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登平 | 会议届次: | 十五届四次 | |
关于科学规划黔南州境内涟江河流域旅游开发、助推黔南经济发展的建议 | 第79号 | ||
主办单位: | 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 会办单位: | 州交通运输局,州水务局,惠水县人民政府 |
复文标题: | 黔南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关于州人大十五届四次会议第79号建议的答复 | ||
建议内容: |
一、基本情况 涟江有两个源头,北源出自贵阳市西部花溪区党武乡山丘,西南流;东源出龙里县水场与大土两地之间西流约30公里,两源在惠水县与青岩镇附近汇合后折向西南流。在黔南州境内主要流经惠水县、长顺县,之后在罗甸县与长顺县之间的交砚与濛江另一河源格凸河汇合,后称濛江。涟江自北源到罗甸县交砚镇汇合格凸河口,长约150公里。在黔南境内河长108.9公里、流域面积2185平方公里。流域内生态资源丰富,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众多生物提供了栖息地。部分地形地貌独特,具有较高的生态旅游价值。 二、建议 旅游景观打造方面:1、打造特色旅游线路:根据涟江河流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分布,设计多条特色旅游线路。例如,可以将涟江的自然风光与周边的古镇、民族风情等相结合,打造“山水风光+民俗文化”的旅游线路;或者将涟江的水利工程景观与生态农业景观相结合,打造“水利景观+生态农业”的旅游线路,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开发水上旅游项目:充分利用涟江的水资源,开发多样化的水上旅游项目,如游船观光、皮划艇、漂流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游客提供亲近水、感受水的机会,增加旅游的趣味性和体验性。同时,可以在河边建设水上运动基地,举办水上运动赛事,打造体育运动赛事+水上运动体验,例如惠水端午节赛龙舟等方式提升涟江河流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挖掘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涟江河流域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发展中。例如,可以修复和保护流域内的历史古迹、传统建筑等,打造文化旅游景点;开展民族文化表演、民俗体验活动等,让游客感受当地的民族风情;挖掘和整理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线路,传承红色基因。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1、完善交通设施:加强涟江河流域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连接,改善交通条件。建设通往主要旅游景点的道路,提高道路的通达性和便捷性。 2、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在涟江河流域的重要旅游节点,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公共厕所、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设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提高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和管理水平,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3、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强涟江河流域旅游的信息化建设。建立旅游信息平台,发布旅游资讯、景点介绍、旅游线路、交通信息等,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 加强区域合作: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共同开发旅游产品,打造旅游线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积极参与国内外的旅游推介活动,拓展旅游市场,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涟江河流域旅游,助推黔南经济发展。 |
||
答复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