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即血压持续超过正常范围(通常为140/90mmHg),可能会导致一些临床表现和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耳鸣、颈部不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在严重情况下,高血压还可能导致心力衰竭、肾衰竭、脑出血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高血压作为一个常见的慢性病,更需要我们密切关注。
(一)定期测量血压。定期检查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第一步。建议您在家中备一个血压计,并定期进行测量。(二)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控制钠盐摄入,多吃蔬菜、水果、低脂乳制品等,有助于降低血压。(三)适量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减轻心血管负担。建议您每周进行至少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四)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五)戒烟限酒。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和过量饮酒都会导致血压升高,因此戒烟限酒对控制高血压十分重要。(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也具有重要意义。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孩子心理健康意识,引导其保持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协调统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初中生学习压力增加,出现焦虑、失眠等情况比例较高,了解初中生心理特点和做好相关防控十分重要。
(一)情绪活动的丰富性。包括爱、恨、羞耻等复杂情绪,自尊、自信、自负以及友谊等方面的多种情绪。(二)情绪体验跌宕性。初中生像个大人,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但调节和自控性不强,加上生理激素的影响,导致初中生有高度情绪兴奋性、紧张性、冲动性和爆发性。(三)情绪变化的两极性。复杂与简单、强与弱、波动与稳定、微妙与隐蔽,具有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友善热情又冷漠无情。(四)与父母和老师的关系发生变化。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会固执地与父母顶撞。
(一)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要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消极事件中。如果一直想着消极事件,那么情绪只会越来越糟。应迅速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之上,如听听音乐、看看电视、画些画等,那么消极情绪也会随着我们的忽视慢慢淡化。(二)学会心理自救,积极调整心态。遭受挫折时,懂得放下、自我安慰、自勉自励。(三)主动寻求援助。向身边的同学、朋友倾诉;向老师和自己信赖的长辈求助,让老师和长辈帮助我们客观地分析失败的原因,准确地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向心理辅导老师和心理咨询师寻求心理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