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新时代、适应新常态、应对新挑战、化解新矛盾,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为打造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开启实现基本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
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60.5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亿元,增长13%。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
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3.86万人,超计划3.4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2.79%降至9.87%。全州贫困乡镇全部按省标减贫摘帽。
——三次产业实现新突破
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02.3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12.9亿元,增长11.5%,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402.37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45.38亿元,增长14.5%。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7.4:35.6:47。
——发展动力得到新增强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84.8亿元,增长2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9.1亿元,增长12.6%,居全省第二;进出口总额完成3.03亿美元,增长26%;实际利用外资完成3.5亿美元,增长15.9%;全州引进州外到位资金2159亿元。
——人民生活又有新改善
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8565元和9746元,分别增长9.6%和10.2%。全面小康实现程度预计达到94%。经济发展群众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
突出抓了以下工作
1
突出四场硬仗,脱贫攻坚不断推进
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开展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秋季攻势”,脱贫攻坚再战再捷。瓮安、龙里有望按国标退出贫困县、22个贫困乡(镇)按省标全部退出、214个贫困村按国标脱贫出列。重点扶贫产业实现全产业链发展,覆盖贫困户17.8万户63.9万人。
2
突出产业发展,实体经济不断壮大
实施“双千工程”,改造提升卡布国际、独山金锰、雪花啤酒等企业404户,新引进省外项目754个。
福泉成功开展磷化工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川恒化工成功上市。
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全州14个产业园区完成投资430亿元,实现税收90亿元。
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规模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实现12.4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5.8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完成100.45亿元,增长40%。
加快山地高效农业发展,农产品“三品一标”产地认定新增131万亩,成功举办“茶人会”,都匀毛尖茶产区成为全省首个获批成立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农产品加工率达90%,畜牧业占比达24.9%。
加快山地旅游业发展,成功承办第十二届省旅发大会、举办第十一届州旅发大会,荔波樟江5A级景区提质扩容,“中国天眼”景区荣获“中国科技旅游基地”,新增3个国家4A级景区,旅游总收入实现862.35亿元,增长43 %。
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物流(都匀)国际峰会,福泉(国际)陆港主体建成,贵州(昌明)国际陆港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多式联运”示范项目,黔南被评为“中国物流最具活力城市”。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660.7亿元和1328亿元,分别增长9.2%和24.6%,综合排位居全省第三。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3%,居全省第一。
3
突出项目投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实施省州重点项目555个,完成年度投资1280亿元。交通领域完成投资403亿元,高速公路快速推进,新开工都匀至安顺、贵阳至黄平高速公路,实现我州自建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建成普通国省干线433公里、农村公路2543公里、“组组通”公路3245公里、农村公路安防工程2918公里。
全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858公里。
大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水利领域完成投资83亿元,新开工水库20座,完成9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改善60万人农村饮水条件,发展有效灌溉18万亩。电力和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完成5.7亿元和15.5亿元,实现城镇建成区移动网络全覆盖,行政村宽带覆盖率达90%。大力推进城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城建项目439个,完成投资430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00平方公里。
4
突出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完成营造林10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3%,跃居全省第二。成功申办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和第二十九届中国兰花博览会。福泉森林公园获批国家森林公园,全州国家森林公园增至7个。“绿色黔南”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完成绿化美化323.9万亩。
治理水土流失180平方公里、石漠化164平方公里。“河长制”实现全覆盖。
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重安江、瓮安河磷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加快工业废渣资源化利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55%,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7.6%。
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为重点,1330个村庄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全州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3%,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6%,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县城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
5
突出改革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全州实施121项重点改革任务,出台方案21项,谋划推动一批“四梁八柱”的改革事项。
取消行政许可项目15项,减少前置审批事项4项。政务110改革试点取得实效,商事制度、公积金制度、城乡公交一体化、行政综合执法、整合资源推动康养产业发展等改革创新走在全省前列。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引导16万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的常住人口落户城镇,城镇化率达50.5%。
成功举办第三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广东(贵州)产业园、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贵州园(B区)项目落地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开展,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2.23万户,增长32.4%。
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达74.8%。落实“3个15万元”政策,兑现财政补助8500万元,扶持发展微型企业1900户;省级认定民贸民品企业505家,新增优惠贷53亿元,连续五年全省第一。民营经济活力持续增强,完成增加值694亿元,增长16.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9.8%,带动就业60万余人。
6
突出共建共享,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1+7”民生工程和“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全州涉及民生的财政支出279.51亿元,占比达73.87%。实现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建制村通客运“3个100%”目标。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5万套,农村危房改造2.66万户,棚户区改造4.8万户。农村、城市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5%和10%,城镇新增就业8.67万人,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11.05万人,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6%。
“新两基”攻坚计划扎实推进
都匀一中新校区投入使用
“百院大战”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创作《木楼古歌》等一批文艺精品,水书申报世界记忆工程正式启动。完成12万户多彩贵州“广电云”户户用安装工程。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实现全覆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活动通过省级评估验收。
民生保障兜底安全网进一步编密织牢,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明显增强。
持续深化“平安黔南”建设,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刑事发案率下降13.2%,社会治安持续向好,人民群众安全感居全省前列。
7
突出自身建设,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建立“督考合一”工作机制,获得2017年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免督查”奖励。
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46件和政协委员提案307件,答复率和满意率稳步提升。
加强审计监督,挽回(避免)损失7.02亿元,促进增收节支9.48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