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无障碍浏览
  • 适老化
  • 长者服务
  • 个人中心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2015年部门决算及“三公”经费公开表及部门决算分析报告

 http://www.qiannan.gov.cn/uploadfiles/201607/25/2016072517355299907370.xls

 

一、部门基本情况

  1.部门职能:农业资源调查及监测、农业区域开发规划、农业开发项目咨询及论证

  2、编制数:9人,其中:在职:8人,离休0人,退休4人。

  二、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1.收入支出结构分析

  (1)总收入2574770.4元,财政拨款1464770.4元,其他收入1100000元(其他收入为州农委拨农业园区规划费及工作经费1100000元)。年初结转结余82264.58元。

  (2)总支出1826227.09元,工资及福利支出807554.82元,商品服务支出608036.97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386438.3元,其他资本性性支出24197元。

  2.年末收支结余情况分析

  总结余1008929.49元,经常性结余8929.49元,专项结余1000000元。

  三、2015年度取得的主要事业成效

  第一部分:农业区划工作

  1、完成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卫星遥感调查及信息系统”维护更新工作。

  2、充分应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卫星遥感调查及信息系统”建设成果,为黔南州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编制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

  3、积极开展《黔南州草场资源卫星遥感综合调查及草地信息系统建设》成果应用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全州草场数据系统。

  4、完成了《农业资源区划志》的编写工作。

  5、完成了《贵州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黔南州相关数据的报送工作。

  第二部分:农业园区工作

  1. 管理机制逐步完善

  一是逐步建立健全了园区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州级园区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印发了州级农业园区联席会议制度,提出了“以镇建园、以园促镇、镇园合一”的园区建设新思路。出台了《黔南州州级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设、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州政府令第26号),对农业园区建设标准、管理认定、机构设置作了具体要求。

  二是不断完善园区建设激励机制。今年3月份在都匀召开的黔南州2015年农业园区建设工作会议上,对在2014年全州农业园区建设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贵定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6个单位以及张旭等29位同志进行了表彰,进一步激发各级各部门干好农业园区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抓典型塑造。今年5月份,按照《黔南州10强农业园区评选办法》和《黔南州10佳美丽农业园区评选办法》,州农业园区联席会议组织专家对全州50个农业园区进行了评审,评出全州“10强农业园区”和“10佳美丽农业园区”,激发各县市农业园区建设内生动力,形成增比进位、比学赶超、力争上游的工作氛围。

  四是建立了农业园区建设推进督查制度。州委、州政府将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纳入了重点督查内容,每月定期督查园区建设推进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了50个园区月推进台帐,实现了园区建设督导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建立了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设监测与信息报送制度。按照园区建设“月调度、季分析、年考核”的工作要求,全州建立了稳定的信息报送体系和平台,定期逐级报送园区建设推进情况表、推进报告、项目台账和工作简报。

  五是建立了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设绩效考评制度,开展了季度考评工作。州农业园区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以各园区监测统计资料为基础,对全州50个州级以上农业园区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推进情况进行了综合考评排位,并将考评结果以通报形式下发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州直有关部门,极大的激发了各级各部门干好农业园区的信心和决心。

  (二)基础工作有序推进

  根据《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2015年工作方案》的安排,我州切实抓好园区建设的各项基础工作,为园区项目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是完成了《黔南州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设2015年工作方案》的编制,使农业园区建设成为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工作部门的共同任务,初步改变了农业园区建设由农委系统“自编、自导、自演”的局面。二是对2015年新增的州级和省级园区规划,已经督促各县市(区)按照“镇(乡)园合一”的原则,委托有规划编制资质的单位进行编制,计划在12月底前完成州级专家评审和发布工作。三是下达了全州2015年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主要建设任务,将各项任务、指标逐项分解到50个园区。四是顺利完成了2015年9月28日全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招商引资暨项目签约活动黔南州相关工作,共编制储备项目263个,共需投资431.05亿元,现场签约项目14个,签约资金48.95亿元。五是积极参加10月11日“黔南州·石家庄农林项目招商暨农特产品展示活动”,现场签约农业园区项目4个,签约金额37.5亿元。六是2015年6月下旬,黔南日报围绕我州农业园区如何转型升级等问题对都匀毛尖茶园区、贵定云雾山园区、龙里湾滩河园区、惠水涟江园区、长顺高钙苹果园区、三都水晶葡萄园区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进一步提升了农业园区建设的知名度。七是完成了《黔南州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设 认定管理规范》的编制工作,并由州质监局于10月30日进行发布。八是认真做好园区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工作,切实抓好农业园区由产业基地向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转型升级。

  (三)创新工作有所成就

  一是园区建设注重互联网+农业,走农业信息化之路。依托物联网打造农业大数据平台,推广全州农业大数据服务农业生产和消费市场,将全州生态特色农产品通过大数据平台展示出来。贵州华夏中璟集团于2015年7月在惠水县涟江农业示范园区(好花红)建成了贵州省首家中国农业云大数据·惠水云和中国网络菜市场,为惠水农特产品在生产销售流通环节搭建了一个电商物流平台;龙里县依靠贵州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启动了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搭建了龙里县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及流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荔波及独山引进了淘宝馆。二是积极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是我州农业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率先启动了长顺、贵定、龙里三县省级园区可追溯系统建设试点,2014年,州级财政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对贵定云雾山园区、龙里湾滩河园区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进行奖补。长顺县已投入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助推长顺“四宝(高钙苹果、紫王葡萄、绿壳鸡蛋、小米核桃)”成功进入重庆、成都、深圳、广州等大中型城市的沃尔玛、华联、佳乐福等知名超市。三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园区实景监控系统,随时掌控园区生产信息。长顺、贵定、龙里、独山、三都等县的部分园区已经启动,长顺、龙里、贵定已经投入使用。

  (四)项目建设取得突破

  经过一年的努力,黔南州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特别是在实体项目的推进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据监测、统计和分析,2015年,50个州级以上园区共完成投资257.75亿元,占全年计划任务的143.19%。41个省级园区完成投资233.60亿元,占下达全年投资计划的144.20%,其中各级财政投入26.86亿元,占11.50%,整合部门项目资金投入28.44亿元,占12.18%,园区经营主体自筹资金投入136.66亿元,占58.50%,银行贷款投入30.83亿元,占13.20%,其他投入10.80亿元,占4.62%;50个州级以上园区全年共实现产值366.98亿元,占全年计划任务的183.49%,其中41个省级园区完成产值343.18亿元,占下达全年计划任务的188.56%;50个园区共实现销售收入262.17亿元,占全年任务的174.78%,其中41个省级园区共完成销售收入243.95亿元,占下达全年计划任务的178.72%;50个园区共实现销售利润120.80亿元,占全年任务的185.85%,其中41个省级园区实现销售利润112.13亿元,占下达全年计划任务的185.34%。

  1、产业基地得到了巩固

  全州50个州级以上园区共新建或提质改造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180万亩,其中,41个省级园区共新建或提质改造蔬菜基地41.20万亩、精品果园61.22万亩、茶园44.50万亩、中药材基地8.09万亩、烟草基地1万亩、优质粮油基地5万亩,花卉基地2.62万亩,新建或改造畜禽规模化养殖基地10个、特色水产品标准化养殖小区2个,共生产优质蔬菜74.88万吨、水果56.92万吨、茶叶1.62万吨、中药材1.62万吨、粮油3.82万吨,烟草0.44万吨;出栏生猪11.79万头、家禽292.13万羽、鱼2534.84万尾。

  2、配套基础设施得到加强

  通过半年的建设,全州50个园区共修建主干道2232.2千米;共修建机耕道路1838.9千米;修建生产便道2430.4千米;建成温室大棚11615个238.32万平方米,标准化圈舍2.39万间138.87万平方米,贮藏保鲜库房624座21.84万立方米。其中,41个省级园区建成主干公路1984.2千米,机耕道1682.9千米,生产便道2195.1千米;修建沟渠(含管网)3589.78千米;建成温室大棚10862个227.93万平方米;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圈舍2.31万间134.66万平方米。贮藏保鲜库房613座21.5万立方米。

  3、经营主体实力增强

  目前共有624家企业入驻50个园区,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78家,规模(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企业342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703家,社员达到10.47万人。其中41个省级园区入驻企业541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72家),规模(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企业301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622家,社员9.55万人,带动园区从业农民达到81.31万人。

  4、品牌创建有新的进展

  全州50个农业园区共完成“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72个。包括无公害蔬菜产品12个、认证面积6.53万亩,蔬菜绿色食品认证1个,蔬菜有机产品1个;无公害水果12个、面积3.88万亩,有机认证1个,地理标志水果登记4个,面积8.95万亩;茶叶无公害产品认证2个、面积1万亩,有机认证13个、面积0.98万亩,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1个、面积4.49万亩;中药材地理标志产品登记1个,面积2.15万亩;粮油无公害认证3个、面积5.49万亩,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生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7个、认证规模9.5万头;兔无公害认证1个,规模0.15万只;家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个、70万羽,有机认证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1个;渔业无公害认证3个、规模610吨。

  5、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园区建设工作启动后,州县(市)两级政府和相关工作部门都非常重视园区建设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2015年,全州50个农业园区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00个,签约金额318.7亿元,到位资金122.06亿元。其中41个省级园区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49个,签约金额294.07亿元,到位资金113.56亿元。各种形式的招商引资工作有效缓解了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困难。

  (五)农业园区省级排位不断提升

  据省农业园区办监测统计,截止2015年10月份,黔南州41个省级农业园区建设主要指标推进稳居全省9个地州第一方阵,其中:

  招商引资签约资金228.14亿元,到位资金92.65亿元,均排全省第一位;

  总产值259.34亿元,完成省下达任务数145亿元的178.86%,按完成值排全省第一位,按完成进度排全省第三位;

  销售收入188.25亿元,完成省下达任务111亿元的169.60%,按完成值排全省第一,按完成进度排全省第二;

  完成投资198.29亿元,完成省下达任务118亿元的168.04%,按完成值及完成进度均排全省第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