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塘县通过“做强原料端、优化生产端、激活需求端、提升品牌端”,加快推动全县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提质扩面,做强原料端。在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产业优势,突出特色,扩大产业规模,因地制宜推动农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实行连片发展,增强农产品加工原料存量。围绕“茶、菜、畜、果”主导产业,聚焦300亩以上坝区和25度以下坡耕地调减低效作物,分区布局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以生猪、生态家禽为重点,按照小集群、大规模,推广“大场带小场”模式,推进畜禽养殖规模化。截至目前,全县累计种植茶园面积18.88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0.65万亩次,水果种植面积13.5万亩,生猪存栏14.63万头,家禽存栏93.7万羽。
二是龙头引领,优化生产端。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优强企业招引和外出招商推介力度,广泛吸引客商到平塘投资兴业。围绕4大主导产业和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流通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非农企业投入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产品就地加工增值,推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向全产业链迈进。截至目前,招商引进30余家企业落户,累计申报认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2家。
三是政策激励,激活需求端。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平塘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奖励办法》等,对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基础相对扎实且能起到显著示范带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整合资金、专项资金、项目用地、基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对农产品销售较好的农业企业实行“消费帮扶奖补”,激发企业干事创业激情,促进企业做强产业规模。截至目前,争取中央财政“三农”补短板资金692.1万元,按照“先建后补”方式扶持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解决农产品仓储保鲜短板,促进农产品出村进城。争取广帮消费帮扶奖补资金246万元,奖补企业20余家。
四是建立体系,提升品牌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进农产品品牌认证、农业标准化生产,通过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加快品牌农业发展。依托“中国天眼”品牌优势和基本成熟的“平塘甲茶”公共品牌,形成“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双轮驱动,培育企业品牌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完成“二品一标”产地认定面积48.8万亩、产品认证48个。平塘乌骨鸡、平塘百香果、平塘皱皮线椒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123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入驻“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