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黔南州旅游产业化工作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旅游产业化专项组、省文旅厅的指导下,在州直各部门、各县(市)的共同努力下,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按照《2022年全省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重点工作任务》安排,以“两大提升”和“四大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采取的措施及主要成效
(一)旅游产业强劲复苏。上半年,全州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娱乐业企业营业收入预计增速22%,文化体育娱乐业工资收入预计增速7.5%。1-6月,全州预计接待过夜游客350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长;人均旅游消费980元。共有40个项目纳入全省旅游产业化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0亿元,占全年任务的49%。
(二)旅游产业化巡视整改取得明显成效。组建黔南州旅游产业化巡视问题整改工作专班,坚决扛紧扛牢巡视整改主体责任, 制定整改方案,细化整改措施,强化统筹调度,对标对表抓实整改工作。截至6月,省委第七巡视组反馈我州3个方面10个问题已完成整改9个,整改完成率90%,剩余1个问题正在推进整改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三)出台旅游产业化“1+9”工作方案。按照《2022年全省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重点工作任务》安排,结合黔南实际,突出体旅融合、文旅融合、民宿集群、研学旅行、景区直通车、特色菜系开发等工作重点,草拟并印发了《黔南州推进旅游产业化2022年行动方案》、《体育旅游欢乐季工作方案》、《“好花红”文化体验行工作方案》《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2022年工作方案》、《黔南州打造贵州南部民宿产业集群工作方案》、《黔南州景区直通车工作方案》、《加快推进黔南州旅游商品发展工作方案》、《推进黔南特色菜系品牌培育工作方案》等旅游产业化“1+9”工作方案,系统推进旅游产业化工作。
(四)州级统筹不断加强。一是统筹项目建设。目前全州共有在库的省、州旅游产业化重大工程及重点项目37个。其中在库省级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25个,项目总投资合计214.51亿元,2022年计划完成投资合计28.58亿元,截至2022年5月已完成投资合计7.1亿元,都匀市绿博园生龙欢乐世界项目、长顺县神泉谷升级改造项目等一批新建项目已如期开工建设。在库州级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12个,项目总投资合计15.33亿元,2022计划完成投资合计6.53亿元,截至2022年5月底完成投资合计1.27亿元。截至2022年5月,我州完成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3亿元,同比增长92.5%,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投6亿元。谋划33个文旅基金项目进行申报,荔波王蒙小镇旅游提质升级建设项目、拉然康养小镇项目拟申请基金4.2亿元,目前已完成项目实地尽调工作;净心谷景区(含酒店)、龙里云从朵花温泉度假中心项目、中铁双龙镇巫山峡谷旅游景区项目、罗甸县红水河景区提升改造工程拟申请基金5.9亿元,目前相关申报资料已报送到省金控集团。龙里我山康养小镇CCRC项目及火车来斯项目已获得体育子基金1亿元。积极申报2022年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共组织谋划8个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获得省级审批1个。二是统筹招商引资。截止5月,黔南州新签约文旅项目17个,签约金额(合同投资额)35.002亿元,项目累计到位资金(含存量)13.15亿元,储备项目16个,拟精包装10个重点项目。三是统筹宣传营销。围绕擦亮世界遗产、中国天眼、绿博黔南三张名片,制定了《新媒体宣传营销推广工作方案》、《夏秋两季旅游宣传营销工作方案》,荔波、平塘、都匀达成南部旅游合作联盟,统一产品策划和市场营销,与专业公司合作开发黔南特色旅游线路,生产原创推文,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以及黔南热线、国际在线、动静贵州等媒体积极开展宣传营销。举办了多彩贵州春季赏花行启动仪式、平塘水龙表演狂欢节、贵定和惠水布依族山歌大赛等活动,带动50多万人畅游黔南,拉动了消费。
(五)体旅融合成为新的增长点。印发了《2022年体育旅游欢乐季工作方案》,开展了2021中国黔南•体育旅游欢乐季之冬篇暨“阳光罗甸 康养湖城”暖冬系列活动,于6月10日在平塘举办2022中国·黔南体育旅游欢乐季系列赛(夏篇),“天眼之城”体育旅游欢乐夜、2022中国线上全民健身走(跑)大赛(贵州黔南站)启动仪式、耍水龙表演、2022“舞动黔南”中国体育舞蹈季黔南海选赛等系列活动相继举办。上半年全州共举办各项群众体育旅游赛事44项,赛事规模达5万余人,州、县两级投入赛事资金共计667万余元。
截止上半年,全州共获评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共14个,其中:城镇体育旅游示范基地6个,景区体育旅游示范基地5个,体育特色小镇3个。
(六)围绕打造综合旅游目的地抓实业态升级。积极抓好“游+”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业态的丰富和提质升级。一是抓好景区提质升级。长顺神泉谷景区增加小火车、绣球花海;罗甸千岛湖增加餐饮摊点、游船;贵定金海雪山增加摩天轮、小火车、滑翔伞;都匀杉木湖增加魔法城堡、萌宠乐园;三都咕噜景区增加跑马、花海、民族演艺等新业态、新产品,极大地吸引了省内游客。二是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做好荔波县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绿博园申报省级旅游度假区、荔波古镇申报国家文旅消费集聚区等申报工作,申报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11个,评定州级乡村旅游重点镇17个、乡村旅游重点村17个。三是推进民宿产业集群发展,制定了《贵州南部民宿产业集群建设三年(2022年—2024年)行动方案》,召开贵州南部民宿产业集群发展座谈会,邀请省内外17家品牌民宿赴我州开展民宿资源考察和调研,荔波沐兰坊•归乡民宿、贵定县依山依寨竹俚别院获评贵州省最美花海民宿。四是推进“旅游+”融合发展。上半年,全州获评“旅游+”、“ +旅游”融合发展项目17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13个。
(七)围绕打造综合旅游目的地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一是深入推进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四转一上”和“双培育·双服务”工作。制定了《黔南州旅游产业化财源建设奖励方案》,对年度纳税金额100万元以上、成功创建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成功创建4星级及以上酒店和优品级、精品级客栈的22家规模以上旅游企业给予奖励269万元。截至2022年5月,全州规模(限额)以上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共1278家,新增旅行社4家,新增上规(上限)入统文化旅游市场主体27家,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6家,住宿业7家,餐饮业14家。二是大力支持重点旅游企业发展,2022年组织10家文化旅游企业申报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其中荔波县金鑫旅游服务有限公司、黔南州匀东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已通过省文旅厅推荐至省发改委。积极发展上市后备企业,组织企业申报进入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推动上市后备企业上市进程。旅游商品企业贵州成有王记善沅食品有限公司于2022年5月成功进入贵州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三是国有旅游景区和涉旅国有企业改革有序推进。启动了荔波、平塘、都匀三个县市旅游管理改革,目前3个县的改革方案已报黔南州深改委办公室。
(八)围绕打造综合旅游目的地持续提升服务质量。一是做好“政策找企”服务工作。上半年,全州38家旅行社共暂退质保金466万元,其中暂退比例达到100%的有15家,暂退比例达到80%的有6家,暂退比例达到50%的旅行社3家。二是强化政策指导助力行业纾困。累计梳理出国家级纾困政策措施56条,其中文化旅游业专项扶持措施17条;省级纾困措施97条,其中旅游业及深度关联的餐饮业、住宿业等政策措施共17条。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向目标企业精准推送纾困扶持政策。三是抓好市场监管和整顿。以节假日和重大活动为契机,采取明查暗访、“回头看”等方法开展执法监督检查,今年以来,累计出动各类执法检查人员2893人次,检查文化旅游经营单位1092家次,其中通过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开展双随机抽查88次,抽查经营主体271家次。
(九)稳步推进闲置低效项目盘活。印发了《2022年黔南州大力实施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攻坚行动方案》,积极开展闲置低效旅游项目摸排,全州共摸排项目109个,经省旅游产业化专项组初步研判,属于闲置低效旅游项目37个,占全省16.9%,其中属原在库项目27个,新增闲置低效旅游景区10个。针对37个闲置低效旅游项目,按照“续、转、提、关”分类处理的要求,落实“四个一”机制(一个项目、一名牵头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个工作方案),抓好盘活处置工作,今年力争盘活14个项目。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旅游管理体制改革进展缓慢。荔波、都匀、平塘作为2022年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县(市),目前方案还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国有景区三权分置改革困难较大,平塘三天公司、都匀文旅投等企业受债务拖累,所经营的文旅项目效益不佳。二是基金项目申报质量不高。有的县对申报基金项目积极性不高,缺乏示范性、引领性的大项目,全州文旅招商储备项目质量不高,项目体量小,缺少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好、带动性强的州本级项目。三是拉动消费措施有待加强。受疫情和部分地区严格执行“五天三检”的影响,游客出游和抢消费券的积极性不高,在如何激励游客出游和拉动消费上还需要加强。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州将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省委经济工作会、省“两会”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对旅游产业化的安排部署,围绕“两大提升”“四大行动”,采取超常规措施推进黔南旅游产业化“1+9”方案的落实,确保完成年初省州下达的工作任务。
(一)建立健全高效运行机制。一是进一步强化州县两级专班人员配备,调整充实专班力量。二是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和调度机制和督查、调研机制,推动落实旅游产业化“1+9”方案的实施,力求在重点难点工作上取得突破。
(二)抓好市场主体培育。一是积极引进优强旅游企业落户黔南。统筹抓好文旅项目的谋划储备工作,力争引进优强旅游企业2家以上。二是推动市场主体转型升级。认真梳理中央及省州各项扶持优惠政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不断培育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开展促进消费活动,推动旅游市场尽快复苏。三是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动荔波、平塘、都匀国有景区三权分置和涉旅国有企业实体化转型。
(三)抓实业态升级。围绕建设九大产品体系和“旅游+”“+旅游”,抓实旅游业态提升。一是体旅融合方面:继续办好体育旅游欢乐季“1+4”活动,即以绿博园为主阵地,办好体育旅游欢乐季(春夏秋冬四季)IP赛事。二是文旅融合方面:开展好花红文化体验行,重点推动《你的眼睛能看多远》剧目在天文小镇实现常态化演出,探索文化演艺从政府主导向企业市场化运作转变。三是教旅融合方面,依托中国天眼、小七孔、绿博园三大营地,召开全州研学旅行推进会,推动研学旅行从州内向贵阳市场和全省突破。力争2022年研学旅行人数达到30万人次,其中州外中小学生达10万人次以上。四是在打造度假产品方面,围绕乡村度假打造贵州南部民宿产业集群,积极引进国内品牌民宿投资开发一批民宿酒店,逐步形成贵州南部民宿产业集群,实现南部旅游县从传统的以观光游为主向休闲度假游的转变。
(四)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按照“一个项目、一个牵头领导、一个专班、一个盘活方案”的原则,对照“续、转、提、关”盘活路径,先易后难、分类施策、逐个处置、逐个销号,对尚未盘活的低效项目,通过产业投资基金撬动、引进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等方式盘活,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引进新兴业态。对尚未盘活的停工项目,引进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进行重组,加快产权制度改革,优化商业模式,提升经济效益。同时,建立存量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库,强化项目包装策划,充分利用各类招商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助力推进盘活工作。
(五)系统推进要素体系建设。继续围绕旅游六要素,推进旅游支撑体系建设。一是持续在“吃”上发力。推进“黔南特色菜系”品牌培育工作,举办黔南美食大赛,推出“黔南特色菜系”品牌菜品10个以上,培育“黔南特色菜系”品牌餐饮企业20家以上,评选经营“黔南特色菜系”品牌门店30家以上,评选“生态黔南菜”示范店10家以上。二是持续在“住”上发力。围绕打造贵州南部民宿产业集群,加大品牌民宿引进工作力度,大力发展具有黔南文化特色的主题酒店、康养度假酒店,培育50家以上特色民宿客栈。三是持续在“行”上发力。按照《黔南州景区直通车2022年度培育方案(试行)》,开通景区直通车,构建立体化旅游便捷交通体系,打通州内景区与省内重点景区的交通瓶颈。四是持续在“游”上发力。对A级以上景区进行提质改造,增加景区内娱乐休闲项目,鼓励各县(市)依托当地民族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活动,开发节庆旅游。五是持续在“购”上发力。建立黔南旅游商品培育名录库,2022年打造10个黔南旅游商品专卖示范店(柜),培育5家规模以上旅游商品企业。六是持续在“娱”上发力。推动都匀绿博园、平塘中国天眼、龙里水乡三大景区演艺剧目市场化常态化演出。提升文旅产业夜间消费能力,提高夜游项目对地方经济贡献,申报1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创建1个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六)强化旅游宣传营销。一是突出重点抓好暑期宣传营销。围绕美食体验月、户外运动月、文创非遗体验月三个主题,办好6、7、8三大主题月活动。炒热暑期旅游市场。二是充分整合宣传资源,创新宣传模式,引入第三方专业团队深度参与旅游宣传营销以及平台代运营。三是以图文、视频、手绘地图等形式,策划完成“美图+美文+美食+交通+住宿+线路+节庆+旅游商品” 的黔南旅游大攻略,并通过全媒体进行推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