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退耕还林13亩,得了6666元的补助,现在退耕种了刺梨,等到挂果,公司统一来收购,又多了一笔可观的收入”。茶亭村弄亭组的贫困户邹维春高兴地说到。
“今年毛尖品种单芽茶青一斤100元左右,照这个价格,我家的70亩茶园肯定能稳定增收!”水岩村建群组上高寨的村民黄吉松信心满满地说道。
“看到村里几家种桑养蚕的贫困户,今年都盖起了新房,我家也赶紧加入了村里种植合作社,不然真的要落伍了!”林盘村王屯组的贫困户吴培光激动地说。
乡村四月闲人少,采了桑叶又栽苗,走进基长镇任意一个村寨,田地间都是农户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听到他们津津乐道的笑谈。
是什么让基长的农户如此喜笑颜开?
怀着好奇心,记者找到了基长镇镇长霍永萍答疑解惑。
“产业是脱贫致富的良方,今年以来,我镇按照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和‘六园六场’总体要求,找到了农村产业效益最佳的‘打开方式’,做好了产业‘选择题’,连片发展种桑养蚕、中药材、刺梨、茶叶、玫瑰花等高效特色绿色产业,不仅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还使产业覆盖了全镇所有的贫困户”霍镇长高兴地说道。
霍永萍介绍,基长镇现已完成退耕还林1.08万亩,占任务的85%;调整优化玉米种植结构1万亩,占任务的128%。“六园六场”产业在基长田间地头全面开花,势头强劲良好。目前,已完成16000亩桑树种植栽种,新增药园面积6000亩,改造提质及新增茶园5000亩,菜园种植面积扩大到2万亩,果园种植4800亩,种植玫瑰花1800亩。此外,还以百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蛋鸡养殖产业,在现有蛋鸡17万羽的基础上,扩大养殖30万羽,带动了600户贫困户入股分红。现如今,各村产业发展初具雏形,村村都有一定规模的产业示范基地。
4月2日,全县产业扶贫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场推进会走进基长,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基长镇找到发展产业的钥匙就是牢牢抓住“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的“八要素”,坚持绿色发展、优化产业布局、调整品种结构、使主导产业更强、特色产业更特,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突破。
基长发展产业助力脱贫的绝招是什么?
谈及如何在短时间内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并取得成效时,霍永萍镇长感慨万千:“路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经验也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总之,就是要让群众找得到组织、让产业找得到效益、让资本找得到平台、让致富找得到门路!”
今年年初,刚接到县里下发的“六园六场”和春风行动文件,基长镇党委书记王春这名脱贫攻坚的“急先锋”彻夜未眠,镇长霍永萍办公桌上又摆上了一堆产业发展的规划、调研报告,他们眉头紧锁、有些犯难,文件上一个个阿拉伯数字明确标注着今年全镇要完成的任务数,而每一个任务对于产业基础薄弱的基长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两人赶紧召集镇里的领导班子,一同商议对策、制定方案。
几番探讨,大家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主线:要搞好农业产业调整必须同心聚力,最重要的是要有带头人,不能群龙无首!最终确定了以“党支部+龙头企业+X+贫困户”的党建发展模式,选派了9名副科级领导到各村任冲锋连指导组组长,5名副科级领导和1名科级后备干部直接担任6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全脱产选派42名镇干部驻村开展工作,并在人力上、资金上鼓励、支持村“两委”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动员全体村民尤其是贫困户融入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产业链。
为使产业结构得到快速调整,推动春风行动有效开展,该镇还采取“政策设计接地气、工作部署接时点、干部培训换思路、督促检查网格化、追责问责不留情”的“五步工作法”,摸清了全镇 3775户14367人贫困户的底数。全镇驻村第一书记、干部、尖刀排成员、帮扶责任人都当起了产业发展的广播员、宣传员和落实者,采取集中宣讲、召开院坝会、摆龙门阵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讲解产业扶贫政策。
此外,在全镇干部缺编多、大部分干部又选派驻村的情况下,依然抽出16名干部,组建了基长镇产业发展办和土地流转中心,各村相应成立产业(就业)和土地流转服务站,整合镇村退耕还林、农村集体土地以及移民搬迁“三地”利用的信息数据库,建立产业招商项目库,专班人马抓产业发展工作,整个镇的种桑养蚕、中药材、精品果蔬、规模化禽畜养殖等产业均衡有力有序推进。
怎么推进扶贫产业对贫困户全覆盖?
问及这个问题,霍永萍说道:“对于贫困户来说,最关心还是收益问题,要想调动他们参与扶贫产业的积极性,就必须保障他们的利益,确保稳定增收!”。
据霍永萍介绍,基长镇对全镇劳动力和拥有技能情况进行了大数据管理,采取“村集体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动群众参与农业产业发展和各种建筑劳务、家政服务等技能服务。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相信群众智慧,摸索出适合本村、更具生命力的发展模式,通过量化资金或土地入股、保底分红、利润分红等方式,创设几种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地确保产业连心,贫困户增收致富。比如在桑蚕产业发展上,探索了“334”(公司占30%、村集体分30%、农户分40%)、“217”或领管领包等几种利益联结机制,让企业农民的利益联结关系更加紧密,构建起一个“利益共同体”,不断夯实种桑养蚕这个优势产业的发展基础。
为解决部分贫困户“既没资金又没技术”的后顾之忧,则采取村集体企业与龙头企业签订收购合同,由公司先赊购种苗、化肥等给种植企业或种植户,待收购时再扣还,镇政府还建立技术服务保障机制,通过龙头企业或镇聘请高等院校师资、各村成立技术服务队、农技人员到田间办公等形式在产业发展技术上全程跟踪指导,让良种、良法、良策贯穿产业发展的全过程。这样的做法,既解决了群众投入的资金困难,又提供技术支持,还防范了市场风险,保证了群众利益,充分调动起了群众种植的积极性,提高了产业参与率。
此外,在为贫困户提供足够就业创业机会和平台的基础上,该镇还出台了务工奖励制度,凡是贫困户在本镇园区企业务工满六个月的,除企业所发工资外,镇政府每月再补助500元,一次性补助3000元。此举成功引导了200余人转移到基长创业园就业。
据了解,基长镇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都以各种方式参与进了产业,全镇9个村(居)共成立村级企业20家,劳务输出公司8家,专业合作社19个,共有社员5286户24135人,其中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加入合作社达100%。良好的资源平台给农户创造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土地流转或入股分红、进厂务工、自主经营发展多种方式可供选择,呈现出“企业联合、村社联动”的产业发展良好态势。
基长产业的下步发展计划是什么?
“虽然各村都动起来了,但离县委、县政府对我镇产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仍然要聚心聚力地做好规划、谋好发展!”谈到下步计划,作为镇里“主心骨”的霍永萍并不浮夸,而是很诚恳地分析了当前情况,并说了自己的想法。她认为,基长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党建引领、利益联结、产销订单、品牌建设、技术服务、基础设施配套、产业链培育、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等方面还相对薄弱,还须强化运用“五步工作法”,把“产业兴旺”这步乡村振兴战略之棋下好,以问题为导向,把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据她介绍,接下来基长将聚焦问题,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下乡,参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着力解决“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着力培育农产品“三品一标”(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进入新阶段,从传统向现代农业转变。
“我相信,只要在任务完成上不打折扣、在工作方法上再出新招、在产业结构上再优化升级、在三产融合上再上台阶,一定能让产业发展在基长开致富之花、结脱贫硕果!”霍永萍自信地说道。
后记:产业发展关乎独山脱贫攻坚的成败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保产业对贫困户的全覆盖是今年“春风行动”的重点工作。在产业发展上,基长镇以其独特的工作举措和取得的成绩给全县作了表率,不仅增强全县人民脱贫致富的信心,还给各兄弟镇提供了可借鉴的做法和经验。全县要聚心聚力谋发展,在经验做法上积极地取经问道,在技术物资上慷慨地互通有无,只有找准产业发展方向、做好农业结构调整、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打通“产销对接”关键一环,把合作社建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才能让每一块土地得到有效利用,每一个村都有致富产业,每一个贫困户都参与进来,推动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县脱贫攻坚加油使力,让独山农民尽快富起来、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
入户宣传
到田地间指导农户栽种
在田地间指导农户栽种
铁皮石斛基地
铁皮石斛
养蚕基地
养蚕基地
长势良好的桑叶
鸡养殖基地
玫瑰花基地
郁郁葱葱的茶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