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莉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校县联合培养村级卫生人员,提高村级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推进我州小康社会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州医疗卫生事业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乡村医生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承担着向农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疫情报告、健康教育等工作任务。多年来,乡村医生扎根农村基层,服务农民群众,在抗击非典、防治禽流感和手足口病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收到您的提案后,我委高度重视,随即组织12县(市)卫计局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村级医疗卫生人员现状的调查。据统计,全州共有1987个村卫生室,2076名乡村医生,其中同时开展卫生服务和医疗业务的有1516人,只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有560人,高中及初中以下学历的有171人,中专以上学历的有1905人,具有执业医师资格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152人,具有乡村医生从业证的1722人,无乡村医生从业证的202人,平均年龄41岁。我州乡村医生现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有:1、乡村医生总量不足,平均每千人农业人口村医仅为0.63人;2、业务素质不高,业务骨干缺乏。
关于校县联合培养村级卫生人员的问题
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进一步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黔府发〔2012〕13号)文件精神,每千人原则上要求配备1名村医,我州共有农村人口329万人,按要求应配备3290名乡村医生,还缺1214人。面对该现状,我委积极探索村医生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的新路径,在州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委多次与黔南民族医学专科学校进行了对接。在取得原省卫生厅和省教育厅同意后,2013年三都县与黔南医专联合举办了“三都水族自治县乡村医生培训班”,2014年平塘县与黔南医专联合开办定向为平塘培养农村医学专业的培训班,按照本村户籍及“学得下、用得上、留得住”的报考要求,三都县筛选出111名学员,平塘县筛选出100名学员,实行全脱产培训,学制三年,其中理论学习2年,实习1年,完成课程并经考试合格的学员,发给国家承认的普通中专毕业证书,并将到相应的村卫生室工作。通过校县联合培养的方式,强有力的补充了乡村医生队伍,是解决乡村医生短缺的有效方式。下一步,我委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政策,指导12县(市)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县联合培养活动。
二、关于提高村级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问题
当前全州共有1987个村卫生室,由于全州撤乡并镇行政区划的调整,全州仅有1605个行政村,即每个行政村至少都有一个村卫生室,村民可以很方便地就医,但当前存在全州乡村医生人数缺口1214人,且业务素质普遍偏弱,业务骨干普遍缺乏。自2010年起国家开始启动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训项目以来,我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积极争取名额,专人负责协调,自2010年到2014年,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348人,其中西医类290人,中医类58人,这些学员一经取得毕业资格,即定向就业在黔南州的基层医疗机构,且需定向服务单位连续工作6年,切实增强了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有效缓解了乡村医疗人员短缺的现状。2014年我州对开始312名乡村医生进行三年全日制普通中专学历教育,以使其具备中专学历,提高乡村医生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确保实现我州95%以上的乡村医生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目标。当前全州乡村医生中具有执业医师资格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仅152人,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笔试合格率,培训更多的基层医疗业务骨干,2014年我州选派了150名乡村医生参加了贵阳医学院开办的考前培训班,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目前农村从医人员的知识结构及医疗水平远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加强对乡村医生医学教育规范化和深层次培养,是构建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重中之重.我委将继续强势推动校县联合培训乡村医生的工作,以医学院校作为承接乡村医生培训的部门,采用在岗培训、在职学历教育等继续教育形式来提高乡村医生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建设,有效地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使全州的医疗卫生事业在实现同步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再次感谢您对我州医疗卫生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并希望您对我州卫生计生工作多提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黔南州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5年6月15日
(联系人:滕大山,联系电话:823331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