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特色农业后期管护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州及长顺县农业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近年来,长顺县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商品化、市场化”的总体思路,以“四大特色产业”(绿壳蛋鸡、高钙苹果、紫王葡萄、优质核桃)为核心,打造独具长顺特色的农业产业链,稳步发展壮大农业产业。“长顺绿壳蛋鸡”、“长顺高钙苹果·绿壳蛋鸡”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的四大产业规模稳中有增,市场销售体系初具雏形,“三品一标”认证取得明显成效,长顺绿壳蛋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被贵州省确定为全省蛋禽产业主导品牌。围绕11个家庭农场、34个规模生产基地,建成以“东西合作”农特产品集散中心为数据集成区、联通乡村基地至贵阳市场的信息化平台,初步实现了从市场销售到生产基地的可视溯源。在贵阳山水黔城、恒辉农贸、保利温泉等建立“品长顺·益万家”直销店16家,天然食品高钙苹果醋成功进入“高铁食品”系列。“长顺四宝”全年销售突破亿元关口,助农增收的产业效应正在凸显。
王辉代表对长顺县“四大特色产业”发展提出的建议与意见,也正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关注和需要破解的难题,针对意见中提出的相关问题,将采取以下具体的对策和措施:
1、关于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近年来,长顺县“四大特色产业”渐成规模,园区建设顺利推进,共整合项目资金15.4亿元,建成园区主干道45公里、机耕道79公里、自动气象观测站25个、蓄水池1550立方米。“长顺县绿壳蛋鸡、高钙苹果产业示范园区”截止2014年10月,已累计投入各类资金3700万元。完成主干道建设6公里、机耕道5.1公里,建成仓库(冷库)170立方米,建成标准养殖圈舍3万平方米,基本实现通电、通水、通路,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夯实。
2、关于科技运用率不高,科技含量较低的问题。为使长顺县“四大产业”健康快速发展,2012年以来,长顺县每年利用阳光工程项目资金、后续管理培训项目等组织开展技术培训都在4次以上,培训人数达到了1000人次以上,年投入项目资金200万元以上。各种培训会州农委还安排了有关专家针对性讲课,进行技术培训。特别是苹果产业方面,省、州农委领导非常重视,省果蔬站、省果树所、州蔬果中心等有关专家每年都到长顺县苹果生产基地进行专题调研和手把手、面对面现场技术指导。如2013年3月15-16日省农委在长顺县召开“全省精品水果技术培训会”, 2013年8月州农委在长顺县召开“全州果蔬系统水果栽培管理技术培训会”等等。黔南州果蔬专家组成员、长顺县果蔬站丰佩明站长每年在长顺县组织召开全县果农室内苹果技术培训会6次以上,常年坚持到各乡镇开展现场技术巡回指导,每年制定了一个管理技术方案发放到每家每户,在苹果种植核心区还张贴了果园管理技术指南等。
3、关于缺乏后续资金,扶持力度不够的问题。长顺优质产业核桃到目前为止发展面积已经达到了近18万亩,投入资金达到了7200万元。由于核桃项目没有后期管护项目资金支持,为了使长顺优质核桃产业健康发展、快速见效,长顺县林业局积极筹措资金示范点后续管理资金50万元,支持1个规模较大、具有代表性的果园作为示范带动,示范面积150亩,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始挂果,亩产量200公斤左右,产值6000元左右。
为大力扶持涉农微小企业及涉农组织,确保长顺县“高钙苹果、绿壳蛋鸡、紫王葡萄、优质核桃”四大产业快速发展,长顺县还不断加大对涉农微小企业及涉农组织的扶持力度。利用财政资金补贴,由长顺县工商局负责实施的3个15万元项目,2013年以来共补助涉农微小企业及涉农组织46万元。2015年计划补助涉农微小企业45户,计划投入补助资金20万元。同时,强化涉农融资平台建设,2008年长顺县人民政府专门成立了政府担保公司,县财政划拨100万元存入农村信用联社,再贷款500万元用于开展此项工作,帮助涉农企业、农户担保贷款,2012年以来共担保贷款达到1000万元左右,利用融资平台资金给予果农补助贷款贴息共50万元。
4、关于科技人才力量薄弱,服务工作做得不够到位问题。建议长顺县依据“四大特色产业”发展对各类、各种人才的需求,依托各类农业科研院所和职业院校、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以提高能力为重点,改进方式,更新内容,积极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科技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坚持短期培训和中长期培训相结合,通过进修、轮训、基层锻炼、技术比武等方式,切实抓好各类农技人才的专业技术培训,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依托现有的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设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培养基地。
非常感谢您对我州农业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关注长顺县“四大特色产业”发展,为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和意见。
二O一五年六月十五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