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无障碍浏览
  • 适老化
  • 长者服务
  •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致我们的绿水青山——2018年林业生态建设十大亮点解读

       这个春节,比春运更火爆的莫过于《流浪地球》。比荒诞故事更震撼人心的,是城市一片死寂,地球迎来生态、地质灾难的恐怖视角效果。生态危机对于人类自身来说,将是一场生死浩劫。

相信看过电影的人都会有一个感受,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情。

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我们必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多年来,黔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深化林业综合改革,紧紧围绕“生态美、百姓富、林业兴”的目标,培育森林资源、加强森林保护、发展林业产业、致力生态扶贫,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期视点,我们盘点黔南2018年林业生态建设的十大亮点,用黔南人的努力,致敬我们最宝贵的绿水青山。

2月12日,美国航天局(NASA)发了一条推特,称过去20年中,世界变得越来越“绿色”了,其中提到“来自‘NASA地球’的卫星资料显示,是中国和印度的行动主导了地球变绿”,让网友倍感欣慰。仅中国的植被增加量,更是占到过去17年里全球植被总增加量的至少25%。研究数据显示:中国新增绿化面积的42%来自于植树造林,32%来自农业。

中国对地球的绿色贡献,地处石漠化地区的贵州功不可没。就在2月22日,省政府新闻办通报了国家林草局石漠化监测中心对贵州省石漠化监测工作质量进行国家级核查的结果,综合评定为“优”。贵州石漠化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而这其中,以“展现绿水青山新画卷,树立生态文明新标杆,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新样本”为己任的黔南,更是显现了自己的作为和担当。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黔南林业生态建设呈现出十大亮点。

★亮点一: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绿博园开工建设,第29届兰博会筹备工作有力有序

绿博园开工建设场景

去年7月20日,绿博园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历时8个月编制的《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绿博园总体规划》取得了阶段性成果;8月31日,第四届中国绿博会筹备工作动员大会在都匀召开;10月20日,绿博园正式开工建设。

目前,已完成绿博园核心区5523亩土地征收,完成率97%,房屋征收达93%,可完全满足项目建设施工需要;规划设置的6个展区场平工作进展顺利,1K线、4K线、5K线、7K线路基施工基本完成,已达到通行条件。启动园区1、2、3、4、7号桥施工。完成马鞍山大道北段、绿博塔、绿博园重点建筑等设计方案的专业审查。共有52个单位确定建园51个,50个展园着手设计,24个展园完成初步设计。

在2017年3月第二十七届中国(长沙)兰花博览会上,我州全票获2019年举办第二十九届中国兰花博览会举办权。

获得承办权后,我州将兰博会地址定在惠水县好花红村,开创了首次在乡村举办的先河。今年2月23日,主题为“兰惠小康梦·花开新时代”的第二十九届中国兰花博览会在惠水县好花红镇好花红村开幕。开园首日,游客达8万余人,兰花自由交易区兰花交易额达2000万元,参展国兰6000余盆,洋兰和科技兰1500盆。

★亮点二:林业改革创新取得成效,全州国有林场改革主体任务圆满完成,罗甸县创新开展单株活立木办证和网上交易

去年10月31日,黔南州国有林场改革省级验收工作小组反馈了省级验收意见:同意黔南州12个国有林场通过改革验收,全部评定为“优”。至此,全州12个国有林场工作重心正式转向森林资源保护培育。

2011年,黔南将贵定县国有甘溪林场作为全州国有林场改革试点进行先行先试。2016年7月6日,黔南启动了全州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全州12个国有林场管理总面积100.65万亩,森林覆盖率平均达71.96%,森林总蓄积达480万立方米;全州依托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已建设森林公园8个、森林康养基地3个、国家级森林小镇1个,增强了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能力。

罗甸县探索了以农民享受珍贵林木资产价值20%分红的利益联接方式,在全国首创性的为降香黄檀等珍贵林木办理单株活立木不动产权证,这是贵州珍贵林木进入市场交易的第一份“通行证”,为贵州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闯出了新路。

有了单株活立木不动产权证,不仅实现了活立木网上交易,而且也破解了森林资源变现难的问题。目前,贵阳银行已审批3000万元贷款,为黔南破解林业发展的资金难题,在全省率先开拓出一条精品林业助推精准扶贫,金融助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亮点三:依法治林深入推进,《黔南州天然林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州政府发布《黔南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实施细则》

去年6月1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天然林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的实施,填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没有充分体现保护天然林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以及目前我国没有专门天然林保护上位法的空白。标志着黔南天然林保护已进入法制化轨道,为规范天然林保护管理和利用、依法严厉打击破坏天然林的违法行为提供了法制保障。

参天大树 韦其贤 摄

目前,全州天然林保护实现12县(市)全覆盖,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国有天然林全部纳入保护政策范围。全州1560万亩天然林得以休养生息,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由过度消耗向恢复性增长转变,生态状况由持续恶化向逐步改善转变,林区经济由举步维艰向全面发展转变。

瓮安朱家山天然林保护区 于雷 摄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于2016年7月1日正式施行,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好《条例》,增强全民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扎实推进我州古树名木的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州政府于2018年12月发布了《黔南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实施细则》。

★亮点四:林业扶贫取得新成效,生态护林员突破10000名达到10915名

2018年,我州共选聘生态护林员10915名,补助资金1.07亿元,带动10915户贫困户43854贫困人口脱贫,成为全省名额指标最多的地区,“生态补偿脱贫”取得明显成效。

同时,完成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兑现14651万元,惠及贫困户61351户245263人;完成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兑现43325万元,惠及贫困户40335户181400人。

全州围绕“五大产业”、“十大基地”打造扶贫产业,累计整合5亿元林业项目资金用于发展刺梨、特色经果林等扶贫产业。全州实施林业项目工程建设,为贫困群众提供用工89.12万个工日,增加群众劳务收入1.07亿元。

★亮点五:国土绿化全面提速提质,《美丽黔南林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开局良好

美丽黔南林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在贵定启动

去年我州以实施《美丽黔南林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积极推进造林绿化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及产业结构调整等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开局良好。

实施森林资源增量工程,完成营造林90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开展工程创面生态修复,修复面积21.53万平方米,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11.9%;完成森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26.57万亩;五大产业十大基地规模、质量及效益稳步提升;完成生态廊道建设600公里,多彩景观林建设5.69万亩,创建多彩森林村寨49个,新建森林康养基地8个;全面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

全州森林覆盖预计达64.2%,比上年增长0.71个百分点;林业投资完成126亿元,超省目标任务89亿元的41.57%、超州目标任务90亿元的33%;林业总产值完成365亿元,超省目标任务320亿元的14%、超州目标任务330亿元的10.6%;森林火灾受害率0.008‰。

★亮点六:林业产业转型升级,“黔南刺梨大健康·中国行”活动影响力显著提升,五大产业加快发展

我州林业产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刺梨、特色商品林、森林旅游康养、林下经济、花卉苗木五大产业发展。以“黔南刺梨大健康·中国行”活动为主题,在北京、广州、贵阳开展三场招商引资专题活动,签约项目39个,签约资金65亿元。

去年,全州林业投资完成126亿元,为省目标任务89亿元的142%;林业总产值完成365亿元,为省目标任务320亿元的114%;完成林业招商引资入库项目105个,签约项目28个75.87亿元,为省目标任务30亿元的253%,签约项目落地24个,到位资金13.41亿元;编制刺梨产业扶贫子基金项目11个,项目总投资16亿元,已批准贷款资金2850万元推进刺梨标准化建设。

山上种有“摇钱树” 李庆红 摄

同时,与贵阳银行、农发行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敲动信用贷款250亿元支持林业建设。贵定县和贵州省山王果健康实业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获得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试点单位。

★亮点七:生态家园建设迈向更高水平,黔南州荣获贵州省森林城市称号,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全面启动

2018年3月20日,由贵州省绿化委和省林业厅组织的专家组,对我州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给予95分的高分好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2016年以来,我州把创建森林城市作为提升黔南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按照“一圈两翼,一屏八带,一廊三园”的总体规划布局,围绕“无绿添绿、有绿添彩、见缝插绿”的工作思路,构建了以县(市)主城区和重点乡镇为绿化面,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重点饮水源区为绿化点,以主干公路、铁路、城市干道、河岸两侧为绿化带,实现“一圈两翼”城区美化、“一屏八带”生态绿化、“一廊三园”景观彩化的城市森林景观生态系统。

去年11月1日,黔南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正式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黔南办好绿博会、推进生态黔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创建目标,全力打造森林城市生态体系、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城市支撑体系,夯实创建基础,以确保到2020年成功创建。

★亮点八:“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连续两年全省第一

去年,我州以资源保护为基础,通过加强立法、执法、监管和考核等措施,严守林业生态保护红线,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不俗成绩。

森林保护“六个严禁”实现2018年涉林案件线索核实率、涉林行政案件查结率、涉林刑事案件移送率和往年涉林案件处罚执行率四项指标达100%的目标,连续两年列全省第一。出台《黔南州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建设项目使用林地会审机制,加大建设项目服务能力,为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作出积极努力。加大森林防火“六大体系”建设,全力推进森林防火“村为主”,筑牢森林防火网底。在去年开展的“春雷2018”、“打击森林火灾违法犯罪”、“绿剑2018”等专项行动中,受理各类涉林案件1174起,侦破查处1153起,收缴林木542.18立方米,收缴违法所得2.4万元,罚款2976.6万元,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979万元。

★亮点九:义务植树形态创新,“e绿黔行”互联网+义务植树活动全面展开

去年3月12日,贵州“e绿黔行”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正式启动,我州在黔南分会场与全省同步启动。民众可以通过腾讯公益、支付宝和银行转账等方式捐款参与“e绿黔行”活动,每捐10元钱,就折抵完成1株植树义务。当天全州共5990人参加线下义务植树,种植紫薇等20多个树种,33690株树木。

黔南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生态区位敏感、生态环境脆弱。未来三年“e绿黔行”将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践行“林业让生命更美好”的宗旨。贵州省首个基地选择在中度石漠化的罗甸县罗悃镇布乃村巴麻村民组,面积约1100亩。

网上种树,线下植绿。去年,全州累计义务植树277万多株,增绿2.5万亩。

★亮点十:在全省市州、县域经济综合考核中,黔南林业生态建设和发展指数名列全省之首

今年1月15日,省林业局通报了2018年全省市州和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测评相关数据,黔南森林覆盖率达63.49%,与铜仁并列全省第二,林业生态建设保护和发展综合指数为2.62(满分为3分),名列全省之首。

去年,贵州调整经济发展综合测评办法,增加了反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指标,并对指标权重和计分方式作相应调整,引导全省更加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积极推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调整后市州和县域生态环保一级测评指标由原来的4项增加到7项,二级测评指标由原来的13项增加到19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