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出版: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管单位: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
地 址: | 都匀市环东中路14号 |
邮政编码: | 558000 |
联系电话: | 0854-8585858 |
网 址: | www.qiannan.gov.cn/ztzl/qnzzfgb/index.html |
印 刷: | 黔南印务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
黔南州人民政府印发
关于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人民政府,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州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关于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方案》已经州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黔南州人民政府
2017年2月7日
关于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方案
为推动我州旅游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根据《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意见》(黔党发〔2016〕6号)、《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16〕24号)和《中共黔南州委 黔南州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州旅游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工作的指示要求,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新发展理念”,围绕全域旅游的发展目标,不断优化大旅游总体布局,加快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深入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中高端旅游产品有效供给,创新旅游监管服务体系,提升“生态黔南·康养天堂”品牌影响力,努力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确保黔南旅游井喷式增长,努力实现旅游“好花”更红。
(二)基本原则。
----改革创新,开放发展。主动强化区域联动,调整结构,突出重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旅游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战略导向,长短结合。围绕“补齐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三块短板,做强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三块长板”,打造人民满意的现代旅游业。
----品牌引领,“两端发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高端旅游产品,同时大力发展大众旅游、乡村旅游,既满足高端消费市场,又适应大众需求。
----全域统筹,多业融合。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和“旅游+”理念,推动多产业融合发展。
(三)主要目标。
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做大旅游供给总量,做精旅游供给质量,做优旅游供给结构,提升旅游供给效率,推动旅游业井喷式增长,确保“十三五”期间实现“三个六”总目标,即提高“七个比重”,构建“六大体系”,实现“六个转变”。
——提高“七个比重”。实现旅游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全州旅游综合贡献占GDP的比重提高到16%以上;旅游业税收占税收收入比重提高到15%以上;旅游脱贫人数占总脱贫人数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游客“购物”消费占旅游消费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乡村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外省入黔南游客人数占游客总数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境外入黔南游客人数增幅提高到50%以上。
——构建“六大体系”。构建“全景式规划”的旅游分布体系、构建“全季节体验”的旅游产品体系,构建“全社会参与”的旅游共建共享体系,构建“全产业发展”的旅游产业体系,构建“全方位服务”的旅游服务体系,构建“全区域管理”的旅游综合治理体系。
——实现“六个转变”。从单一景区(景点)建设向全域统筹综合目的地转变,从旅游资源分散开发向整体开发转变,从观光旅游为主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致高效旅游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部门管理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优化大旅游总体布局。
1.构建旅游开放新格局。依托贵广、沪昆高铁、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荔波机场等通道,加强与广州、桂林、成都、重庆等主要入境游口岸城市的联动与合作,打造“一程多站式”国际旅游线路。推动荔波旅游支线机场口岸设置,力争游客落地签证工作取得突破。支持荔波与省外上海、广州、桂林、成都、重庆、昆明等重点旅游城市、省内贵阳、遵义、兴义、安顺、六盘水、铜仁、黎平等旅游城市开通和加密国内航班航线; 增加贵广高速铁路在三都、都匀、昌明、龙里以及沪昆高速铁路在贵定(北)车站的停靠车次,增强运力,形成开放型旅游经济新格局。加强“生态黔南·康养天堂”旅游品牌宣传推介,拓展韩国、日本、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入境市场。充分发挥天文研究联盟、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的作用,促进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世界遗产大会、天文峰会年会等办会机制常态化、国际化。(责任单位:州发展改革委、州旅发委、州商务粮食局、州公安局、州民航局、州交通运输局、州委宣传部、州文广新局、州外事侨务办、州茶办,各县、市人民政府,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责任单位根据任务顺序排列,下同。)
2.优化全域山地旅游布局。编制《黔南州山地全域旅游总体规划》,从都匀核心集散区、南北“两翼”旅游主体功能区、景区、景点、线路四个层级布局整合产品链、产业链。找准“山地旅游+民族文化”、“山地旅游+天文科技”、“山地旅游+生态养生”、“山地旅游+民宿体验”等发展定位。支持螺丝壳景区、归兰山景区、绕家河景区、毛尖小镇影视基地等项目建设,提升和完善各项旅游要素,着力推进都匀国际旅游集散地;支持以荔波为中心的荔波世界自然遗产生态旅游度假区、平塘天文科普旅游区、三都民族文化旅游区、独山生态体验旅游区、罗甸贵州最佳避寒胜地旅游区;北部龙里、惠水、贵定、福泉、长顺乡村旅游度假区;瓮安、长顺、福泉等名山名城特色旅游区建设。同时,加快推进全州20个重点旅游景区,都匀——贵定苗岭云顶国际山地茶文化旅游度假区、荔波梅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罗甸高原千岛湖国际山水休闲度假区、龙里大草原生态康体休闲运动度假区等10个山地户外运动旅游基地和都匀市坪阳村、三都县水各村、荔波县菇类村、瓮安县茶园村等100个特色旅游村寨建设。打造推出都匀-三都-荔波-独山-都匀世界遗产最美山水最浓风情游、瓮安—福泉—贵定—惠水—龙里—长顺—罗甸乡村休闲和历史文化游、龙里—都匀(毛尖镇)—平塘(掌布、大射电天坑)—罗甸(大小井、千岛湖)世界天文地质和山地户外游、罗甸—平塘—惠水星空探秘游等10条州内环行及黎平-从江-榕江-三都-荔波-平塘-罗甸 -兴义“八百里黔山”山地游、肇兴—小黄—岜莎—三都—荔波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游、黄果树-长顺-惠水-贵阳-平塘-独山-荔波-西江贵州山水风情游、南宁-百色-罗甸-平塘-兴义、贵阳-都匀-三都-荔波-榕江-桂林-阳朔 -广州等联通省内外的重点精品线路。形成以山地风光、民族风情、天文科普、历史文化为内涵,山地公园、精品景区和度假基地为核心,以都匀旅游中心城市和荔波、瓮安、福泉、龙里、惠水、平塘、三都等节点城市为支撑,以贵广、沪昆、贵南高铁、贵兴、厦蓉高速旅游通道为纽带的总体发展格局。(责任单位:州发展改革委、州旅发委、州交通运输局、州国土资源局、州体育局、州林业局、州水务局、州科技产权局、州扶贫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文广新局、州民宗委、州环境保护局,各县、市人民政府,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3.实施“旅游+”战略,构建多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逐步构建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指导下的各行涉旅业子规划体系,形成“多规合一、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以“旅游+农业”促进农旅一体化,加快发展福泉、独山、惠水、龙里、罗甸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不断完善惠水好花红、贵定金海雪山、荔波淇江美丽乡村游、福泉黄丝江边寨、长顺凤凰坝、平塘京舟等乡村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和休闲度假功能。以“旅游+工业”促进匀酒、九阡酒、都匀毛尖茶、鸟王茶、青梅酒、苗药、刺梨干、益肝草、黄糕粑特色食品等产业提质增效,提升马尾绣、牙舟陶、罗甸玉等特色旅游商品的品味和文化内涵;把马尾绣、瑶族蜡染、牙舟陶、罗甸玉等特色旅游商品列入州级旅游商品名录,通过州内涉旅商店、电商平台等渠道扩大销售,并争创省级旅游商品。以“旅游+人文”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内涵,在办学、养生、养心、健身等方面作文章,支持开发贵定阳宝山、长顺白云山、荔波观音峰、惠水九龙寺、平塘安家洞等佛教文化,开发福泉三丰道教文化、沈万三和瓮安草塘商贾文化以及独山县影山镇莫友芝儒家文化等,增强人文旅游产品魅力。以“旅游+民族文化”拓宽旅游产品外延,支持民族村寨、建筑、文物、生活方式等民族符号的保护,挖掘与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出一批布依族、水族、苗族、瑶族、毛南族等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以“旅游+体育”促进山地自行车、自驾车、垂钓、赛马、斗牛、登山、游泳等探险、竞赛类、挑战类、休闲健身类户外运动产品建设,打造“中国户外天堂”。以“旅游+水利”促进剑江、都柳江、涟江、淇江、红水河、江界河、霸王河、黄江河、摆龙河、曹渡河旅游区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以“旅游+航空”,支持都匀、荔波、瓮安、惠水、罗甸、独山、平塘、三都等县(市)发展低空飞行旅游,打造旅游精品航线,促进航旅协同发展。以“旅游+城镇化”促进产城景融合发展,结合小城镇建设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天文小镇、中铁国际旅游度假区、草塘千年古邑区、福泉古城、瑶山古寨等一批旅游城市综合体、民族旅游村镇、特色旅游名镇和旅游村寨。以“旅游+大健康”,培育荔波、龙里、瓮安、罗甸、三都、贵定等一批康养旅游基地。以“旅游+大扶贫”,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培育一批旅游扶贫示范村寨,实现增收致富、精准扶贫。以“旅游+大数据”,加快荔波、都匀、福泉、瓮安等智慧旅游城市和荔波樟江、平塘大射电--天坑群、草塘千年古邑区、福泉古城等智慧景区建设,促进智慧旅游和现代监管。以“旅游+生态”,发展生态旅游、水体旅游、绿色产业。(责任单位:州旅发委、州发展改革委、州交通运输局、州农委、州商务粮食局、州文广新局、州工业信息化委、州体育局、州民航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水务局、州扶贫局、州民宗委、州国土资源局、州环境保护局,各县、市人民政府,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二)加快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机制。
4.完善旅游发展领导体制。加快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加快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机制体制改革步伐。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形成多方联动、政出一门的全域旅游领导体制。(责任单位:州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人民政府,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5.提高旅游行业管理水平。加快建立全州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和安全救援服务中心,建立健全旅游发展调查研究和安全救援体系。积极创办各类涉旅行业协会,制定涉旅行业服务标准,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审核,强化行业自律。支持各县(市、开发区)按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在原有的基础上着力提升规划、产品、服务等各类旅游要素。荔波县要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创新旅游管理机制与体制,探索设立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建立公安、安监、质监、食药监、发改、工商、交通、国土、林业、水务、住建、体育、环保等部门联合执法监管机制,打造推出国际化的旅游产品,提升旅游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州发展改革委、州旅发委、州编委办、州财政局、州公安局、州安全监管局、州工商局、州质监局、州卫生计生委、州食品药品监管局、州商务粮食局、州体育局等,各县、市人民政府,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6.增强旅游景区发展活力。建立景区“三权分离”机制,按照“政府掌控、市场运作、股份受益”原则,实施景区“三权分离”改革,推动景区实体化运作。探索构建旅游景区管委会,建立“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政府拥有所有权,管委会作为政府派出机构行使管理权,经营权由公司企业化经营管理,实现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责任单位:州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人民政府,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7.健全旅游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成立旅游专项督查考评奖惩工作领导小组,把旅游总收入、省外游客占比、境外游客增速、人均游客花费额、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旅游接待满意度等方面的旅游产业发展任务分解到州直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开发区),作为年度目标考核任务。根据旅游发展考核评价结果,每年推荐一批“旅游发展先进县(市、开发区)”和“精品旅游项目”参加省级评选。(责任单位:州旅发委、州督查督办局、州统计局,各县、市人民政府,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三)充分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
8.深化旅游领域“放管服”改革。推动旅游投资项目核准改革,简化审批手续,规范审批流程和办结时限。探索建立旅游投资项目审批首问负责制,投资主管部门或审批协调机构作为首家受理单位“一站式”受理、“全流程”服务。探索规范在线度假租赁、旅游网购、在线租车平台行为,催生一批新兴业态旅游经营实体。(责任单位:州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人民政府,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9.创新涉旅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每年谋划、筛选一批支撑作用大、关联带动强、品牌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旅游项目纳入省、州重点建设项目和省、州级PPP项目库。利用省级和州级财政资金平台的引导和推动作用,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培育一批山地旅游、文化旅游、森林旅游、天文科普旅游、乡村旅游和新产品新业态等示范性经营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统筹各部门资金,加大对旅游公路、步道、厕所、标识标牌、消防设施、咨询服务中心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支持。(责任单位:州发展改革委、州旅发委、州财政局、州交通运输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投资促进局、州政府金融办、州天文局,各县、市人民政府,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10.拓宽旅游投融资渠道。鼓励各类银行加大对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的信贷支持。加快设立黔南州旅游扶贫产业基金。支持荔波旅游集团、贵州锦绣公司等优质旅游企业纳入全省上市和挂牌企业后备资源库,鼓励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涉旅企业开展债权、股权融资。引导省内外综合实力强的大中型企业到黔南进行股权投资旅游开发与经营。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针对黔南旅游特色开发与推出各类保险产品。(责任单位:州工业信息化委、州发展改革委、州财政局、州旅发委、州国资监管局、州政府金融办、州地税局、州国税局、中国人民银行黔南分行等,各县、市人民政府,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11.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做大做强综合性龙头企业,支持贵州锦绣公司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州属综合性旅游大企业。做特做活做精中小型特色旅游企业,以新技术引进、新业态培育、乡村旅游建设等为重点,在全州选择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发展特色的成长型旅游中小企业重点扶持。(责任单位:州工业信息化委、州发展改革委、州旅发委、州财政局、州国资监管局、州政府金融办、州地税局、州国税局、州工商局等,各县、市人民政府,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四)加大中高端旅游产品的有效供给。
12.打造一批世界级山地旅游产品。在“生态黔南·康养天堂”主体品牌下,打造以中国天眼、荔波世界自然遗产、三都水族文化、福泉太极养生等为龙头的世界级核心吸引物和国际品牌。支持建设都匀、福泉、平塘、荔波、龙里、瓮安、三都、都匀经济开发区大健康旅游示范区、国际三丰太极之都、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天文科普旅游示范区、中国山地户外运动基地。支持平塘天文小镇、3D打印体验馆、澳比体验博物馆、极限飞球影院、火星之旅、天象演示厅、静默区养心谷、露营观星场地和独山影山镇五指山苔地风光、主题酒店、低空飞行以及惠水羡塘燕子洞、罗甸板庚滩等项目建设。利用现有资源,打造“人无我有,前所未有”的旅游产品,逐步形成天文科普旅游带。加快把中国天眼、荔波世界自然遗产、三都水族文化等重要旅游资源打造成世界级旅游产品。在全州旅游资源大普查的基础上,加大冬季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提升荔波梅花节品牌影响力,支持罗甸以暖冬气候优势,打造贵州“最热”的冬季旅游产品。鼓励都匀、瓮安、福泉等县(市)以高山低温优势,开发冰天雪地、冰山林海等观景产品和高山滑雪、户外竞技等体育运动产品;编制以温泉为核心的冬季旅游产品开发与保护专项规划,开发温泉养生、温泉度假、温泉科普等系列产品;支持各县(市、开发区)包装以民俗节庆活动、民族美食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文化体验旅游产品,迅速推向市场,增强冬季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丰富黔南冬季旅游产品的内涵。打造提升一批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民宿体验、山地观光、户外运动、低空飞行、汽车露营、科技探险、修学旅行、民族风情、民族文化演艺、影视文化及避暑、暖冬、温泉、滑雪等新兴业态。将旅游商品开发纳入全州工农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都匀毛尖茶、罗甸玉石、平塘牙舟陶、三都马尾绣、龙里刺梨、荔波青梅酒等旅游商品生产与加工业。(责任单位:州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人民政府,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13.加快构筑山地旅游产业集群。依托20个旅游景区建设,支持每个县(市、开发区)创建2个以上国家4A、1个以上5A级旅游景区,支持每个乡镇创建一个国家3A旅游景区,力争2020年达到20个以上国家4A级景区,其中2个以上5A级旅游景区和3个以上国家特色旅游示范基地。加快创建平塘、惠水、贵定、龙里、瓮安、三都等6家省级旅游度假区,支持荔波、平塘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力争2020年全州创建国家级、省级度假区5个以上,带动我州旅游业由观光游览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推动我州烟草、茶叶、刺梨、民族制药、特色食品“五张名片”和“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向旅游商品转化。探索建立黔南州“旅游首选商品”名录,培育建设一批地标性旅游商品示范性生产基地,力争到2017年全州开发旅游新商品100种以上。(责任单位:州工业信息化委、州发展改革委、州旅发委、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农委、州商务粮食局、州文广新局、州民宗委、州扶贫局、州烟草局、州茶办等,各县、市人民政府,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14.大力发展山地康体养生旅游。充分利用多梯度山地资源和山景、山水融合的优势,整合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特色农业、自然保护区、水利风景区、传统村落等资源,积极开展野外拓展、徒步、骑行、登山、漂流、滑雪、滑草、户外露营等山地户外体育旅游活动。力争到2020年底,每县(市、开发区)要建成100公里以上生态体验旅游步道,打造2个以上富有特色的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示范基地,建成1个以上汽车露营基地、1个以上国家及省级森林(湿地)公园、1个以上生态体育公园,推出2条以上山地户外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支持福泉率先建成国际生态体育公园。支持都匀、福泉、瓮安、龙里、荔波、罗甸等县(市)打造1个以上省级、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培育融合苗族、瑶族、毛南族、布依族、水族等民族文化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深度开发拔罐药浴、医药疗养、药膳美食等养生保健旅游产品;支持都匀305、福泉江边等打造一批温泉养生小镇。支持都匀、荔波、独山、惠水、瓮安、三都等县积极探索开发直升机、滑翔伞、热气球观光等低空旅游产品;鼓励都匀、惠水、瓮安、荔波等县(市)建设飞行小镇。策划推出世界茶文化风筝赛(毛尖镇)、世界喀斯特国际山地户外运动赛(茂兰)、时光穿越国际户外运动大赛(克度)、国际野钓大赛(千岛湖)、荔波月亮山大型户外活动大赛等特色品牌体育旅游产品。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精神慰藉等养生度假产品。大力引进国内外社保基金以及国际著名养老机构开发养老社区项目。(责任单位:州体育局、州发展改革委、州林业局、州水务局、省卫生计生委、州食品药品监管局、州旅发委、州工业信息化委、州农委、州商务粮食局等,各县、市人民政府,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15.全域发展山地特色乡村旅游。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制定实施乡村旅游质量等级评定奖励办法和服务标准,支持贵定、惠水、长顺、龙里、福泉、瓮安等县(市)围绕贵阳中心城市,开发升级一批以休闲农业、文化体验、避暑养生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区,推出独具特色的“一日游”、“周末游”、“体验游”等新产品;鼓励惠水、三都、荔波等县(市、开发区)在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下,丰富美丽乡村游、传统民族文化和民宿游体验游等旅游业态,实现旅游资源保护和景区提质扩容增效并取。大力提升乡村网络通信水平,加快乡村智慧旅游建设,实现乡村旅游区通信网络全覆盖,并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网上预订和支付服务。探索完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旅游“三变”新模式,为参与旅游产业的贫困户提供财政扶贫资金全额贴息小额特惠贷款。鼓励投资商、村集体和专业合作社投资建设休闲农庄、特色民宿、乡旅创客园、农耕文化园和养老养生等项目。按照“大数据+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山地旅游业”的发展理念,开展“百区千村万点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将旅游扶贫纳入全州“扶贫云”平台,打造全民参与的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链和山地旅游扶贫示范带。力争到2020年各县(市、开发区)要建成3个以上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寨、10个以上重点村寨,5家以上特色客栈(主题客栈),100个以上示范和重点建设经营户,带动20%以上贫困人口脱贫。(责任单位:州农委、州工业信息化委、州财政局、州国土资源局、州水务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民宗委、州扶贫局、州商务粮食局、州文广新局,各县、市人民政府,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五)创新旅游监管与服务体系。
16.构建旅游信息化支撑体系。加快推进黔南州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积极构建黔南州智慧旅游平台,各县(市、开发区)打造1个以上能用、好用、管用的集产品推广、服务预订、预售结算、实时查询、导游导览、容量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旅游服务平台,实现旅游服务和管理全程、全域、全覆盖。加强国家3A以上(含3A)旅游景区及主要旅游区域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州重点公共场所无线网络建设,2017年实现全州机场、高铁站、游客服务中心、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4A级以上景区、4星级以上酒店等重点涉旅场所无线网络全覆盖、充电桩(站)建设全覆盖。支持荔波淘宝馆、罗甸上隆农产品线上体验馆等旅游企业线上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积极推动景区、餐饮点、购物场所、娱乐场所的消费支付电子化,实现在线旅游收入占全州旅游收入比例逐步提高。(责任单位:州旅发委、州工业信息化委、州编办、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商务粮食局、州文广新局,中国电信黔南分公司、中国移动黔南分公司、中国联通黔南分公司,各县、市人民政府,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17.优化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加快完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提升与修建互联互通的景区道路,把景区串联起来,发挥大景区的品牌效应,让大小景区协同发展,加快形成南部精品旅游组团。一是着力推进公路交通干线到3A、4A级以上景区的连接公路和旅游廊道(绿道)建设,确保3A级景区旅游公路达三级以上标准,4A级以上景区旅游公路达二级标准。用便捷通道把多彩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二是加快以都匀为核心、辐射全州13个县(市、开发区)有轨电车的规划与建设,实现轻轨全覆盖。三是加快改造提升以步(栈)道、行车道、自行车道、索道、观光电梯等为主要内容的景区内部交通体系。力争到2020年底,各县(市、开发区)要建成景区连接道路200公里、停车场15个,新增观光车50辆;至少建成50公里的沿山、环湖、亲水、穿林标生态旅游公路(自行车绿道)、100公里的旅游栈道(生态步道)。支持开通都匀通往国家级4A以上旅游景区及国家级4A景区与景区之间的旅游直通车和观光巴士。加快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点的旅游咨询、信息查询等配套服务功能。依托重点旅游节点城市、旅游景区、旅游小城镇和旅游度假区,结合全州精品旅游线路开发,规划建设一批国际化、标准化、生态化的汽车旅馆和自驾车房车露营基地。鼓励开展落地自驾、异地交车等跨区域旅游汽车租赁业务,构建覆盖全州的自驾车网络,把我州打造成全国重要的自驾车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力争2020年实现国家4A以上级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城市、旅游线路咨询服务全覆盖。加快发展都市商务型、生态度假型、山地休闲型和文化主题型酒店集群,力争“十三五”末,住宿床位达到30万张。支持社会资金投资和经营旅游厕所,每个县(市)确保2020年每个景区新建或改造旅游厕所3座以上。(责任单位:州交通运输局、州旅发委、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商务粮食局等,各县、市人民政府,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18.强化多部门联动监管。畅通旅游投诉渠道,完善旅游投诉24小时值守制度。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建立旅游应急指挥平台,加强对国家4A级以上景区景点、主要旅游交通路口、4星级以上酒店旅游等的定点监测和动态监管。都匀、荔波、平塘等旅游城市要探索设立旅游警察、旅游法庭、工商旅游分局,国家4A级以上景区要设立旅游派出所。各县(市、开发区)要建立健全旅游与公安、工商、消防、发改等部门综合执法机制;加快旅游诚信体系建设,落实旅游相关企业、旅游从业人员诚信记录及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的红黑榜”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并定期在网站、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公布违法违规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记录。(责任单位:州旅发委、州公安局、州法院、州司法局、州工商局、州商务粮食局、州质监局、州文明办,各县、市人民政府,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19.强化旅游环境治理。按照黔南州《关于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工作的意见》(黔南府办发〔2016〕41号)要求,各县(市、开发区)要建立健全旅游投诉案件统一受理、联合查办、限时办结、信息共享等综合协调机制;推动民航、铁路、公路、景区、酒店多方联动,分时段、分人群、分区域推出让利优惠政策,形成黔南州旅游价格优势,提高旅游性价比;建立完善旅游市场秩序综合评价和督查督办制度、服务等级动态调整制度、旅游目的地警示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旅游景区突发事件、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处置机制和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并统筹纳入应急管理体系。(责任单位:州委宣传部、州旅发委、州发展改革委、州公安局、州工商局、州商务粮食局、州文明办,各县、市人民政府,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20.强化旅游服务标准化和质量品牌建设。加快组建黔南州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立覆盖旅游产业要素的旅游标准化体系,建立健全山地旅游标准体系,积极落实乡村旅游标准和旅游服务团体标准,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县(市、开发区)要推进3A、4A、5A级景区旅游标准应用、乡村特色(主题)客栈示范工程建设,贯彻落实景区建设和旅游标准指南。加快旅游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游客满意度为核心,以环境质量、旅游设施质量、旅游商品质量、服务质量等为主要指标的质量评价体系。推广应用一批富有山地特色的旅游产品、户外运动、旅游餐饮、特色酒店、购物场所等行业和产业标准,力争通过3年努力建立覆盖旅游产业要素的山地旅游标准体系。(责任单位:州质监局、州旅发委,各县、市人民政府,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21.强化市民素质教育,提升导游队伍服务水平。“十三·五”期间,全州建立一支不少于200人的导游队伍,其中,具有接待境外游客能力的专(兼)职导游不少于20人。到2017年12月底前,荔波县、平塘县至少培育4家旅游地接旅行社,其余各县(市)至少培育2家旅游地接旅行社,同时,建立一支不少于2人具有接待境外游客能力导游队伍;州旅发委建立一支不少于4人具有接待境外游客能力导游队伍。各县(市、开发区)应根据辖区内市民素质情况,制定《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计划》,针对游客服务需求,分行业、分类别地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市民素质,形成人人是导游的旅游服务氛围。(责任单位:州外事侨务办、州文明办、州旅发委,各县、市人民政府,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协调。州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要强化统筹协调,研究解决改革中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市、开发区)要建立相应组织机构,形成“横向统筹协调、纵向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涉旅部门要结合职能职责加大支持力度,形成领导有力、组织有序、统筹有方、推进有效的工作格局。(责任单位:州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人民政府,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二)强化资源利用。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大普查成果,建立全州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和全州旅游资源数据库、保护名录库、发展项目库。对重要旅游资源,特别是大普查中发现的重要旅游资源,由州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统筹开发、统筹利用。各县(市、开发区)深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力争把我州建设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州。(责任单位:州国土资源局、州旅发委、州发展改革委、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林业局、州水务局等,各县、市人民政府,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三)强化资金支持。逐步加大旅游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重大旅游项目和重要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统筹各类自然保护区、农业示范基地、水利风景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文化体育等建设资金与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资金融合使用。(责任单位:州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人民政府,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四)强化人才培养。推动黔南师院、黔南职院等州内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符合我州旅游业发展需求的专业。鼓励学校加大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合作办学和人才培养合作的力度。教育部门要建立专家库,聘请对黔南历史文化有深入研究的知名学者、教授参与导游讲解培训服务。建立导游市场评价机制,鼓励景区、旅行社将导游收入与游客评价挂钩。各县(市、开发区)每年要开展旅游服务技能竞赛,把符合条件的旅游服务人员纳入服务范围,对有培训需求的人员实现培训全覆盖;积极从相关行业和企业引进现代经营管理、创新创业、规划设计、市场营销等人才。黔南党校、黔南师院要定期举办全域旅游、山地旅游专题培训班,提升领导干部抓旅游的专业化水平。(责任单位: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教育局、州旅发委,各县、市人民政府,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五)强化用地支撑。全面落实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旅游局《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10号),将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用地计划纳入全州年度用地计划中统筹安排。支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综合开发利用试点项目优先安排旅游重点项目。推动各县(市)把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支持城镇和乡村居民利用自有住宅依法从事旅游经营。(责任单位:州国土资源局、州旅发委、州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人民政府,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六)强化督查考核。各县(市、开发区)各部门要将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州督查督办局要加大对旅游改革推进情况的督查工作,州旅游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要加大对各县(市、开发区)各部门的明察暗访,将旅游改革推进落实情况作为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要及时总结提炼改革经验,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旅游改革模式。(责任单位:州督查督办局、州旅发委、州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人民政府,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