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深入开展磷及磷化工循环产业质量提升行动,通过实施品牌带动、标准引领、质量攻关、质量监管、综合治理“五大工程”,加快全州磷化工生产企业转型升级,全面助推磷化工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实施品牌带动工程。以提高磷化工企业竞争力为目标,加大政策、金融、项目扶持等倾斜支持力度,集中力量培育和扶持辖区内瓮福、川恒化工、金正大、芭田等磷化工龙头企业,推动实施磷及磷化工循环产业质量提升工程,引导企业在市场中树牢品牌意识,使其成长为省、国家乃至世界级的品牌。以发挥龙头企业知名产品标杆引领作用为重点,鼓励企业参评“中国质量奖”“省长质量奖”,引导企业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树立高质量发展示范标杆,带动行业整体质量提升。2021年,瓮福集团品牌价值评估达112.95亿元,位列中国能源化工第14名、贵州品牌价值第2名;瓮福蓝天品牌价值28.72亿元,位列中国能源化工第31名、贵州品牌价值第13名;贵州川恒股份有限公司在2021贵州“100强品牌”评比中位列榜单第14位。
实施标准引领工程。牢固树立“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理念,鼓励推动磷化工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引导推荐磷化工领域专家参与省、州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建设,增强我州磷化工产业的话语权、影响力,推动磷化工产业高标准、高质量发展。2021年,瓮福集团主导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磷酸(湿法)》标准,参与制修订12个食品添加剂磷酸盐标准、2项行业标准和《磷酸脲》国家标准;贵州川恒股份有限公司主导修订《工业磷酸二氢铵》等2项行业标准,参与修订《工业湿法粗磷酸》等3项行业标准,参与编制的《全尾砂膏体充填技术规范》国家标准获得2020年度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成果类一等奖。
实施质量提升工程。积极开展磷化工企业质量状况调查、质量比对和会商会诊,开展共性与关键技术质量攻关,提高重点实物产品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指标,推动金正大公司与贵州大学、四川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取得“二水半水湿法磷酸及磷石膏与钾长石协同利用工业化开发与示范”等2项专利。大力支持企业实施重大质量改进、技术攻关,引导推动正磷石膏建材、正磷科技等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成功研发“磷石膏精密防潮砌块”“新型磷石膏水泥砂浆”等新技术。鼓励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促进质量管理、质量技术、质量工作方法创新,瓮福集团《提高MCP装置喷浆成品率》质量控制(QC)成果荣获“2021年全国QC小组成果发表交流活动(第二期)”专业级成果,《降低灰浆处理系统运转率》等五个成果荣获省特级成果,《提高井下掘进巷道的成型率》等成果获省一级成果。组织引导企业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申报质量发展项目,贵州瓮福蓝天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磷化工伴生氟资源利用质量提升项目被评为省级质量发展项目。
实施行业监管工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实现磷化工企业“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健全质量统计分析、质量违法行为记录及公布等制度,定期发布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利用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加强对违法失信主体的联合惩戒,加大对磷化工产品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力度,及时发现质量安全风险,强化不合格产品后续处理工作,州级监督抽查抽检化肥24个、磷石膏建材5个。强化基础保障支撑,以法定计量技术机构为主体,借助省级和县级计量技术机构,构建良好的省、州、县三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协调配合机制,加强重点企业计量体系建设,在瓮福、川恒、天福化工、金正大、芭田等重点用能单位全面推行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有力促进监管效能提升。强化联合执法协作,建立跨部门联动执法机制,集中力量对磷化工重点领域、重点产品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严厉打击磷及磷化工产品质量违法行为,为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实施综合治理工程。严格落实省委磷石膏“以渣定产”战略部署,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实行政策激励、机制倒逼,强化磷石膏综合治理,深入推进磷化工生产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升级,促进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全州磷石膏利用处置率达104.6%,实现磷石膏资源利用产销平衡,福泉市获“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荣誉称号。发挥瓮福集团、贵州川恒化工、金正大、芭田等大中型企业标杆示范带动作用,开展质量管理“领跑者”行动,推广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鼓励我州磷化工中小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管理体系认证,推进企业质量管理提质升级,全州通过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达到37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