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州各级人社部门通过实施冬季充电、返岗复工、稳岗留工、社会保险减免等系列帮扶活动,全力做好搬迁劳动力后续扶持工作。目前,全州13.54万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12.68万人,就业率93.65%,其中县内就业6.07万人、省外就业5.68万人、县外省内就业0.92万人,搬迁脱贫人口中实现社会保险应保尽保、应发尽发。
随着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我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心由搬迁安置向后续扶持转移、由完成目标任务向聚力提质增效转移,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确保搬迁群众到2025年在安置地稳定融入,实现可持续发展,到2035年完全融入。
全州各级人社部门加强部门联动,强化技能培训,落实岗位开发匹配,加强社保衔接,高质量推进搬迁劳动力稳岗就业。
成立州、县两级稳就业(劳务就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将稳就业工作组织机构覆盖到乡镇、安置点社区,相继出台《黔南州进一步做好促就业稳就业工作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务就业扶贫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通过抓组织领导和政策设计,不断健全完善搬迁群众培训和就业后续扶持体系。
依托社区网格力量,抓好劳动力就业失业信息摸排和动态监测,为搬迁劳动力就业提供强有力的就业信息保障。目前全州13.54万劳动力信息数据库已逐步完善并适时进行动态监测管理,纳入精准化管理,并建立起岗位信息数据库,今年以来共收集22万个各类就业用工岗位信息供搬迁劳动力就业选择。
制定系列培训政策文件,按照全员培训、精准培训、建档培训、持续培训的要求,将任务分解到县(市),建立培训项目清单,形成自下而上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行动计划,累计组织参加培训5.9万人次。今年以来,重点围绕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和乡村振兴、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组织搬迁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7850人,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
开展新一轮“返岗复工”服务、“直播带岗”活动、“春风行动”巡回招聘、春节“暖心”行动、巡回招聘会,“万企帮万家”稳岗就业行动等,全力搭建搬迁群众就业供需平台促进转移就业。专项活动期间,全州累计设立返乡农民工服务点356个,开展返乡农民工慰问服务7800余人次,线上“直播带岗”活动25场次,线下就业专场招聘190余场次,安置点专场招聘31场次,推送就业岗位22万个,促进返岗和新增外出就业22.7万人,其中促进搬迁群众有组织输出2.24万人,通过抓公共就业服务促进了输转就业。
在100个安置点建立培训和就业服务中心,州县两级组建公益性劳务公司14家。在3000人以上的安置点设立社区劳务合作社30个,配齐公共就业服务力量,提升就业队伍服务能力。通过抓服务平台和就业载体,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吸纳搬迁劳动力就业,引导搬迁群众到就业帮扶车间、扶贫基地安置就业、居家灵活就业。截至目前,全州在安置点建立就业帮扶车间(基地)220个,吸纳搬迁劳动力就业6511人。
通过抓社会保险政策精准衔接和落实,对符合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人群确保应保尽保。截至今年7月,全州易地扶贫搬迁原建档立卡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95万人, 60岁以上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待遇人数2.59万人,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原建档立卡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应发尽发”动态清零。同时,在疫情期间积极开展社会保险“减、免、缓、降”援企稳岗政策,兑现落实援企稳岗政策10亿元,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强带动吸纳就业能力。
充分利用就业扶贫援助、东西部对口帮扶等政策,开发乡村临时公益性岗位,对无法外出、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搬迁劳动力,促进兜底就业。目前搬迁劳动力中乡村公益性岗位在岗人员8388人,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