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定县德新镇莲花村位于县城北部,辖10个自然寨8个村民小组570户2445人,其中贫困户61户206人,属省级一类贫困村。近年来,该村紧扣产业革命“八要素”,聚焦产业扶贫核心,积极探索“1+3”产业发展模式,有效推动了全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群众增收。
基地+公司,巧借“外力”助推发展。该村历年来依靠传统玉米种植维持生计,全村1541亩耕地资源(其中,680亩集中连片)得不到有效开发。春风行动中,该村积极调整思路,整合扶贫项目资金20万元集中连片发展高粱种植产业。并引进贵州淳锐贸易有限公司合作,签订产销合同,建立责权对等机制,由公司提供种子和技术,并按2元每斤的保底价格负责收购,着力构建了产销一体的扶贫产业模式,给群众吃下了定心丸。目前,全村共发展高粱种植500亩,按亩产1000斤计算,产值达100万元。
基地+合作社,凝聚“合力”抱团发展。以“村社合一”改革为契机,成立贵定县族庆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三变”获取“三金”羸得“三羸”的“333”产业扶贫发展模式,将全村132户贫困户全部纳入社员,通过集体土地、社员土地流转、“三权”抵押、整合扶贫项目资金等入股合作社发展。合作社主要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动、土地流转、组织务工等事宜,为公司连片开发,形成规模化种植基地创造条件。同时,由合作社与公司合作,所得利益按村集体30%,贫困户70%的比例分配,促进群众增收。
基地+农户,催生“动力”自主发展。在示范基地和周边大户的带动下,全村群众开始算起了收入帐,以前种玉米每亩土地年收入不到500元,现在种高粱可达2000元,是原来的4倍,看到了前景的群众主动要求发展高粱产业。村“两委”因势利导,争取由公司免费发放种子,保底价收购,承诺由合作社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广泛宣传发动,引导农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到村委会登记备案调种高梁的农户已达261户,共计1200余亩,逐步形成了依靠自主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实现脱贫奔小康的良好态势。
(喻若云、陈林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