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无障碍浏览
  • 适老化
  • 长者服务
  • 个人中心
惠水县芦山镇:“3X3”模式助推村集体经济“蝶变”

近年来,惠水县芦山镇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径,以推动乡村振兴综合服务站点作用发挥为抓手,强化整体谋划、资源整合、联农带农,进一步助推村级集体经济“破壳重生”。


“三联”激活组织动能

探索“村企联合、村村联建、资源联动”的“三联”模式,激活村级组织造血功能。

惠水县芦山镇乡村振兴综合服务站开业

实行村企“联结”。深入推进“企业+站点+合作社+农户”的联结发展方式,成立镇级公司,探索产供销一体化综合服务运作模式。目前建成运营“1+N”平台(1个镇级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中心、1个农资销售服务中心、1个豆腐厂、1个菜籽油厂、1个农机服务队)。采取“公司+村合作社”抱团合股模式,带动17个村认股筹资20万元开设联村惠民超市、联村烟花爆竹零售店。

实行村村“联建”。紧盯各自为战、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通过“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结对帮扶模式,促进集体经济连成片、抱成团、攥成拳。麦旁村、水井坡村联合养殖黑山羊200只,渔湾、摊绕等9个村共同注资惠水县芦山镇溢香粮油加工坊18万元开展菜籽油生产销售。2023年,溢香粮油加工坊生产菜籽油3万余斤,销售额45万元,实现每村分红1万元。

惠水县芦山镇乡村振兴展销中心

实行资源“联动”。大力推行“三带”模式、“四进计划”,发挥村干部、党员、乡贤示范带动作用,提升集体经济发展动能。目前,培育2名村干部担任镇级公司董事,回引10名党员、乡贤、能人助力产业发展,发动群众修建产业便道30余公里,盘活闲置门面1200平方米、养殖场1600平方米。


“三化”拓宽发展效益

探索“镇级公司+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中心+村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党组织领导下的公司化运营、市场化经营、多元化发展。

惠水县芦山镇农资销售服务中心

公司化运营。明确镇级公司作为乡村振兴服务站的运行主体,统筹各村干部、乡贤能人作为董事,聘请职业经理人负责运营,招引大学实习生6名参与事务工作。重点从农产品上行、农资下行入手,统一由公司负责购销农特产品、批发农资百货、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等业务。2023年镇级公司茭白苗销售达260万元。

市场化经营。盘活改造现有闲置办公房、门面等作为服务站点、镇级公司运营场所,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主营芦山“三宝”(豆腐、面条、菜籽油),吸纳农特产品展销、快递物流、金融通信、汽车销售、保险服务、人力资源等进站设点。芦山“三宝”产品上架农商行、喜逢源各营业点专柜,全年销售额超6万元,签订订单协议6个。

“政银联合·惠农利民·年货专场”活动现场

多元化发展。以乡村振兴服务站点为依托,整合注入资金提质改造面条加工厂,申报项目新建菜籽油加工厂、豆腐加工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统筹农产品供货,集中抱团开拓市场。目前,全镇开设烟花爆竹零售店4个,与惠水农商行合作开展“政银联合·惠农利民·年货专场”活动4场,实现农特产品销售约2.5万元;与七山雪源、喜逢源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与百合联、牛牛二手车、广电、移动等达成合作意向。


“三升”擦亮特色品牌

聚焦破解品牌力不足、知名度不高问题,打响擦亮“水墨芦山”品牌。

芦山豆腐宴

提升产品质量。由镇级公司牵头负责,主动对接贵州省标准化协会指导推进芦山“三宝”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和把控产品品质。

提升品牌价值。强化“水墨芦山”品牌建设,申报芦山农特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外出考察、招商引资,不断提升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品牌度、美誉度。目前,获得食品SC认证2家,提质改造小作坊4家,引进贵州省芦山纯香食品有限公司发展豆腐产业,培育面条厂1家。

芦山菜籽油统一包装

提升产品价值。坚持以“三宝”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力,延伸产品品类,提升产品价值。截至目前,在传统产品基础上,新研发上市豆渣片、爆浆小豆腐等产品,广受市场青睐,年销量达60万元以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