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无障碍浏览
  • 适老化
  • 长者服务
  • 个人中心
对标新使命 奋进新征程——州政协委员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侧记


州政协委员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现场  徐朦 摄

3月29日,出席政协黔南州十二届六次会议的委员们热烈讨论代州长钟阳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全面总结了“十三五”规划和2020年工作,关于“十四五”聚焦了“六大引领”工程统揽,就2021年明确了10个方面重点工作,10件民生实事,同时提出“有为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等四型政府建设,委员们一致认为,报告实事求是,符合黔南实际,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切实可行,表示完全赞同。与会人员就《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诸多建议:

美丽乡村生机勃勃

站在历史交汇点,如何让农村更富、更美?各个界别的政协委员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都不约而同把目标聚焦在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是基础和保障,结合黔南种养殖实际,贾丽琴委员说,“一是减少州内种养殖同质化竞争,发展高效立体农业;二是加强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冷链仓储和物流,满足农副产品走出去需求;三是结合垃圾分类问题,建议完善垃圾分类从源头、转运、处理全过程,真正确保全过程分类管理见实效。”

产业发展仍是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突出问题。黎彤委员表示:“特别是脱贫户脱贫人员参与产业发展的参与度不高,除了部分贫困人口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外,更多的是贫困户劳动力大部分已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都是老人、小孩等半劳动力或无劳动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产业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高效的进程中,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仍是十分突出的瓶颈”。她建议,在制定乡村振兴意见、方案中明确各级财政给予贫困村“村社合一”产业发展资金,同时加大对“村社合一”人才的培训学习和人才引领机制措施等。

严卫委员也说:“一是抓好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建立涉农部门技术巡回制度;三是抓好农村合作社引领作用;四是建立专业院校及企业与村级产业发展的互动机制。”

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体经济是一个地区发展的立身之本、动力之源。在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后,委员们纷纷表示,有坚定的决心,向实体经济发力、聚力,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解竞委员表示:“在工业强省强州战略中加大对于有发展实力的企业的政策扶持,如‘工业发展贴息发展基金’应增强对于在疫情期间仍然保持良好增长企业的扶持。”

董永松、黄红缨委员也说:“加强农业产业发展的规划和规划执行力度,建立健全产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促进产业兴旺。强化品牌意识,统筹全州茶产业发展,建立都匀毛尖产业标准和价格体系,培育毛尖茶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黔南都匀毛尖茶品牌。”

李华委员说:“在产业上找准载体和抓手,要把工作重心从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到产业发展上来,在产业上闯出新路,发展才可持续。在纳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在区域合作商闯新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加大东、西部协作,用好广州对口帮扶这个外力,创新合作模式,在产业和园区共建上闯新路。”

关注民生增进福祉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韦仁明委员关注到,“新建设社会公共车位5000个”已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十大民生实事”,为体现对残疾人最大的关心关爱,他建议:“1、对残疾人‘两补贴’进行提标扩面,将三、四级 智力精神残疾人纳入补贴范围,加强民生兜底保障。2、对新建设公共设施、停车位,将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纳入可研报告,设立残疾人无障碍专用停车位,让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共享小康成果,形成全社会关心关爱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刘三都委员则认为,应加大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重点需要加大医药和医保对医疗的支持。

教育是发展的生命线,谢静委员说:“每个班级应至少2个教师,一个乡镇至少配两名专业的音体美教师,建议不拆校,让乡村学生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真正实现均衡公平教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