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显成效

近年来,黔南州围绕打造“全国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样板区”的目标定位,聚焦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逐步将基层治理成效转化为基层组织抓发展、抓服务、抓治理的整体效能。

聚焦责任体系

NO.1 构建基层治理推进格局

州级抓统筹

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成立由州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召集人、州委副书记担任召集人的统筹调度机制,按照每半年一次全体会议、每季度一次专题会议、不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统筹协调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局性、综合性工作及调度掌握重大情况、重要信息和重要专项工作推进情况,压紧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各管一段、各抓一块”,出现工作“真空区”。

县级抓推动

充分发挥县(市)党委“一线指挥部”作用,落实县级党委书记带头、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镇联村责任制度,将基层治理工作纳入各单位年度党建工作成效考核指标体系和各级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按照制定一套工作方案(符合县域实际的基层治理实施方案)、建立一个调度机制(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联席会议机制)、明确一张任务清单(细化量化的各项目标任务责任分解清单)“三个一”工作要求,督促各方履职尽责、协同配合、一体推进。

镇村抓执行

充分发挥镇、村两级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操盘手”和“主攻手”作用,建立基层治理任务交办归口管理制度和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片机制,压实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和村党组织切实履行基层治理主体责任,分类明确包村领导、村党组织书记、村“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及网格员、村民小组长等职责,激发基层自治组织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作用,合力推动基层治理工作落地落实。

聚焦基层基础

NO.2 夯实基层治理组织能力

建强组织堡垒

建立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1+N”村级组织体系,构建“行政村党组织—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支部)—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架构,夯实“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网格治理“铁三角”格局,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排队抓尾”、常态化抓好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建优干部队伍

按照“双好双强”标准和“一肩挑”要求,持续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这个“领头雁”队伍;每年1次班子运行情况分析研判,持续建优村(社区)“两委”干部队伍;实施社区工作者提能专项行动,建强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采取业务培训一批、挂职锻炼一批、委托培养一批、学历提升一批、典型选树一批“五个一批”方式,搭好建优基层干部能力提升“加油站”,推动基层干部走出去“充电蓄能”,全面提升全州基层干部队伍综合履职能力。

建好待遇保障

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完善村干部“3岗12级”薪酬体系,严格落实“345”村干部待遇保障政策,将村干部报酬与岗位等级挂钩,实行基本薪酬、绩效考核奖励、社会保障、集体经济分红、表彰奖励多元保障机制。注重拓宽村干部晋升渠道,加大从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定向招录(专项招聘)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力度。目前,村干部人均月薪酬达3412元,“一肩挑”人均月薪酬达4686元;共12名村党组织书记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145名村干部通过定向招录被录取为公务员或聘用为事业人员。

聚焦扩权赋能

NO.3 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

权限下放

聚焦基层治理“权责不对等”等突出问题,坚持“简政放权”,将基层管理迫切需要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权等,自下而上梳理赋权清单,依法依规赋予乡镇(街道)综合管理权、统筹协调权、应急处置权。制定赋予乡镇(街道)对部门派出机构的工作考核权和主要负责人任免建议权、规划编制和项目验收参与权、对需要部门协同解决事项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权、对事关群众利益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建议权、对派驻基层执法力量统一指挥协调权等实施方案,全面增强乡镇(街道)为民服务能力、议事协商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平安建设能力。

资源下倾

建立健全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政策,用好县属国有企业平台和辖区民营企业,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制定资产划转、政策落实、项目申报“三张清单”,规范资产划转、项目实施“两个流程”,落实政府投入村属范围内的建成项目全部转交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村集体经济组织能够承接的涉农项目优先承接实施;每年初研究统筹下放一批基础设施项目、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东西部协作帮扶项目给村级承接实施,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

人员下沉

严格执行乡镇(街道)编制“专编专用”和违规借调人员清理,探索建立“编制周转池”,将县直部门空编及事业单位改革、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等调整出来的编制,集中统一管理,用于补充基层力量不足的乡镇(街道)。建立乡镇(街道)领导包村、干部到村工作常态机制及党员干部“双报到”机制,严格落实选调生到村任职时限不低于2年制度,持续开展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选派、优化和调整,持续选派科技特派员、农技专家到村帮扶;引导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下沉参与基层治理,充实加强基层人员力量。

聚焦减负松绑

NO.4 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效能

清机构减事务

聚焦基层减负关键重点,大力实施为基层减负赋能行动,制定《关于为基层减负赋能工作方案》《关于为村级组织明责减负增效的十条措施》,厘清职能部门与村级组织权责边界,规范制定村级组织“三清单一制度”(履行职责、协助办理、负面事项清单和工作事务准入制度),完善村级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正负面清单,明确村级组织内外部“4+2+23”挂牌标准,建立村(社区)组织挂牌审批机制和州、县、乡、村四级推进落实机制,实现清牌减负与服务优化升级“两手抓、两促进”。目前,村(社区)承担事务减少至30余项,可出具证明事项精简至4项,将无明确依据且未提供保障的2.92万块牌子进行清理规范。

优督考减会议

严格按照精文减会“六个一律”、活动调研“八个不准”、督查检查“三严控”要求,落实到村督查检查考核计划报批备案、到村会议限额管理审查制度,对未列入年度督查检查计划的禁止组织开展,对州县乡召开与村级关联度不高的会议,严禁要求村干部和驻村干部参加。注重简化考核程序,强化过程管理,深化“全年一次实地考”做法,对村级考核指标优化调整至10项以内,防止简单以查资料、查记录、查台账等“是否留痕”作为考核评价村级工作的依据。

合表册减应用

依托全省村级基础数据“一张表”平台载体,推动基层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实现“一次录入、多方共享、多次运用”,对未经审批涉村(社区)数据指标,纳入负面清单管理,坚决防止“表外表”。持续开展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开展基层使用政务移动互联网、APP排查,注销使用效率低下的APP、新媒体账号,解散强制签到打卡的工作群等。目前,州级自建政务APP已全部完成规范管理,州级保留的1个APP已按程序完成备案,需关停的APP已全部关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黔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4-8585853 联系地址:贵州省都匀市环东中路14号

承办单位:黔南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联系方式:0854-4991237 电邮:gzqngov@126.com ICP备案编号: 黔ICP备09008020号-6

贵公网安备 52270102000129号 网站标识码:522700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