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解决农村师资薄弱问题,推动教师合理流动,实现教师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我县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集团化”教师交流机制,不断优化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努力促进各镇教师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教师交流
(一)划片联系
结合全县实际,全县中小学校实施“集团化”划片联系管理,县城每所学校与各镇相应中小学校进行包片对结联系帮扶。
1.四个集团(初中)
县民族中学集团:县民族中学(集团总校)、中和中学、三洞民中、大河中学、坝街民校初中、巫不民校初中。
第二中学集团:第二中学(集团总校)、恒丰民校初中、周覃中学、合江中学、打鱼民校初中、羊福民校初中。
鹏城希望学校集团:鹏城希望学校初中部(集团总校)、水龙中学、九阡中学、普安中学、丰乐中学、凤凰实验中学。
第三中学集团:第三中学(集团总校)、塘州中学、廷牌中学、交梨中学、都江中学。
2.三个集团(小学)
城关小学集团:城关小学(集团总校)、三合片区、三洞片区、九阡片区、塘州片区、恒丰片区、廷牌片区、扬拱片区、周覃片区、拉揽片区。
第三小学集团:第三小学(集团总校)、都江片区、坝街片区、巫不片区、羊福片区、打鱼片区、交梨片区、大河片区。
鹏城希望学校集团:鹏城希望学校小学部(集团总校)、水龙片区、中和片区、普安片区、丰乐片区、合江片区。
各片区根据“集团化”管理区域学校教师、专业学科的缺编实际,采取县城、各镇教师进行支教、交流、跟班学习等方式,合理进行教师调配交流,交流学科应尽做到全覆盖。县城学校也可采取送教下乡,提供教学资源等方式(如优秀教案、课件、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具等教育教学用品)开展联系帮扶,达到资源共享。
(二)交流对象
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在一所学校工作期限满3年及以上的教师(含校长、中层干部)。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专任教师因工作需要或本人自愿,也可列为交流对象。
(三)交流比例
各片区内每年教师交流人数不低于本片区教师总数的10%,其中,参加交流的骨干教师比例不得低于交流教师总数的20%。各片区学校原则上按照每年交流比例计算出应交流教师数报县教育局政工科,由县教育局核定学校编制后公布各镇中小学当年应交流的教师数量。
(四)交流方式
以轮岗的交流方式进行,轮岗期间人事隶属关系不变,轮岗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学年。采用个人申请与组织统一安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鼓励优秀教师、县级以上骨干教师申请到基础薄弱学校任教,服务期为一年。服务期满后,原则上安排回原学校任教。
(五)相关规定
1.从2016年开始,凡申报评聘一级教师及以上教师职务的教师,原则上在本级教师职务任职期内要有1年及以上的交流任教的经历。对认真完成交流任务,成效显著的教师,在职务提升、职称评聘、评先评优和年度考核中,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
2.交流人员在交流期间的人事关系原则上保留在原学校,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不变。
3.交流的教师由流入学校对交流人员交流期间的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考核结果在“合格”及以上等次的,一年后可申请回原学校;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等次的,由组织作出相应处理,并在次年教师轮岗中继续轮岗,第二年考核仍不“合格”的,交县教育局教师发展服务中心进行待岗培训,并作工作岗位调整;考核结果“合格”后方可申请回原学校。
4.交流教师在交流期间参加流入学校的绩效考核,按流入学校的绩效考核结果由流入学校兑现奖励性绩效工资。各学校在绩效考核中,对认真履行交流职责,教育教学效果好的交流教师,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对由县城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由镇中心学校交流到边远薄弱学校的教师,在交流支教期间,和当地教师享受同等的边远教师补贴。
5.交流教师年度考核由原学校考核,流入学校出具工作证明。
6.对拒不执行学校交流安排或虽参加交流,但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等次的人员,当年年度考核定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的,三年内不得推荐评优和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其中态度恶劣、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缓聘,并扣发部分或全部奖励性绩效工资。
7.各片区学校核定学校的人数,在教师自主申请的基础上,学校确定初步交流人选,并于每年7月20日前将轮岗交流报名汇总表和拟交流人员名单报县教育局政工科。县教育局确定正式交流人员后,通知相关学校及轮岗交流教师于新学期前往流入学校工作。
8.县教育局按县编委办核定的编制标准核定各学校的教师编制,并配备教师,通过区域内教师交流调配后,仍出现缺编较严重的学校,县教育局将通过每年的招聘、系统内调剂等方式进行补充配足。
三、教师培训
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名师专家课例引领为重点,以教师参与研究培训为主要形式,以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培养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的,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助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培训目标
1.三者校长:引导教师队伍奋进的领军者,创办学校特色凸显的立行者,力推教学质量提高的改革者。
2.五有之师:有一身师德高尚之师,有一堂优质课堂之师,有一手业务精湛之师,有一种创新意识之师,有一派名气四溢之师。
(二)培训方式
1.专家主题报告+互动答疑,名师案例交流 +互动答疑。
2.先让专家、名师现场对参训教师进行理论引导、思想洗礼、方法指导、技能演练和课堂展示,再进行导师与教师对话交流,让导师帮助教师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先将教兵,再兵教兵,受训者回学校后将成为二传手,对教师进行二级培训,开展有效的校本研修,让广大教师在研训之中专业化发展。二级培训学校必须抓实、抓严、抓紧,抓出成效。
3.所筛选的名师、专家,上至国内有名的高端专家,下至县内享有知名度的地方名师,更多的倾斜地方名师、专家,让广大教师接触到高端理论,又享受本地教育资源,形成培训资源共享。
4. 一所中学或一所中心小学遴选优秀教师、骨干教师3-10人,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然后带动另一部分教师,最终提高我县教学质量。
(三)培训内容
1.师德师风建设培训。以2015年暑期组织的师德师风培训内容为引领,在全县开展“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中小学师德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着力解决现行师德师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使教师受教育、师德上水平、教学出成效、社会更满意。
2.校长专题研讨培训。通过专家引领,提高校长、副校长依法办学能力、管理服务能力、创新发展能力;了解教育发展新形势,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新形势和政策背景下当代教育发展对学校管理的要求;通过案例交流、分组讨论等方式,提高校长分析和解决学校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
3.骨干教师培训。一是配合省州做好2016-2017年各类骨干教师国家、省、州级培训的选拔、派训工作。建立健全我县骨干教师信息管理库,进一步规范完善骨干教师培训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继续教育培训及推进新课程改革中的引领示范和指导作用。二是开展骨干教师县级培训。制定骨干教师县级培训计划、方案,开展我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县级培训,充分发挥省、州、县级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4.班主任培训。按照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规划安排,继续组织实施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确保两年基本实现全县完成中小学班主任每人不少于16学时的专题培训目标。
5.校本研修培训。各中小学要制定好校本研修培训计划方案,健全校本研修培训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各类校本研修培训指导者的作用,开展适合本校、具有特色的校本研修培训。
6.紧缺学科教师培训。结合我县实际,科学制定学科教师培训计划,精心组织实施,针对农村英语、计算机、音体美专业教师紧缺的现状,组织开展农村中小学英语、计算机、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的县级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学科教师的业务素质。
7.新教师培训。新教师上岗的第一年必须参加县级培训不低于24学时,校级培训不低于40学时的任职培训。实施以师德教育、教学常规能力训练、班级管理素养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提高新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教书育人基本素质和教育教学基本技能。
8.其他培训。其他培训的侧重点是对学科知识训练,强化学科教师对教材的各知识点再梳理、再认识、再提升,让教师再进行强化训练。
(1)2016年培训任务
序号 |
培训对象 |
人数 |
培训内容 |
培训方式 |
培训经费 预算(万元) |
1 |
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 |
300 |
师德师风、如何当好当代校长、课程改革与教学管理 |
专家主题报告+名师案例交流 +互动答疑 |
8 |
2 |
学科骨干 教师 |
120 |
课程改革与教学技能 |
观摩名师课堂 |
4 |
3 |
班主任 |
80 |
学生健康成长与班级管理 |
名师讲座+现场观摩 |
2 |
4 |
紧缺学科教师培训 |
200 |
学科知识与技能提升 |
名师讲座+现场观摩 |
6 |
5 |
新教师培训 |
全员 |
教师职业道德、教学常规管理、班级管理 |
名师讲座 |
3 |
6 |
其他 |
待定 |
专业知识与技能 |
名师讲座+现场观摩 |
20 |
合计 |
|
|
|
|
43 |
(2)2017年培训任务
序号 |
培训对象 |
人数 |
培训内容 |
培训方式 |
培训经费 预算(万元) |
1 |
学科骨干教师 |
200 |
优化教学 |
名师讲座+现场观摩 |
6 |
2 |
班主任 |
120 |
提升管理素质 |
名师讲座 |
4 |
3 |
乡村教师 |
300 |
学科知识与新技能提升 |
名师讲座+现场观摩 |
8 |
4 |
新教师培训 |
全员 |
教师职业道德、教学常规管理、班级管理 |
名师讲座 |
5 |
5 |
其他 |
待定 |
专业知识与技能 |
名师讲座+现场观摩 |
20 |
合计 |
|
|
|
|
43 |
除上述任务安排之外,还需积极完成国家、省、州级的培养培训任务,形成“国家-省-州-县”四级统筹安排的培训网络,全面提高全县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