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州林业系统“绿色先锋行”党建精品工程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发挥林业党员干部主力军作用,树立植绿护绿模范表率,促进林业系统“山川增绿·党旗增辉”党建品牌提档升级,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建设,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林业发展新路,实现保护生态与加快发展的转型升级、和谐共赢。根据林业工作实际,现就“绿色先锋行”党建精品工程(简称:“绿色先锋行”)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大扶贫、大数据”战略行动,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围绕林业中心工作,着力推进党建工作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和实践创新,充分发挥系统党建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把林业系统党员锤炼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先行者、引领“绿色黔南”建设的先锋队,为黔南跨越发展、同步小康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二、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工作目标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条主线,深化“山川增绿·党旗增辉”系统党建品牌创建,把党建工作延伸到推进“生态之州·幸福黔南”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工作环节中,不断提高党建服务中心工作、服务林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从2016年开始,用2年左右时间着力打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活力迸发、实效突出的林业系统党建品牌,筑牢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基础,实现绿色理念进人心、绿色文化得传播、绿色行动上台阶、绿色品牌见成效的总体目标。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融合。结合林业工作实际,把“绿色先锋行”放到大力推进林业科学、跨越发展大局中去谋划,与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结合起来,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精准扶贫、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结合起来,与推动林业各项中心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谋划,周密部署。
2.坚持分类施策。突出县(市、区)地域特色和实际效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培育建立一批林业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打造具有林业行业特色和时代特点的党建工作品牌。
3.坚持开拓创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绿色先锋行”的全过程,在尽量减少基层负担,力戒形式主义的前提下,鼓励各级林业党组织积极探索新方法,开辟新途径,建立新机制,以新思路、新机制、新手段谋划和推进“绿色先锋行”深入开展。
4.坚持整体推进。坚持上下联动、以点带面,以典型示范带动全面推广,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实现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资源、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优势、发展资源、发展活力。
三、主要内容
紧扣林业中心工作,以争当绿色文化传播先锋、争当绿色形象树立先锋、争当绿色家园创建先锋、争当绿色金山打造先锋、争当绿色资源管护先锋、争当绿色卫士培育先锋为主要内容的“六个先锋”为载体,引导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干部自觉成为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引领者和实践者,进一步提升黔南“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之州和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黔南”美好形象。
(一)争当“绿色文化传播”先锋。坚持把绿色文化建设与深化系统党建品牌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引导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提高植绿爱绿护绿的生态意识。
1. 乐为绿色文化传播“先行者”。每年利用“世界湿地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等,至少开展1次森林文化、野生动植物文化、湿地文化、刺梨文化、古树名木文化等绿色文化党员志愿者宣传活动。定期深入机关、村(居)、校园、景区、企业等,宣传《森林防火条例》、《森林法》、《林权制度改革》等知识,推进绿色文化“五进”成为常态,实现绿色文化传播全覆盖,让绿色文化深入人心,爱绿植绿护绿蔚然成风。
2.乐为绿色文化培育“探索者”。组织开展“双增”纪念林建设,推进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森林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名木古树保护基地等绿色文化基地建设。实施“金点子”工程,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中国生态魅力县”、“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中国森林氧吧”等申报创建多出点子、出好点子。到2017年,新建省级以上森林公园2处、湿地公园3处、森林文化教育示范基地3个。
3.乐为林业数据建设“担当者”。按照《国家林业局落实<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三年工作方案》要求,林业专业技术骨干要积极参与贵州省第四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敢于担当、敢于创新,在森林、湿地、古树名木等林业资源数据库建设中有作为,为林业大数据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到2017年,全州完成50%以上林业基础数据库、50%以上林业共享数据库和50%以上林业专题数据库建设。
(二)争当“绿色形象树立”先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激发林业干部热爱林业、情系绿色、奉献发展的精神,创新林业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载体,多方式、全方位便民利民惠民,筑牢党群干群“鱼水情”,实现林业部门满意率新提高。
4.当好精准扶贫的“带头人”。各级林业部门领导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坚持以上率下,认真落实联系基层、联系群众工作制度,每月深入基层调研3天以上,每季度至少走访联系结对户1次。按照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三年行动计划,紧扣“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工作要求,发挥部门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帮助帮扶联系村发展林业产业等一批惠民利民的实事好事,促进涉林项目、资金合理向同步小康帮扶联系村倾斜,使基层组织有资源有能力带领群众发展致富,帮助帮扶联系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到2017年,全州林业部门帮扶联系村全部脱贫。
5.当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按照“双联双促”和“双进双促构和谐”活动要求,组织党员到社区报到,定期深入服务对象(涉林企业、林场、贫困农户、孤寡老人等)开展帮扶活动,探索开展以百名党员联企助发展、百名党员联村助小康为主要内容的“双百双助”活动,全面深化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微心愿”行动。
6.当好节能减排的“践行人”。利用楼道、复印室、会议室等载体张贴节能减排宣传标语,营造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党员干部要学会运用协同办公平台、邮箱、QQ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和技术,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切实减少用电耗水量,电脑、打印(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尽可能即用即开,把节能减排变成自觉行动。到2017年,基本实现节能管理制度健全,人均耗水耗电分别减少1个百分点以上。
(三)争当“绿色家园创建”先锋。以实现全州森林覆盖率在57%以上为目标,构建资源丰富、布局合理、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体系,形成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屏障和森林生态网络。
7.在荒山绿化中发挥引领作用。积极组织党员做好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矿山植被恢复和低效林改造,扎实推进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森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引导党员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植树造林的浓厚氛围。到2017年,全州义务植树尽责率达75%以上,完成具备条件的25度以上坡耕地和生要水源区耕地50万亩全部退耕还林。
8.在景观打造中发挥示范作用。以打造景观“引爆点”为突破,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特色经果林为主攻方向,创新思路、精心规划设计,着力巩固提升厦蓉高速公路、贵广高铁等公路(铁路),国道、省道、县、乡道路等现有景观,确保绿化达标率达85%以上,达到绿脉贯通,形成“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花海人间、四季公园”的景观大道。
9.在城乡绿化中发挥辐射作用。按照“小康寨”建设要求,每个乡镇(街道)选2个村作为示范点,充分利用村边荒地、通村路、村内等场地大力开展乡镇绿化和“四旁”植树,推进“环境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丽乡村建设。继续推进机关、学校、街道、小区、河道绿化美化靓化。到2017年,全州城镇规划建成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25%、35%,城区街道绿化普及率达95%以上,新建住宅小区绿化面积不低于总用地面积的30%,集中居住型村庄林木绿化率达30%,分散居住型村庄达15%以上。
(四)争当“绿色金山打造”先锋。按照“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要求,将“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托资源优势做大金山银山。到2017年,全州林业产值达300亿元以上。
10.林业“老把式”助推精准攻坚。加大林业技术攻关,力争在林木种苗培养、森林病虫防治、林下经济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依托“黔南州林业局党员科技服务移动站”,发挥林业技术党员、林业科技特派员作用,积极开展刺梨、核桃、板栗等经果林栽培管理技术培训。认真组织实施“十企百村千户”林业科技入户工程和科技示范致富工程。到2017年,培训林农25000人次,科技入户率达60%以上。
11.扶持“菜单式”聚焦绿色发展。坚持需求导向,通过财政扶持、贷款贴息、技术支持等帮助农村党员、村组干部、返乡农民工发展茶叶、刺梨、无患子等黔南特色产业,利用林地资源推进林药、林菌、林禽(畜)和特种养殖等林下立体复合开发,实现林业产业接二连三,促进百姓增收致富。力争到2017年实现全州茶叶种植面积达180万亩,刺梨种植面积达55万亩、无患子面积达30万亩,花卉观赏苗木基地面积达到7万亩;农民人均来自林业的收入超过2000元的工作目标。
12.全程“保姆式”服务企业发展。发扬背篼干部、伙计干部、快递干部精神,按照“1+2”(即每一个涉林项目有一名班子领导、一名干部联系)的方式安排党员结对联系服务企业,通过提供手续代办、银行对接、化解纠纷、水气电用工保障等一系列真心真情真诚服务,帮助企业落地建成投产。在企业成长期间,通过技术支持把企业“扶上马、送一程”,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动局面,扶持一批林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做大做强。到2017年,新增州级以上涉林产业园5个、龙头企业20个,新建林业专业合作社150个以上。
(五) 争当“绿色资源管护”先锋。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管护森林资源,共筑“两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共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
13.挖掘弘扬乡贤文化。注重发挥离退休干部、知识分子、退伍军人、优秀农民工等新乡贤文化中的引领作用,搭建新乡贤参与森林资源保护的平台,用其亲缘、人缘、地缘优势推进森林防火“村为主”管理模式,把乡贤的乡情乡愁转化为热爱家乡、感恩家乡、建设家乡的实际行动,共同打赢森林防火攻坚战,确保全州森林火灾受害控制在0.68‰以内。
14.优化管护队伍建设。通过经常性的教育和各种形式的培训,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依法保护森林资源的水平和能力。建立乡镇、村两级防火队,优先聘请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党员就地转移成护林员,及时把管护干部中的优秀骨干吸收为党员,确保管护队伍中党员占80%以上。
15.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在古树名木普查的基础上,党员干部要积极投入古树名木建档和挂牌工作,按照《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要求,切实落实分级保护措施,做好登记在册的银杏、楠木、红豆杉、桂花等5571棵古树名木的保护,实现全州古树名木建档古树名木100%的挂牌保护。
(六)争当“绿色卫士培育”先锋。坚持林业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不断培育林业先进典型,用身边先锋模范带动身边人,让守护青山绿水、打造黔南绿色生态名片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16.创新评先选优机制。突出日常表现,完善干部考核办法,配套制定“绿色先锋”等先进典型评选机制,量化考评标准,让优秀干部在“海选”中脱颖而出,成为广大干部公认的“标杆”和“榜样”,达到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创先争优“正能量”,增强践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实效性和能动性。
17.挖掘培育先进典型。设立党员责任岗、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让每个重要岗位、急难工作任务都有党员在发挥作用。做好森林资源保护、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和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等重点领域先进典型的跟踪培养,不断壮大林业系统先进队伍,努力建设一支“走在前、干在先、当先锋”的党员、干部队伍。
18.发挥典型引领作用。集中宣传报道获得省级以上表彰的先进典型,增强林业先进典型的影响力,营造人人参与、支持“绿色黔南”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以庆祝建党95周年为契机,寻找在“绿色黔南”建设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集中表彰林业系统1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20名优秀共产党党员,努力把干部看齐意识变为自觉行动,达到“表彰一批先进典型,带动一片党员干部”的示范效应。
四、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党建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必须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党建工作责任制不动摇。各级林业部门“一把手”要认识到“绿色先锋行”是新形势下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机关党建的必然选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从严治党、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要求的重要载体,要自觉把“绿色先锋行”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亲自抓谋划、抓指导、抓落实。州林业局成立林业系统“绿色先锋行”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林业局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切实加强林业系统党建精品工程工作的领导,确保工作有组织机构、有责任分工、有人员保障、有经费投入,着力构建,不断健全系统党建联动落实机制。
(二)认真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各级林业部门要结合实际,精心制定本单位具体方案,落实责任人、列出时间进度表。要抓好工作统筹,把“绿色先锋行”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参与,鼓励专业技术骨干党员围绕岗位工作重点难点任务开展课题研究等,扎实推进系统“绿色先锋行”取得实效。
(三)强化督促检查,狠抓任务落实。认真执行联系点制度,州林业局班子联系县(市)、县(市)林业局班子联系乡镇(街道),定期深入联系点调研、督查,帮助解决“绿色先锋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林业系统“绿色先锋行”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上下沟通,强化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对“绿色先锋行”工作不重视、走过场、推动不力的单位和相关负责人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涌现出来的优秀个人和先进单位要进行表彰,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增强林业党建工作的感染力和牵引力。
(四)注重经验总结,加强品牌宣传。各级林业部门党组织要切实抓好党建品牌宣传工作,加强和本级组织部门(党建办)、直属机关工委的联系,争取更大支持把本部门作为一个党建示范点进行精心打造。要充分利用信息简报、宣传栏、网站平台、微信、新闻媒体等各种宣传载体,展示和推广党建工作中经验作法、先进典型,以党建品牌号召人、激励人、凝聚人,让绿色生态理念自觉转化为林业党员干部投身林业事业的行为准则,形成人人争当“绿色先锋”的浓厚氛围,以实际行动绘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丽画卷,谱写黔南绿色发展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