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共黔南州委办公室、黔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黔南州做强职业教育增长极打造技能贵州新高地高质量服务“四化”建设 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为便于更好地理解《若干措施》内容,切实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就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一、《若干措施》出台背景是什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州教育大会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提升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主动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高质量服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努力为黔南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作出新贡献。我州依据《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技能贵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21〕14号)和《省教育厅关于提升高校创新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组织编制了《若干措施》。
二、《若干措施》提出了怎样的工作目标?
1.“十四五”期间,每年新建企业实习实训基地5个以上,与职业院校合作共建实训基地通过州级考核验收后,统筹资金给予补助。全州每年普通高校、高职高专院校招生规模稳定在3万人以上,中职学校招生规模稳定在2.5万人以上。全州每年开设本地企业“订单班”50个以上,培养、输送技能人才2500人以上。
2.到2022年,全州15—59岁未上学劳动者接受“学历技能双提升行动”达到2.93万人;全州15—59岁未上学劳动者接受“学历技能双提升行动”达到2.2万人,累计达到5.13万人;到2025年,全州15—59岁未上学劳动者接受“学历技能双提升行动”达到2.2万人,累计达到7.33万人。
3.到2023年全州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重点产业匹配度达60%以上;到2025年全州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重点产业匹配度达75%以上。
4.到2025年,支持福泉、瓮安、龙里、惠水创建省级产教融合型园区。力争1—3家企业通过省级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全州每所公办职业院校建成1个以上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普通高校、高专院校毕业生在州内就业比例达到30%以上,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州内就业比例达到50%以上。力争全州职业院校建成学前教育实训基地6个以上。全州乡村医务人员实现全部轮训。鼓励州内医学类院校立足地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与医疗卫生部门、医药企业等搭建服务地方科研平台。建立州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2个。全州职业院校与农村合作社实现“牵手结对”全覆盖。力争创建国家级1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和1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州内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培养电子商务、旅游相关专业人才达3000人以上。全州旅游景区、星级酒店从业人员实现全部轮训,持证率达100%。
5.到2030年文盲率降低到3%左右,切实提升我州人均受教育年限。
三、为了按期完成目标任务,《若干措施》具体有哪些措施安排?
围绕改革发展目标,《实施方案》主要提出十七项重点任务:
(一)高质量服务新型工业化,提出了“推进产业专业精准匹配、建立校园(区)对接服务机制、推进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培育黔南产业工人精神”等5项具体措施。
(二)高质量服务新型城镇化,提出了“扩大城市发展人才供给、搭建人才供需对接平台、构建开放灵活服务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师范类院校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推进医学类院校服务地方医疗卫生”等5项具体措施。
(三)高质量服务农业现代化,提出了“实施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实施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构建‘大校农结合格局’”等4项具体措施。
(四)高质量服务旅游产业化,提出了“推进服务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建立多元化旅游行业培训体系、建立职业教育研学旅行机制”等3项具体措施。
四、如何确保《若干措施》的有效实施?
为确保黔南州做强职业教育增长极打造技能贵州新高地高质量服务“四化”建设落地见效,《若干措施》提出建立州内普通高校、职业院校高质量服务“四化”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州内高校、县(市)中职学校分别制定服务地方“四化”建设实施方案,由同级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将州内普通高校、职业院校高质量服务“四化”建设工作纳入相关学校高质量发展考核内容,确保政策措施及时贯彻落实。
五、《若干措施》出台实施后将达到什么效果?
黔南职业教育对照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部省共建技能贵州文件为抓手,紧扣“四化”建设主题,提升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围绕“做强增长极、打造新高地”的目标,着力把职业教育作为黔南教育的增长极进一步做大做强,努力把黔南职业教育打造成为全省职业教育新高地,全力推动黔南职业教育在全省走前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