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黔南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政务公开 » 基础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 » 州政协提案 » 2022年
农业界 会议届次: 州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关于构建和完善现代山地农业产业体系助推六大产业实现突破的建议 第6号提案
主办单位: 会办单位:
复文标题: 黔南州农业农村局关于州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6号提案的答复
建议内容:
答复内容:

农业界:

您们提出的《关于构建和完善现代山地农业产业体系助推六大产业实现突破的建议》收悉。感谢您们对我州农业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去年以来,黔南州聚焦打造全国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目标定位,按照重点突破生猪、茶叶、蔬菜,提质增效水果、刺梨、中药材的发展思路,坚持抓单品、出特色、上规模,以实施“3100工程为引领,加快提升产业规模化集群化水平,六大主导产业呈强劲发展势头。

生猪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实施生猪“3100工程,全国生猪前20强企业9家落户黔南,生猪出栏增幅18.91%、规模化率57.91%,两项指标均排全省第一方阵。贵定海大、长顺智源等曾祖代场陆续建成投产,我州的曾祖代种猪数量将占全省曾祖代种猪总数的半数以上。率先在省内实现县级非洲猪瘟病原学监测全覆盖。国家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数量占全省的60%20213月,全省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黔南独山县召开。2021年,生猪完成存栏、出栏分别为178万头、180.5万头、产值52.96亿元。

都匀毛尖品牌持续擦亮做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都匀毛尖品牌打出去的殷切嘱托,实施茶叶“3100工程,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11月,省茶产业领导小组组长慕德贵主任亲临都匀市螺丝壳茶区调研指导,充分肯定黔南州以示范带动为抓手,狠抓茶园管理,提高茶园品质的做法。2021年黔南州先后承办了全国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全省茶园绿色防控及茶叶加工技术片区培训会、全省茶园冬管现场观摩会。2021年,投产茶园面积达123.44万亩、产量4.66万吨、综合产值88.93亿元(一产产值34.93亿元),面积、产量、产值在全省均排第三,2021年都匀毛尖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达40.2亿元。

蔬菜产业效益显著提升。实施蔬菜“3100工程,突出抢早抓晚,集成推广四新技术、“321”高效栽培模式等,全州建成规模化基地103.6万亩,规模化基地实现产量310.86万吨,产值105.52亿元,平均亩产量从过去的1.7吨提高到2.9吨,平均亩产值从过去的5100元增长到9788元。同时参考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建设标准,建成集中连片、配套完善、高产稳产的标准化示范基地12916.31万亩。2021年,完成收获面积308.48万亩,产量495.48万吨,产值129.04亿元,面积、产量、产值均排名全省第三。

水果产业提质增效有序推进。千亩村”“万亩片为重点区域,采取高接换头、水肥一体化等标准化集成技术,提质改造果园面积13.89万亩。2021年水果种植面积140.2万亩,投产面积103.07万亩,产量101.01万吨、产值63.84亿元,面积、产量、产值均排全省第二。

刺梨产业综合产值快速发展。聚焦主攻单品、提高品质、增加效益、创建品牌目标,实施刺梨基地抚育提质增效建设行动。2021年刺梨种植面积55.5万亩(其中投产面积33.8万亩)、产量13.6万吨、综合产值21.3亿元(一产产值5.33亿元),面积排全省第二,产量、产值均排全省第一。

中药材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紧盯市场订单需求,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加强铁皮石斛、太子参、艾纳香等特色单品打造,加快优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打造南板蓝根等一批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的产业基地,示范带动全州中药材产业发展。新增种植面积8.32万亩,总面积46.4万亩、产量26.2万吨、产值19.31亿元,其中,南板蓝根8.07万亩,面积排全省第一。

一、关于完善考核方式,加大对各县(市)培育主导产业的统筹工作力度,培育壮大产业规模建议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以州领导任组长、相关责任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生猪、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等6个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6个工作专班。建立起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和旬调度、月分析、季通报、年评价推进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适时召开专题会,及时对推进中发现的困难问题进行集中分析、共同研判、加以解决。

二是强化产业规划。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六大主导产业发展,明确将乡村产业规划列为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在总结十三五产业发展的经验基础上,分析产业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产业体系、经营体系、人才支撑等方面进行谋篇布局,同时结合规划和客观实际分年度制定工作方案,有力有序推动产业发展。同时先后印发《黔南州加快农业科技工作发展的若干措施》《黔南州创新发展绿色循环农业的若干措施》《黔南州财政支持农业现代化工作措施》等文件,进一步强化资金等政策保障,助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强化考评督导。先后将生猪“3100工程、蔬菜“3100工程、高质量茶园建设列为农业高质量考核指标,将具体任务分解到县(市),定期对完成情况进行调度。定期对产业完成情况开展督促检查,对工作推进成效突出的县(市)在项目安排上给予重点倾斜,对工作履责不力、推进滞后、任务完成差距大的进行通报。

二、关于加大主导产业有机、绿色标准化基地的培育力度,不断扩大有机、绿色农产品的占比,助推生态黔南品牌的持续壮大建议

近年来,全州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产管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以强监管保安全,提品质增效益为工作主线,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纵深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狠抓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州创建。黔南州在2017年即启动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州工作,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州政府对县(市)的考核内容,同时将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州列入十四五发展规划。罗甸县、长顺县已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福泉市已入选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考核排名第一,为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州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狠抓两品一标认证。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农业品牌战略。2021年制定《农产品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将品牌打造与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绿色有机产品认证结合起来,大力开展产品品牌和品牌企业创建活动。突出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工程,支持行业协会、优势企业为主体申报绿色有机认证、申报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或公益性集体商标,不断扩大产地认证面积,建设两品一标产品基地,提升全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到2025年,全州绿色食品认证达50个以上,有机农产品达120个以上,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达25个以上。2021年,我州新增绿色食品1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截至目前,全州建立农产品合格证试行主体名录786家,全州绿色食品认证企业21家,全州绿色食品43个,有机产品9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6个。

三是狠抓政策引导。印发《黔南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奖励办法(试行)》,建立品牌创建激励制度,支持品牌创建单位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获证当年给予一次性奖励。2021年一次性给予两品一标企业及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信息化建设显著企业每家1万元奖补,共计奖补15家。2022年印发《黔南州农业现代化财源建设奖励方案》,支持两品一标创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当年获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认证的农产品生产主体分别一次性给予2万元、4万元、6万元的奖励,对按期换证、续展的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生产主体一次性奖励1万元。同时,强化对两品一标认证后监管,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在全州范围推广应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力争实现绿色、有机使用企业、认证企业100%

三、关于聚焦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议。

截至目前,全州有绿博黔南”“都匀毛尖”“长顺绿壳鸡蛋9个区域公共品牌,其中都匀毛尖品牌价值达40.20亿元,获评为最具传播力品牌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成立以局长为组长,以局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科室、中心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业品牌建设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相关重大事项,统筹制定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相关支持政策,督促指导各县(市)开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作。

二是加快绿博黔南区域公用品牌发展规划。为统筹打造全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已委托贵州标帝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启动绿博黔南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注册工作,委托第三方调研编制《绿博黔南区域公用品牌发展规划》。围绕特色分析总结各县市现有公用品牌基础、问题与优势,理清绿博黔南品牌与县市公用品牌、地理标志关系,统筹规划、协同发展,构建绿要求、特定区域、特殊品种、特别方法要求,突出最能反映黔南州特色的名片产品和服务,以品牌打造,品质为本,标准先行为指引,构建绿博黔南产品体系、品牌体系、标准体系、评价体系、制度和政策体系,全力打造绿博黔南区域公共品牌,提升黔南农产品整体知名度。

三是注重品牌效益叠加。全州按照区域公共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双轮驱动模式,着力打造绿博黔南、提升都匀毛尖区域公共品牌,培育一批知名企业品牌,构筑以区域公共品牌为引领、企业品牌为支撑、特色产品品牌为基础的农业品牌体系,以品牌促销售,以销售促生产,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格局。支持企业做大产品品牌,培育申报中国驰名商标。统筹抓好区域公用品牌市场运营、授权管理、标准控制、品牌推介等,逐步提升黔南字号品牌含金量。

四、关于大力开拓、完善农特产品线上销售体系的建议

一是推进电商示范县建设,健全农村电商服务功能。实施电商进农村示范县建设,全州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10个,入驻企业85家,农产品集配电商平台9个,企业自建电商微平台77家;依托淘宝、天猫等知名平台建立县级特色馆10家;组织113家企业入驻供销扶贫832”平台,上架364种商品。培育荔物秀峰牌黔塘荟物三都乡筹等县级区域公共品牌21个,培育匀城优品云龙优品荔波优品农一代农庄罗甸康品等大型县域电商平台28个。2021年网络零售额2021年网络零售额17.8亿元,同比增长30.71%,其中,全州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完成4.72亿元,增速达48.8%20221-3月,全州网络零售额累计完成4.32亿元,同比增长45.92%,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累计完成1.4亿元,同比增长95.99%

二是布局建设“1+5”电商供应链云仓服务体系。布局建设“1+5”电商供应链云仓服务体系项目,即建设1个州级枢纽仓(都匀市),5个县级节点仓(独山、荔波、贵定、罗甸、福泉),融入全省“1+8+30”的电商供应链云仓服务体系中,初步构建乡村集货、云仓集单、数据互通、统仓共配的电商供应链模式,实现省、州、县云仓信息互通互联,共享全省电商农产品销售渠道,降低网货农产品渠道对接成本,提升销售合作效率。目前全州云仓体系共服务电商、合作社、生产等各类企业287家,为企业提供一件代发服务,平均为企业降低20%的电商供应链成本。

三是组织企业参加线上展销活动。为整合全州农特产品资源,积极推动电商平台与农产品企业在产销对接、品牌创建推介等方面深入合作,建立农特优产品名录库,含22家企业、84 个产品。为谋划好国庆、双十一等促销活动,积极组织19家代表企业与阿里巴巴、京东、一码贵州、美团、央视网等电商平台对接,拓宽农特产品宣传和销售渠道;为借助抖音平台的公益直播流量支持,进一步助推州内产品销往全国,组织34家企业参加山货上头条.贵州山货节专场公益活动。筹办全州线上年货节,吸引全州12个县(市)共计48种农特产品参与,开展直播25场,成交9740单,总销售额实现274.58万元。

下一步,我们继续加大州级对六大主导产业统筹力度,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基金、产业强镇、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园、高标准农田建设、冷链设施等项目申报上优先向六大主导产业重点区域倾斜,在相关惠企惠农奖励政策上予以倾斜。加快国家农产品安全州创建,加强两品一标认证和绿博黔南”“都匀毛尖等区域公共品牌培育打造力度。同时加快推进都匀市2021年国家级电商示范县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健全电商供应云仓服务体系,在现有的电商云仓体系基础上,持续整合电商企业和流通主体,完善电商供应链服务要素,不断提升农村电商运营服务能力,拓展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

欢迎您们对我们工作多提宝贵意见,感谢对我州农业产业的关心,希望继续对我州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黔南州农业农村局

                            202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