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无障碍浏览
  • 适老化
  • 长者服务
  •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黔南州龙里县“四抓四强”提升森林防灭火效能

龙里县国土面积1521平方公里,辖5镇1街道,森林覆盖率63.41%。近年来,龙里县立足实际,以 “四抓四强” 为抓手,全面提升森林防灭火工作效能,构建起覆盖全域、协同高效的森林防火体系,为守护绿水青山筑牢安全屏障。2025年未发生国家卫星热点监测火情。

抓宣传发动,强全民防火氛围。龙里县将责任体系建设作为森林防火工作的核心抓手,通过建立健全多层级、全覆盖的责任网络,推动形成 “上下联动、左右协同” 的工作格局,织牢基层森防网底。一是构建“县—镇(街道)—村(社区)—网格” 四级森林防火责任体系,明确各级责任人包保责任,将防火责任细化到每一片林区、每一个山头地块;二是积极探索公益林管理制度改革,将公益林资金兑现和管护责任挂钩,督促群众进行管护,形成森林防火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探索赋权、赋能、赋责、赋名、赋分“五赋”工作法,在重点森防期发动群众组成志愿服务队,开展巡山护林。2024年以来,组建森林防火志愿服务队116只,开展积分兑换活动300余场次,激发了群众参与森林防火的积极性;三是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各镇(街道)与周边区域建立应急联动机制,通过 “组组寨寨贴通告、家家户户签承诺” 的方式,对边界区域实行协同巡查巡护、信息共享、力量调度、灭火处置,有效解决了跨区域防火的难点问题。

抓前置预判,强隐患排查治理。坚持 “预防为主、防灭结合” 的原则,以火源管控为重点,通过精准排查、严格管控、科学治理,从源头上降低森林火灾风险。组织镇村干部、护林员等对辖区内重要重点设施、公墓坟区、农事用火密集区域等进行摸排,建立林区林缘100米范围内耕作地、坟墓、重点特殊人群 “三本台账”,实行网格化管理,确保底数清、情况明、责任实;森林防火高火险期,在交通要道、林区路口、坟区入口等地段设置森林防火检查点,按照 “1 名镇村干部、1 名护林员” 的要求配备值守人员,加强对进入林区的人员及车辆检查,严禁火种入山。同时,强化对智障人员、留守老人和儿童等重点人群的监管,落实包保责任。在防火关键期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做到 “见烟就查,见火就罚”;森林防火“空窗期”,指导镇村干部、护林员、群众开展重点区域林下可燃物、隔火带清理和计划烧除行动,降低森林火灾隐患。2024—2025森防期以来,组织清理防火带 364公里,输电线路等重点设施周边可燃物清理7公里,开展计划烧除2129次13870亩,涉及71个村(社区)6595 户。   

抓要素保障,强防灭体系支撑。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为目标,着力打造专业化、规范化的森林防灭火队伍,通过科学组建、强化培训、完善装备,确保队伍 “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全县构建了以专业队伍为核心、半专业队伍为辅助、群众性队伍为基础的多层次防灭火队伍体系。现有森防专业、半专业队伍147支、群众性队伍 79 支,这些队伍分布在全县各区域,形成了覆盖全域的应急处置网络;高度重视队伍培训演练,通过理论教学、实操训练、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提升队伍的火灾扑救技能和协同作战能力。今年以来,已开展护林员培训及演练 30 场次,培训人员1200余人次,火灾扑救技能和协同作战能力大大提升;积极争取各级防火资金支持,补充储备县、镇、村防火物资。2025年,县级财政安排森林防灭火专项经费70万元,争取上级森林防火资金21万元,用于森防物资采购、防火宣传等方面。同时,探索公益林“村为主”集中管护模式,推动村集体利用公益林资金开展可燃物清理承包施工5.68万亩、清理防火线100余公里,带动农户务工增收200余万元。

抓协同打击,以案为鉴强警示。始终坚持零容忍执法监管,针对野外违规用火行为,采取 “罚款、传唤、拘留、训诫、移交公安” 等措施从严处置,以案示警,有效遏制野外违规用火行为的发生。针对违规用火行为人录制警示教育视频,通过公安、融媒体中心等进行曝光宣传,形成人人监督,人人参与,人人管理的良好氛围。公安、林业、属地等第一时间启动灾情调查、案件侦破等工作,对违规野外用火等违法行为,依法予以打击,对构成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审一校陶洁  二审二校蒙世家 三审三校欧国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