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州委、州政府和省发展改革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履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深入推进落实《关于全面推进美丽贵州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上不断取得新成效。现将我委2024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履职与美丽贵州建设工作情况予以公开。
一、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
2024年以来,我委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传达学习《关于全面推进美丽贵州建设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精神,通过不断强化理论武装,进一步提高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能力,积极推进实施美丽贵州建设各项任务。2024年,我委通过召开党组会、主任办公会、专题会、学习例会等方式,强化委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职工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政治认识,传达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有关决策部署,坚决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发展改革工作,形成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贵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
二、扎实推进美丽贵州建设
2024年以来,我委按照《关于全面推进美丽贵州建设的实施意见》及相关要求,聚焦实施国土空间布局优化行动、实施绿色低碳经济打造行动、实施美丽城乡融合发展行动、实施自然生态保护增值行动等重大行动,有序有力推进各项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效。
(一)实施国土空间布局优化行动
1.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州、县(市)两级认真落实省级下达的地方储备任务,完成原粮储备9.25万吨;推进2024年新增食用油储备0.18万吨,食用油储备达到1.12万吨。全州政策性储备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全州已建立应急成品粮储备0.51万吨,其中州级与都匀市应急成品粮储备0.13万吨,满足主城区10天供应量;各县(市)已分别建立3天供应量的应急成品粮储备。应急保障体系安全可靠。目前全州共建立社会责任储备共2540吨,已超额完成省级下达任务,社会责任储备不断完善,保障能力不断充实。
2.打造宜居城镇空间。一是做好城镇开发边界管控等工作。切实抓好强省会相关规划重点任务落实,《贵阳“外环高速公路”城市经济圈发展规划》中涉及我州重点项目共194个,截至2024年累计完成投资469.47亿元。二是以开放通道建设为重要抓手,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圈和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推动黔桂铁路增二线项目前期工作,已完成弃渣场选址及协议签订、都匀站外迁线路方案省级审核,目前正在制定资金筹措方案。加快推进瓮马铁路南北延伸线项目建设,累计完成35亿元,完成总投资62%。贵阳至北海高速公路贵阳至平塘(黔桂界)段、荔波至河池高速公路总体形象进度分别达到74.5%、66%。
(二)实施绿色低碳经济打造行动
1.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一是严格执行国家、省产业政策。按照项目管理权限,在项目核准(备案)和办理相关手续时,严格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贵州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试行,2022年版)》对项目进行甄别,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办理相关手续,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二是积极开展节能审查。认真贯彻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做好项目能耗指标办理。2024年,开展固定资产节能审查项目30个,其中州级批复项目21个,省级批复项目9个。三是开展能效诊断和节能监察。我委会同州工信局联合对全州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节能监察,并对能耗5万吨标煤以下的18家企业进行能效诊断。同时,组织州有关部门和县(市)召开节能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我州节能相关工作。四是开展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行动。2024年,全州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为20.6%,较去年提升5.7个百分点。
2.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产业。一是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支持。获得2024年第一批省预算内基本建设支持项目8个,获得省级资金0.115亿元;获得设备更新项目11个,获得资金2.7497亿元。向省级报送2025年节能降碳和污染治理专项项目18个,项目总投资153280.55万元,拟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70192万元。二是大力推进“电动贵州”建设。加大对大型商场、超市、文体场馆以及交通枢纽、驻车换乘点等公共停车场充换电设施建设推进力度,全州累计已建成充电桩3464个,其中直流2738个,交流726个,总功率195173KW,总投资38708.186万元。2024年新建成新能源充电桩467个,总功率29364千瓦,完成投资8150.3万元。三是抓好“百佳消费新场景”申报。积极组织县(市)围绕申报要求开展2024年“百佳消费新场景”遴选工作,并会同州有关部门对县(市)推荐申报的典型案例开展联合审查,择优推荐荔波大小七孔景区和都匀秦汉影视城申报文旅体育消费,荔波古镇景区申报餐饮消费。四是强化未来产业、高技术示范等领域项目谋划包装。召开项目谋划培训会,加强我州项目谋划包装质量,2024年以来,累计推送4个高新技术产业示范项目、1个双创示范基地、1个工程研究中心、58个创业人才项目至省发展改革委。
3.拓宽“两山”转化路径。一是开展生态产品摸底调查。组织各县(市)及有关州直部门,对我州优秀农林牧渔产品及特色民宿等进行摸底调查,共梳理出优质农林牧渔产品104项,优质民宿33家;同时,初步梳理出我州生态产品清单,涉及生态产品50余项。二是开展贵州省生态产品评价。按照《贵州生态产品(物质供给类)品牌评价通用技术指南(试行)》,组织我州符合条件企业积极参与贵州省生态产品评价,共向省级推送19个生态产品参与省级生态产品评价;其中,“贵天下都匀毛尖”纳入贵州省第一批“贵州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全省共16个)。三是推进都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做优都匀毛尖,“都匀毛尖”位列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茶叶)品牌声誉百强榜第四位,且品牌价值从2020年35.28亿元提升至2024年52.23亿元。以都匀毛尖茶为主题的旅游线路荣获中国旅行社协会2024年“茶和天下”主题十大精品旅游线路。都匀市国有平浪林场在首批省级林业碳票交易签约仪式上完成“碳票”认购交易3笔,成交价值9万元,交易笔数居全省首位。
4.积极开展节能降碳宣传。按照国家和省统一安排部署,印发《关于开展黔南州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的通知》,统筹开展黔南州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全州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通过线上线下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活动覆盖工业、交通、住建、教育、商务、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领域,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节能低碳和绿色生活。
(三)实施美丽城乡融合发展行动
1.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一是推进都匀城市提质扩能。重点完善都匀匀东片区教育医疗、文化商业服务配套,已经将州血站、都匀二小搬迁至匀东片区。提升县域城镇发展水平。二是深化瓮安福泉产城融合,启动实施了福泉市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一期)建设项目、瓮安港云中港区第一作业区建设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三是发展南部旅游城镇带,启动实施了平塘县“天空之桥”观光服务区暨山地户外运动国际旅游度假区二期项目、三都水族自治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项目、三都水族自治县尧人山综合旅游开发项目等一批文旅重点项目。四是大力培育发展特色小镇。按照省级2024年特色小镇申报要求,梳理了惠水县好花红乡村文旅特色小镇、中铁双龙镇·巫山峡谷特色小镇等特色小镇资料,拟争取纳入省级培育清单进行后续培育。
2.积极争取城镇化资金支持。围绕新型城镇化基金、中央省预算、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争资争项领域,制定《2024年新型城镇化项目谋划工作指南》指导项目申报。2024年以来,获中央资金支持项目6个(含提前批),到位资金2.23亿元;获省专项资金支持项目3个,到位资金0.2亿元;获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项目17个,到位资金7.16亿元,国债到位资金排全省第2。
(四)实施自然生态保护增值行动
1.持续推进石漠化治理。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深入推进石漠化治理。积极会同州林业局开展项目谋划储备工作,加强向上沟通协调,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2024年向上争取获得生态保护修复专项2024年第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黔南州沅江源区(东部、西部)和乌江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3个,中央预算内投资5.0565亿元,支持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和建设小型水利水保设施。
2.持续推进塑料污染治理。统筹我州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按照《贵州省“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等要求,强化调度督导,有序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各项任务。2024年,多地组织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共完成县级抽检塑料制品18批次,合格率达100%,立案查处7起违法案件,邮件快件规范包装操作比例达95%以上,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进一步降低。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坚决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履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认真落实“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等要求,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稳妥有序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黔南州碳达峰实施方案》,强化能耗管控,推进节能降碳各项工作。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坚决遏制高耗能产业盲目发展,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深入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和节能监察。继续推动全州充换电设施建设,为“电动贵州”建设任务添砖加瓦。深入推进都匀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丰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积极探索“两山”转换路径。
(三)持续深入打造宜居城镇空间。严格落实“强省会”重点规划。切实抓好《贵阳“外环高速公路”城市经济圈发展规划》《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发展规划》重点任务落实,以贵定、惠水、长顺、龙里为重点,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与贵阳贵安互联互通、共兴共荣、共建共享,将“贵惠长龙”四县建设成为融入“强省会”战略前沿阵地。不断优化城镇格局,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思路,加速推进黔南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进程,基本形成“五大空间”布局。
(四)强化项目谋划和资金争取。加强向上沟通对接,抢抓“一揽子”政策机遇,结合“十五五”规划,按照接续当下与备足长远相统一原则,及时完善规划和方案编制,争取更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级规划。全面梳理项目投向和申报要点,吃透政策要点,强化政策培训解读,提高项目谋划质量和数量,争取获得国家和省级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支持我州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巩固提升我州生态环境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