源头保护、严格执法、固化机制等六项措施构建野生动物保护防护网,画眉等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取得较大成效。

一是高位推动织牢“协调组织网”。黔南州高度重视画眉等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工作。省联席办7月24日召开会议后,黔南州副总林长立即安排部署,于7月28日召开黔南州2025年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打击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印发《黔南州画眉等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工作方案》。12县(市)联席会议召集人、各县(市)局长亲自安排部署,启动会议安排部署并印发县级实施方案,专项行动以来州县召开林长制联席会议13次、专项行动推进会5次,组织林业、公安、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各乡镇政府、社区协同作战,畅通部门间、上下间沟通协调机制,各项工作得以迅速落实,推动工作的好经验、方法得以迅速推广。

二是全面宣教织牢“群防群治网”。动员全州公职人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参与画眉等野生动物保护,制定《致全州离退休老同志参与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一封信》《保护鸟类资源 共建生态家园倡议书》,在州政府官方网站、动静黔南发布,协调州级各部门、老年大学等单位协助开展宣传。全州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册、公布鸟类交易黑白名单,通过融媒体、小喇叭等方式全覆盖开展宣传。专项行动以来全州共组织线下宣传活动441次、线上宣传546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7万份、设立各类宣传标识标牌101张,开展普法教育291次。12县(市)林业、公安、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发布了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的公告,公布了违法犯罪行为举报电话,构建起群防群治的良好工作氛围。通过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群众知晓率与支持率得到有效提高,群众纷纷为我州画眉等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点赞。

三是精准排查织牢“重点监控网”。源头防范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构建地空一体化监测网络,如都匀市充分利用无人机开展猎捕网、聚集斗鸟、遛鸟线索排查。各县(市)组织人员对辖区内猎捕人员,对涉及画眉等野生动物买卖、展示、交流的花鸟市场、药店、制药企业、公园、广场、集市、农家乐以及画眉等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栖息地等重点区域等进行拉网式排查,专项行动以来全州共排查重点场所94处,建立并动态更新非法猎捕人员和重点整治区域台账。对猎捕人员加强宣传教育和监管,重点区域加强巡护巡查,据统计,专项行动以来全州出动巡护人员5400余人次、巡护车辆260余辆次,严防出现违法猎捕、交易画眉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案件。

四是源头保护织牢“保护防护网”。开展画眉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充分发挥黔南州2个国家级、4个省级、3个州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开展疫源疫病监测,全州共设置监测路线25条、监测点52个,配备红外监测相机72台、无人机27台、望远镜50个,2025年未发生鸟类等野生动物疫病情况。全州共有收容救护机构4个,2025年共收容救护野生动物24只。强化栖息地保护,对鸟类等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域开展巡护,清除捕鸟网、兽夹等相关禁用工具,专项行动以来全州共收缴捕鸟网72张、非法猎具71件、收缴鸟笼8只,拆除挂鸟笼的竹竿、绳子38处、拆除斗鸟台7处,从源头上降低画眉等野生动物安全风险。瓮安县天文镇大塘自发设立苍鹭栖息地保护区域1个,保护鸟类已纳入村规民约,村民自发保护野生鸟类资源事迹多次被央视报道。

五是严格执法织牢“动物安全网”。州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打击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分组到县开展联合执法,州公安局、市场监管局、邮政管理局和交通运输局到县开展执法检查6次。州林业局组建画眉等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督导检查组,采取领导包片督导工作机制,每县市都派驻包保人员。各县(市)组织林业、公安、市场监管、交通运输、乡镇、社区对重点场所实行巡查值守,专项行动以来全州共开展联合执法109次、出动执法车辆130余辆、出动执法人员850余次。全州共查处行政案件6起、刑事案件1起,处理违法人员4人,罚款3.93万元。通过同步开展宣传和执法,群众对画眉等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显著提升,贵定县一名群众主动上交鸟笼、瓮安县干部主动放生饲养的八哥、画眉鸟,支持画眉等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

六是固化机制织牢“长效监管网”。健全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野生动物保护长效机制,将野生动物保护相关工作纳入林长制工作部署。州级和12县(市)分别建立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打击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压紧压实野生动物保护全链条责任。集中整治期建立明察暗访机制,州级包保督导组通过明察暗访移交专项行动薄弱环节和违法线索65条,并督促县(市)抓实整改,不断提高监管能力。集中整治结束后持续推进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打击整治工作常态化联合执法检查机制,州级每季度至少到县(市)开展执法检查1次,县(市)每月至少开展联合执法1次。

黔南州以严格执法刚性约束与宣传教育柔性引导结合,通过多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动员、长效机制构建三管齐下,显著遏制了非法猎捕、交易、运输画眉等野生动物违法行为,有效制止了遛鸟、斗鸟等陋习,画眉等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源头治理与社会共治,筑牢黔南生物多样性安全屏障。

(一审一校宋泽芬 二审二校王敏  三审三校欧国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