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政协委员邓海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黔南日报记者 徐朦 摄
“少年强则国强,我作为政协委员,同时又是一名人民教师,孩子们的教育问题,是我首先所关注的。”2月4日,州政协委员、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九三学社黔南州委副主委邓海带来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州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软件建设的建议》的提案。
邓海告诉记者,目前,随着农村教学点逐步拆并,小学低龄儿童住校数量不断增加,一方面增加了农村家庭的负担,另一方面,长期的住校会影响低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不利于亲情的培养。在邓海看来,目前我州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主要由学校管理层、教师、部分临聘人员组成,管理经验不足,多数教师身兼数职,管理起来力不从心,压力增大。尤其是学生心理教育方面,进入寄宿制学校后的环境适应、人际关系适应、青春期困惑、学习障碍等心理困惑增加,也会影响孩子长远发展。
对此,邓海建议,应该科学、精准规划农村教学点,适当保留低龄儿童相对集中的农村教学点,确保低年级儿童就近入学。同时强化开展专项培训,分级分类将宿舍管理人员、安全保卫人员、医务人员的培训纳入专项培训计划,尤其要重视心理辅导教师的培训。进一步深入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将宿舍文化建设、“留守儿童之家”文化建设不断推向深入,突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提升孩子们的人际交往与群体协作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