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见证铿锵发展步伐;岁月缱绻,诉说日新月异变化。
回望2023年,黔南州面对国内外经济下行、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偏多等困难,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大力开展“贯彻二十大、实现新跃升”大比拼,着力做好“企稳、补短、求进、跃升”四篇文章,加快建设“五个新黔南”,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中国天眼
这一年,黔南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00.95亿元,全州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农业六大主导产业巩固提升行动稳步实施,农业总产值及增速稳居全省前列;工业集群发展态势初步形成,新能源材料井喷式发展,新型工业化动能强劲;全力打造荔波世界级旅游景区,小七孔景区全年接待游客量跃居全省第一;新增城镇就业6.24万人,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乡低保标准稳步提升,社会救助绩效评估连续三年获得全省优秀等次……
荔波小七孔景区 姚先顿 摄
一串串数据、一个个成就、一项项荣誉,记录的是过去一年黔南广大干部群众的奋斗历程,见证的是黔南经济平稳增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的良好态势。
抓项目、拼经济,产业集群起势成型
1月28日,全州2024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瓮安县举行,项目以“四化”建设为主,共计开工266个重大项目,总投资660.15亿元。
项目是产业的“重要载体”,产业是发展的“硬核支撑”。2023年以来,我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精准聚焦工业、农业、文旅商贸产业,抓项目、强产业、拼经济,进一步筑牢黔南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1月28日,黔南州2024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贵州江山—瓮福新材料及电子化学品项目现场举行。冯小东 摄
——工业提质升级。过去一年,我州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大抓工业、大兴工业、大干工业,全力推进七大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11月,全州规模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3.4%,七大工业产业累计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2%,六个产业保持正向增长,其中,电池新材料产业以59.8%的高增速领跑全州产业发展。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63户,总数保持全省第一方阵;新增认定“专精特新”企业37户,总数排全省第3位;全州87%的规模工业企业落户开发区,开发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全州占比达91%,高质量测评指标排全省前列。
瓮安青坑工业园区(图源:瓮安县融媒体中心)
——农业平稳有序。2023年,我州坚决扛稳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积极应对旱情汛情,全州粮食播种面积达400.4万亩,产量125.8万吨,完成了保面积、保产量“双保”任务,筑牢了粮食安全底线。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方面,我州加快生猪、茶叶、刺梨和特色中药材等优势单品发展,全州生猪出栏增长5.6%,排全省第2位;茶叶产量、产值分别增长7.1%、9.7%,都匀毛尖入选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茶叶)品牌声誉百强榜第4位;在全省率先出台促进刺梨产业发展条例,提质增效8.5万亩,综合产值达35亿元,增长16.3%。
脐橙喜获丰收(图源:罗甸县融媒体中心)
——商贸活力释放。去年以来,我州积极推进三次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促进和扩大消费,组织开展“绿博黔南·助商惠民”系列促消费活动,进一步激发商贸物流和文化旅游消费活力,全州呈现出市场逐渐回暖、企业信心增强、指标止滑回稳、消费提振复苏的良好态势。截至去年11月,全州服务贸易增速46.21%,排名全省第一;过夜游客1167万人次、增长12%,旅游产业综合评价指数有望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如今,全州各地项目建设春潮涌动,产业发展气势如虹,彰显了黔南的发展速度,引爆了经济的强大引擎。
强基础、优品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完善城市公厕周边的停车位设置,方便出租车司机及出行群众如厕需求;统一规范完善农村建房图集,并生成二维码进行公示,解决农村群众找不到建房工匠和标准不统一难题;加快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全方位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过去一年,我州聚焦“强城镇、兴乡村”目标,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全州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都匀市城建新貌(图源:都匀市融媒体中心)
我州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和乡村振兴工作,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一头牵着城市发展,一头连着乡村生活。回望2023年,全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建筑业发展、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城市更新改造、打造“15分钟生活圈”等重点工作,突出抓好“十百千行动”,改造存量棚户区1.44万套(户)、老旧小区2.4万户、背街小巷106条、城市管网529公里,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2241套,完成“保交楼”2.91万套。新增城镇公共停车位4050个、汽车充电桩522个、城市道路47公里、公园绿地44公顷。新增落户城镇人口2.2万人以上,城镇化率排全省第一方阵。
长顺县长寨街道种获村利用旧房改造发展乡村旅游民宿业(图源:黔南党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3年,我州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动态监测与帮扶,做大做强农业产业、不断完善就业政策,全力以赴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脱贫基础更加扎实稳固、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截至2023年底,我州新(改)建农村户厕2万户以上,累计完成236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30户以上自然村寨垃圾收运覆盖率达97.6%,全州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4665元、增长16.2%。如今,黔南乡村建设越来越靓丽,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解民忧、办实事,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回望2023年,我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服务体系,全力以赴解民忧、办实事,成功解决了一批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忧心事”“烦心事”,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群众生活更有“满意度”。
在都匀市文峰街道幸福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乐享晚年幸福生活。肖伟 摄
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是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2023年,全州坚持就业是第一民生工程,首次探索实施跨省异地职业技能培训和“百千万”示范培训项目,建成2个省级技能培训基地,完成技能培训6.4万人,全州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7.3万人次,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98.3%,排全省第1位。在教育方面,全州新(改扩)建幼儿园25所、中小学校63所,新增学位2万余个,3个县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验收,中高考成绩位列全省第一方阵,连续两年获评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市(州)。在医疗卫生方面,全州实现了域内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零突破”,全州新增获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9个、排全省第2位。
罗甸县第五小学计算机室正在授课 冯小东 摄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关系国家长治久安。2023年,我州织密兜牢社会保障网,全州社会保险参保346.72万人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排全省第3位;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州县镇村医保结算实现全覆盖。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低保扩围增效全省第一;累计发放社会救助补助资金12.51亿元,保障困难群众36.06万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评估连续两年排全省第2位,获省政府奖励,被确定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地区。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前行。省两会刚刚闭幕,州两会召开在即。站在新的起点上,黔南高质量发展目标愈明确、思路越清晰、未来更可期。接下来,全州将牢牢抓住稳预期、强信心这个“牛鼻子”,落实落细各项重点工作,加快建设“五个新黔南”,全力推动我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奋力谱写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