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黔南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政务公开 » 基础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 » 州政协提案 » 2022年
刘宇 会议届次: 州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关于发展山地药食同源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的建议 第27号提案
主办单位: 会办单位:
复文标题: 黔南州农业农村局关于州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7号提案的答复
建议内容:
答复内容:

刘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山地药食同源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州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当前,大健康时代已然到来,养生保健,特别是“药补不如食补”的意识已深入人心,今后将是全民康养的时代,中药材品种中的药食同源品种势必会被重点关注,药食同源产业市场前景一片大好。大力发展我州药食同源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将是我州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

目前,全州十二县(市)除三都县外,均种植有药食同源中药材。我州人工种植药食同源品种主要有:天麻、铁皮石斛、灵芝、紫苏、白芷、鱼腥草、生姜、砂仁、淫羊藿、黄精、菊花、茯苓、金银花、百合、葛根、花椒等。全州从事药食同源的经营主体共有36家,但是深加工企业只有5家。目前我州食药同源品种的发展得较好的有:天麻、铁皮石斛、灵芝、紫苏、菊花、茯苓等。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决策部署,推动我州中药材产业从规模增长向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山地药食同源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全州中药材产业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稳面积、调结构、增效益”工作总基调,坚持目标导向、市场导向、问题导向,推动中药材产业标准化生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唱响,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近年来,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规划引领

近几年,我州一是每年印发《黔南州中药材产业发展推进方案》,方案从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含药食同源品种)、种子种苗优化提升、产品质量管控、项目示范带动、专业人才队伍培养、产业融合发展、品牌打造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要求和安排;二是每年印发《黔南州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方案从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基地建设(含药食同源品种)、品牌培育、产销对接、产品质量安全、加强科技支撑和人才建设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要求和安排;三是目前正在制定《黔南州中药材产业“十四五”规划》,待《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十四五”规划》发布后,再次修改完善我州规划,通过规划引领,奋力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引导扶持

一是积极帮助中药材经营主体争取各级各部门财政资金,如涉农项目资金、林业项目资金、工信项目资金、广州对口帮扶资金、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基金等,加大对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品牌建设、产销衔接等的投入力度,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鼓励其加大对中药材产业的信贷支持,近两年来,全州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支持中药材经营主体360户,投放金额3553.44万元;三是积极争取将中药材种植纳入自然灾害保险,对购买中药材种植保险的经营主体给予85%补助;四是各县(市)相继出台扶持政策,对企业、农户种植中药材、建设加工厂等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增强经营主体发展信心,有效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

三、强化质量监控

一是加强中药材基地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严格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生产投入品使用管理,每年开展4次以上中药材监督执法,严肃查处生产中的违法行为。二是加强中药饮片流通、使用环节质量监管力度。从2020年至2021年对全州中药饮片经营及使用单位开展了专项检查,全州共检查中药饮片批发企业4家次,零售连锁总部6家次,零售企业825家次,使用单位445家次,共采取告诫、约谈、限期整改等措施14家次。2021年共抽检中药饮片37批次,其中1批次检验不合格,其余36批次检验合格。

四、强化市场建设

以“定制药园”为抓手,加强省内药企、医院和种植企业深度对接提高订单种植率;通过本地中药材种植企业、省内外制药企业、省内外药品经营企业、中药材经纪人队伍等多种销售渠道,促进与大型药企的采购对接;鼓励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经销企业优先收购本地中药材原料;通过召开全州产销对接会和组织企业参加省内外药博会、直播带货活动等提高销售率;利用“消费扶贫窗口”、“黔药展示窗口”、超市专柜、“一码贵州”、“一码游贵州”、“黔南丰采”及各县(市)电商平台等线下线上平台拓宽销售渠道。

五、强化技术培训

加强“校企合作”,依托贵州大学、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专家,根据我州区域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农技人员、企业技术骨干等开展培训,着力解决中药材从种到收、从生产到加工等环节的重点问题和困难;县(市)农业农村局成立技术指导组,一个指导组负责指导一个乡镇,让每个乡镇、每个村组都有专家服务组进行服务,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真正使产业发展取得实效;依托基层农技人员、公司人才、土专家等技术力量,全州每年培训(指导)3000人(次)以上;利用冬季农闲空档期,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室内理论讲解和室外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通过开展多形式技术培训,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经营主体技术人员及药农解决日常生产问题的能力。

六、强化品牌打造

推行“绿博黔南”区域公共品牌+“中药材”子品牌的宣传模式,指导县(市)企业统一使用“绿博黔南”品牌包装上市;指导企业开展“两品一标”认证;支持龙头企业打造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指导开展国家级、省级、州级龙头企业申报工作。以罗甸艾纳香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抓手,与多彩贵州网、贵州广播电视台等省级媒体对接合作,提升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省内外药博会、中药材交易会等,展示我州道地中药材和产品,力将“黔南中药材”打造成为社会广泛知晓并且认可的区域性公共品牌。


                           黔南州农业农村局

                            2022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