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黔南地处西南出海交通要道,长期以来,既是云贵地区向广东、福建等沿海卷烟制假窝点输送原料的必经之地,又是烟叶原料非法流通的多发地。多个产烟县(市)与其它市州县毗邻,交通四通八达,烟叶流通频繁,给防控治理带来了重重困难。在这条隐蔽而又重要的战线上,黔南责任重大,使命艰巨。
多年来,黔南烟草与各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关制定了烟草制品打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大对非法烟叶流通的打击力度,形成了“打击、防控、疏导”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加大对非法经营烟叶主犯的追刑力度,依法从重从严从快惩处了一批违法经营烟叶原料的犯罪分子,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治理烟叶非法流通实现制度化、常态化。
通过多年“黔锋”系列行动的重拳打击,换来了黔南烟区的有序和宁静。虽然大案要案被有效查处、不法分子被严厉打击,然而,仍有不法分子为了牟取不正当利益,以身试法,擅自收购、违法运输烟叶的行为仍屡禁不止。今年,黔南州烟草专卖局迅速调整思路,将打击重点从“破网络、抓主犯”的“攻”,转为“严查运输、露头就打,不让一担烟叶外流”的“攻防兼备”,全力维护烟区收购秩序,全力保障烟叶收购任务完成。
到烟农家中宣传法律法规
“8月17日凌晨,以兰某为主的烟贩,将会运输大量烤烟到外地。”8月16日,正在烟区巡查的福泉市烟草专卖局稽查队员收到了这样一条信息。
“车牌号多少?多少辆车护送?多少人?运输路线是什么?”面对这条指向不明的线索,专卖稽查队员和公安干警经过梳理分析,决定兵分三组,一组在山坡上蹲点观察、二组在路口隐蔽布控、三组在高速路口埋伏。随着行动小组长的一声令下,各组队员纷纷领命而去。
服务烟农
凌晨一点,两辆摩托车鬼鬼崇崇地相继进入监控视线,可运输烟叶的车辆却迟迟没有露面,此刻,队员们大脑里不停地闪现各种可能情形:“难道货车在布控之前就已经驶出?是情报出现了变化?还是消息已经走漏?”终于,凌晨4点30分,先前的两辆摩托车再次出来观察、放风,30分钟后,一辆运输烟叶的货车跟在开路摩托车后面,飞快地朝着高速路口驶去。指挥员立刻下达命令:“一组快速跟上运输货车,保持距离,谨防察觉;二组高速路口接应,准备行动;三组负责清理‘尾巴’,准备实施拦截。”
高速路口开展夜查
经过交替跟踪和围追堵截,凌晨6点,随着指挥员一声“行动”号令,现场抓获涉案嫌疑人兰某,查扣涉案车辆一台,查获非法经营的烟叶500多公斤,案值2万余元。
进入烟叶收购季节以来,黔南发挥“政府领导、部门联合、多方参与、密切协作”的打假协作机制作用,对各种非法经营烟叶原料行为露头就打、违运必截,全力打击非法经营烟叶原料的违法行为。
多年来,通过“黔锋”系列专项行动的开展,黔南烟叶原料环境治理整顿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合力打击”,从“破网络”到“筑防线”,从“重点布控”到“群防群治”的转变,烟叶经营环境得到有效净化。
从“单打独斗”到“合力打击”
7月19日,黔南州烟草专卖局、黔东南州烟草专卖局协作打击非法经营烟叶原料行为联席会议在瓮安召开。双方协定,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原则,联手打击非法经营烟叶违法犯罪,严厉打击跨区域收购、内外勾结、倒买倒卖烟叶等行为,有效切断卷烟制假原料地下供应链;严查无合同、超合同收购等违法违规行为,“守好自己的门、看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共同维护边界地区烟叶流通秩序。
入户检查
瓮安县是黔南的烤烟生产大县,也是非法经营烟叶的重灾区。在今年烤烟收购期间,瓮安县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调集交警、特警、民警等多警种及运管、烟草部门执法人员,建立联合执法协作机制,采取内管外打的措施,多方联动加强交通要道的堵源截流,共设固定卡点6个、临时卡点4个和巡查组1个,24小时轮流值守,有效遏制了烟叶非法运输,全力维护烟叶收购秩序。
近几年来,黔南交通建设成效显著,不仅县县通高速,农村公路网络也四通八达,物流运输便捷的同时,也给犯罪分子违法收购、贩运烟叶提供了便利条件。
多年来,黔南烟草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与公、检、法、工商、交通等部门建立了烟草制品打假协作机制,以打击非法经营烟叶原料,掐断供应链为重点,以联合执法机制为保障,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了上下联动、内外联动、城乡联动和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同作战、密切配合的协作打击合力。
设卡检查
特别是在今年的“黔锋七号”专项行动中,黔南州烟草专卖局充分发挥打假打私体系作用,建立健全打击非法经营烟叶的长效机制,切实提升打假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法治化水平,加强部门间协作的同时,与毗邻地区联手,改变以往单打独斗的作战方式,形成跨地区的打击合力,让非法经营者无处遁形,全力净化黔南烟叶市场,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
从“破网络”到“筑防线”
8月29日凌晨12点,瓮安县江界河烟叶检查站,两辆小型货车正向江界河镇方向驶来,执法人员使用夜间指示棒示意车辆减速靠停进行例行检查。可是,小货车不仅无任何停车迹象,反而猛然加速,从执法人员身旁冲关而过。执法人员立即将情况通报给瓮安县珠藏镇派出所,请求在前方实施二次拦截。通过紧密配合,于凌晨12点29分在珠藏镇街上成功将闯关车辆查获,现场查扣烟叶650公斤。
自设卡检查以来,这样的闯关事件时有发生。“仅江界河这个卡点,每天平均检查的车辆大约有200辆,闯关车辆大多选择在凌晨,专挑我们疲惫的时候钻空子,烟贩硬闯关,也让执法人员身处险境。”值守在检查站的执法人员介绍,江界河大桥是烟贩子北上的必经之路,守好这里,就是卡住了烟贩的咽喉。
烟叶烘烤
“目前正在收购中部烟叶,按照以往的经验,这也是非法收购、非法运输烟叶最严重的时期,但今年我们采取了立体防控措施,非法经营、运输烟叶行为得到了有效防治,目前瓮安烟叶收购进度全州第一。”瓮安县烟草专卖局稽查大队负责人介绍,设卡检查工作开展以来,全县共出动联合执法人员912人(次),车辆274辆(次),查验过往车辆13260余辆(次),查获违法运输烟叶76400多公斤,有效防止了非法经营、运输烟叶行为。
经过多年的重拳打击,黔南侦破了一批有影响力的非法经营烟叶网络案件,从重从严从快惩处了一批违法经营烟叶原料的犯罪分子,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仅2016年和2017年,全州就查获5万元以上违法经营烟叶原料案件47起,两年共刑事拘留9人、依法逮捕39人,被依法判处刑罚39人,从源头上遏制了假烟的反弹,严厉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源头打假取得明显成效。
“今年烟区明显比往年清静了许多,违法经营烟叶的行为有所收敛,这是多年来下大力综合治理的成果,但是非法收购、非法运输烟叶的小型案件仍时有发生。”黔南州烟草专卖局稽查支队负责人介绍,今年,黔南州烟草专卖局迅速调整思路,在实施“黔锋七号”专项行动中,将重点从以往的“破网络”转向“破网络、筑防线”并重的综合治理,联合当地公安、交通、运管等执法部门对烟叶违法运输主要路段进行盯防布控,加大物流运输环节的查处力度,在进出通道设立检查站点,严防死守,形成了“烟贩不敢进、进了不敢收、收了不敢运”的监管局面,全力保障烟叶收购任务完成。目前,全州非法经营烟叶原料案件的发案率同比降低75%。
从“重点布控”到“群防群治”
福泉市龙昌镇龙井村沙田组烟农范昌林是20多年的“铁杆”烟农,因为种烟,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村里修了两栋楼房,在城里买了一套商品房,家里有两辆车,一辆拉烟用,一辆出行用。“今年种烟80亩,目前交烟近万斤,今年收入估计十六七万。”
龙井村25户烟农建有一个微信群,经常交流种烟技术,互通信息。“我们坚决不会把烟卖给烟贩子的,只要发现烟贩子进村,在群里一呼,大家都会一拥而上,把烟贩子赶出去。”范昌林表示,烟草公司给补贴、教技术,真心服务烟农,即使烟贩子的价格再高,也不会卖给他。
福泉市烟草专卖局负责人说,现在村村通油路,组组通水泥路,村庄四通八达,巡查难度越来越大,如果单靠巡查组,根本无法堵截,只能发动群众,做到群防群治,才能让烟贩子无处藏身,无功而返。为了防止烟叶外流,福泉市设立了15个检查站和流动哨,同时,成立5个巡查组,往返穿梭于烟区和交通要道,进行高密度巡查,把好关口,守好防线。
为了“防外流、稳收购”,烟草部门组织干部职工进村入户与烟农“零距离”交流,广泛宣传烟叶种植经营政策法规,提高广大烟农遵守烟草专卖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引导烟农按合同交售烟叶,规范处理不适用烟叶,争取群众对打击非法经营烟叶违法犯罪工作的理解支持,畅通群众举报投诉渠道,鼓励烟农举报违法违规收购行为。同时,专卖稽查员认真收集和及时掌握烟叶收购中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情况动态,积极协同乡镇做好涉烟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防止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为烟叶收购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烟叶收购中,做到眼光统一,切实维护烟农利益,为烟农解决实际困难,用优质服务换来烟农的理解、支持和响应;动员广大烟农提供情报线索,鼓励群众举报。摸清烟叶社会库存,加强库存大户监控,了解掌握不适用烟叶处理等情况,真正实现群防群治,共同维护烟叶收购秩序。
有数据显示,目前,黔南烟叶收购进度同比提高了46.79个百分点,位列全省前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