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无障碍浏览
  • 适老化
  • 长者服务
  •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黔南 > 黔南旅游 > 黔南文化 > 传统文化
独山花灯文化

近年来,独山县以“乡村文化振兴”为统领,以“五进”活动为抓手,通过花灯进机关、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等方式为传承发展独山花灯文化打下了扎实基础,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秀”起来,有效独山助推文化振兴。

花灯进机关,提振干部“精气神”。突出党建引领,强化部门联合,以县文化馆为依托,召集花灯传承人,组织机关单位党员干部开展2022年“传承花灯艺术,弘扬非遗文化”独山县职工花灯传承培训。目前已开展学习培训3期,培训对象包括县直机关、镇(街道)、村(社区)两委班子等学员,参与人数达4130人次,形成以点带面,广泛参与“花灯文化”氛围。编排录制花灯节目《紫林盛开幸福花》在“大美独山”宣传播出,极大地提高干部职工精神面貌和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花灯进农村,满足农民“新期待”。实施文化主管部门牵头带动,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组织花灯传承人、文化志愿者及“三区”人才下基层进农村,广泛开展花灯演出,让“花灯文化”在农村焕发青春。今年来,开展村级文艺队伍、农民工文化技能培训3场次。开展培训文艺队伍5支共涉及300余人次,不断提高村级文艺队伍的规范化水平。设置镇村文化服务专员82名,为群众提供各类文化服务,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目前,已发展文化志愿服务团队20余支,创作优秀花灯作品200余个,持续丰富农村业余生活,厚植了“花灯文化”群众基础。

花灯进校园,厚植学生“乡土情”。以做好“独山花灯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目标,坚持“花灯文化”保护与传承抓早抓小,“花灯文化”传承从学生抓起,积极开展花灯进校园行动。2022年,先后到8个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展花灯进校园培训,培训教师及学生共计12000余人次;举办校园花灯讲座2场次涉及200余人。创作编排校园花灯节目5个,其中第五小学花灯表演唱《校园新貌》被选上参加黔南州关心下一代协会节目展演,下司小学的少儿花灯锣鼓《幸福锣鼓敲起来》被选中代表黔南参加全省曲艺节目评选,为独山花灯传播“发声”。

花灯进社区,彰显文化“强能量”。以宣传党的大政方针为目的,以花灯为“载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宣传新国发2号文件、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及喜迎党的二十大等重要文件精神。今年来,创作宣传政策精神的花灯作品10余个,开展以“喜迎党的二十大”“我们的节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大美独山-百姓大舞台”“乡村振兴文化惠民”等为主题的送文艺演出活动25场次,观众达7.6万余人次,把党的好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实现家喻户晓。组织花灯队伍到八镇一街道开展花灯进社区演出4场次,惠及群众1.36万人次,开展花灯培训12场次,培训社区群众3600余人次,为发展和壮大热爱花灯的人才队伍奠定良好基础。

花灯进网络,涌现网络“新流量”。紧抓时代快车道,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平台、视频直播等大众喜爱的新媒体方式,宣传花灯文化、播放花灯节目、直播花灯培训演出等节目视频和信息。编排录制花灯节目《独山花灯传承人学习花灯舞蹈经典动作》《花灯叶绿村歌绕》,花灯快板表演唱《夸夸咱们新农村》、移民校园少儿花灯演唱《校园新貌》,以及在中南广场街头编排的老中青少四代“快闪”花灯惊艳亮相。2022年5月,组织开展“紫薇杯”2022独山县第二届基层业余文化队伍大比武活动,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直播,惠及线下群众3000余人次、线上流览量突破20万人次,深受广大群众转发点赞。

花灯培训

花灯戏曲进校园

花灯戏曲进乡村

花灯戏曲讲座

花灯戏曲进社区


初审人员:马  琳

复审人员:岑淑换

终审人员:陶朝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