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全州存栏牛62.83万头,羊33.72万只,出栏牛22.61万头,羊28.47万只,同比增长分别为14.08%,14.75%。但是,全州牛羊产业发展仍然面临产业基础薄弱、标准化程度低、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良繁体系滞后、养殖效益低下及环保压力加大等困难和问题,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省委“来一场振兴农村产业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的重要决策等部署,推进全州牛羊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州牛羊产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标要求
坚持“生态发展优先、重在补齐短板、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竞争能力”的原则,围绕“种养结合,草畜配套,标准生产,带动和巩固脱贫”思路,推进“粮经饲”种植结构和草食牲畜养殖结构调整,以示范县为引领,提质增效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合理布局,适度规模,促进我州牛羊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适度规模家庭牧场发展,构建“公司+合作社+家庭牧场”等利益联结机制,加强良种繁育、饲料产品开发、疫病防控、市场开拓和品牌打造,助推我州牛羊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2021年完成年全州完成牛存栏65.99万头,羊存栏34.41万只;牛出栏23.75万头,羊出栏29.9万只;牛肉产量3.08万吨,羊肉产量0.52万吨;牛出栏实现产值 28.5亿元,羊出栏实现产值4.5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产业布局,建设标准化养殖场。新建或改扩建牛羊标准化示范场6个,按照“牛羊良种化、养殖栏舍设施化、生产基地规范化、防病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监督管理常态化”要求,加快牛羊栏舍标准化建设,推广牛羊舍饲圈养或半舍饲圈养的养殖模式。2021年,贵定、荔波、惠水建设标准化牛养殖示范场各1个,罗甸、长顺、三都建设标准化羊养殖示范场各1个。
(二)加快培育建设适度规模家庭牧场。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加快培育建设存栏10—50头牛或年出栏羊30只以上的适度规模家庭牧场24个。
(三)加快品种改良,建设优质良种繁育基地。充分论证市场需求、品种特性、环境资源,择优选择和改良牛羊品种,支持有条件的县(市)统筹做好本地黄牛、黑山羊品种选育和安格斯、西门塔尔牛、波尔山羊、努比亚山羊等优良品种引进(改良)工作,培育适度规模的牛羊种源基地,为全州牛羊提供种源保障。2021年,荔波县建成存栏能繁母牛 200 头以上的繁育场 1 个,三都县建成存栏种羊2000 只以上的羊良种繁育场1个。
(四)立足资源禀赋,加强饲草饲料配套。不断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探索种养分离的生产经营模式,发动有条件种植牧草的农户充分利用耕地、林下地、冬闲田(地)等种植牧草,指导养殖户利用牧草进行养殖或加工贮藏,推行产业化生产。2021年,全州青贮玉米、皇竹草、黑麦草、鸭茅等优质牧草规模化种植面积10万亩。
(五)培育市场主体,增强产业辐射带动能力。积极培育一批本地企业,努力提高产能,鼓励支持贫困群众优先以资金、土地等要素入股,鼓励实行“五统一分”参与牛羊产业发展,探索建立牛羊产业“保底分红+按股分红”“三变”等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增强牛羊产业辐射带动和助民增收能力。2021年,辐射带动群众2 万人增收。
(六)加强产销对接,稳步推进特色牛羊品牌建设。加强与牛羊重点消费城市、主要目标市场沟通对接,建立牛羊需求、交易价格发布机制;打好生态牌,整合州内外市场营销渠道和资源,推行产品认购、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营销模式,充分利用对口帮扶城市资源,重点抓好珠三角城市群市场培育和开发。实施草食动物产业品牌战略,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绿色或有机牛羊产品认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打造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鲜明和市场竞争力强的牛羊品牌1个以上。
(七)加快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厚植牛羊产业发展绿色底蕴。各县(市)要按照全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总体要求,持续有效推进牛羊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牛羊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 95%以上。要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严格动物及动物产品调运监管,认真落实产地检疫申报制度,积极推进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山羊痘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要加强源头管理与控制,加大对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监管力度,对生产使用的饲草料产品加大检测频次,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切实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牛羊产业发展工作机制,统筹引导发展改革、自然资源、水务、生态环境、扶贫、工信、商务、科技、教育、农科院等部门(单位),支持各县(市)尤其是重点支持贫困乡镇、贫困村组、贫困农户发展牛羊产业。
(二)加强技术服务。建立完善州级牛羊产业专家咨询团队和服务机制,加强对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的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州级每年集中开展技术骨干专项培训不少于2次,县(市)每年培训行业干部、企业技术骨干、合作社技术能手、贫困户等 5000 人次以上。
(三)加强政策扶持。各县(市)要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并落实牛羊产业用水、用电、用地等优惠政策。“石漠化综合治理”、“粮改饲”试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地方品种资源保护、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推广、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等政策支持项目,在申报条件允许范围内重点向牛羊产业倾斜。
(四)加强督查调度。各县(市)要围绕目标任务,精心组织,统筹安排部署,明确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加强督查指导,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州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跟踪指导、协调、服务等工作,对牛羊产业发展实施月调度、季分析、年考核,不断完善牛羊产业发展目标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黔南州农业农村局
2021年2月3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