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黔南州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聚焦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变化,通过压实三方责任、紧盯五项任务、强化三重激励等举措,进一步促进驻村干部作用发挥,提升帮扶质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2023年全州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664元,同比增速16.2%,增速排全省第1位。
强管理明职责
三方合力推动任务落实
压实县乡属地管理责任、派出单位后盾责任、驻村干部帮扶责任,形成各司其职、责任落实、环环相扣的责任链。
压实县乡管理责任
明确县级党委要加强驻村帮扶工作统筹,加大工作支持力度,每半年召开1次常委会会议研究驻村帮扶工作,县级组织部履行本地管理直接责任,组建驻村工作专班,对驻村帮扶工作开展调度、督导调研等,确保帮扶成效。乡镇党委抓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日常管理、考核评价,每月至少召开1次驻村工作推进会,推动落实驻村帮扶工作。乡镇包村领导对包保村驻村帮扶工作负总责,每月到村工作时间不少于10天。
压实派出单位责任
严格按照项目、人员、资金、责任“四个捆绑”要求,明确派出单位每年初制定年度帮扶计划,单位班子成员定期到村开展调研指导,帮助村级解决问题,着力构建“一人驻村、全员帮扶”的格局。建立驻村干部帮扶实绩与派出单位综合考核“双评价”机制,对存在驻村干部工作“两头跑”、跟踪管理不到位、保障未落实等问题,及时纳入年度党建工作成效考核负面清单,倒逼责任落实。
压实驻村干部帮扶责任
明确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按照“一宣六帮”工作职责,持续发挥帮带作用,帮助建强村党组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农村产业、提升治理水平等,推动驻村帮扶工作走深走实。扎实开展驻村干部分析研判,对存在年度考核不称职、工作履职不力等情形的驻村干部,及时进行提醒谈话,情形严重的进行轮换调整。今年以来,对1名年终考核为“不称职”的干部进行“召回”,由派出单位副职接替驻村;对20名考核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的干部进行提醒谈话。
驻村工作队在组上召开群众会调解矛盾纠纷
盯关键抓重点
五项任务提高帮扶质量
坚持把驻村帮扶“一宣六帮”工作职责贯穿“强村富民”全过程,持续帮助基层抓好组织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集体经济、基层治理等工作,确保驻村帮扶工作走深走实。
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定期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三类监测户”进行动态监测,“一户一策”制定帮扶措施,通过产业、就业、消费等帮扶手段实施精准帮扶,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致富。今年以来,全州驻村工作队为群众解决疑难问题2699个,累计帮助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就业49.68万人,群众综合认可度从2022年度的90.98%提高到2023年度的95.09%。
帮助建强村党组织
发挥驻村第一书记组织帮建作用,以开展“排队抓尾、双整双创”行动为契机,积极参与后进整顿、先进典型培育,推动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前进,确保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全面过硬。目前,全州排出先进村(社区)党组织154个。
驻村干部全力参与公路抢修,保障群众生产生活道路通畅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驻村工作队按照“三带”模式(即:组织带动,共同致富;书记带领,科技致富;党员带头,勤劳致富),依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展优势产业,用好帮扶单位、东西部协作等资源,争取项目、吸引资本支持村级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帮助村干部、群众学会运用农村电商、直播带货、抖音宣传等科技手段,拓宽群众收入渠道。2023年,全州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4.64亿元,村均收入达35.6万元,50万元以上村达254个,占比20%,村集体“家业”越来越厚实,先后有87个村集体经济带头进行群众分红。
加强基层治理
紧扣治理助推乡村建设,明确4301名驻村干部担任网格员,赋予其对村民组长、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推荐权、管理权、调整建议权,有效统筹村民组各类力量抓服务、抓治理、抓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前,建成15个国家级、106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23个全国文明村镇、55个全省文明村,都匀市马尾村、福泉市水源村、龙里县大岩村入选中组部“全国村典型案例”。
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紧盯问题化解帮助群众办实事,积极践行“四下基层”,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在遍访群众基础上,重点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听取意见建议、收集问题诉求。目前,驻村工作队进村入户走访128.4万人,收集意见建议5935条,办理村级事务1.8万件次,为群众解决问题诉求2699个。
重关爱强保障
三重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驻村干部与群众同劳动
坚持以人文关怀和正向激励为抓手,切实把党组织对驻村干部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正向激励作用。
强化待遇保障
按照每人每月1100元的生活补贴、往返2次交通费用,购买不低于100万元保额的人身意外险、驻村第一书记每人每年匹配2万元驻村工作经费等要求,落实驻村干部各项待遇,统筹解决住宿、生活等保障,确保安心驻村。
强化政治激励
注重在驻村帮扶工作中考察识别干部,将驻村干部到村帮扶作用发挥情况作为评先评优、提拔使用的重要参考,2023年驻村轮换后,109名驻村干部得到提拔使用和职级晋升,339名驻村干部获得省州县各级表彰,先后推出了“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莫光胜、“全省最美劳动者”李秀培等驻村先进典型,引领广大驻村干部比学赶超、担当作为。
强化人文关怀
健全派出单位、县乡党委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定期走访慰问、谈心谈话等制度,做到“三必谈五必访”(即思想异常必谈、遭遇挫折必谈、违规违纪必谈,突出贡献必访、生病住院必访、因公负伤必访、家庭困难必访、遭遇突发变故必访),传递党的关怀温暖,掌握驻村干部思想动态,帮助排忧解难、心理疏导,增强工作信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