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3月29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三都县乌细硫铁矿历史遗留酸性废水治理工程、刺梨深加工智能化生产线建设项目)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三都县乌细硫铁矿历史遗留酸性废水治理工程、刺梨深加工智能化生产线建设项目等2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3月29日-2024年4月7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5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电话:0854-8283196 、0854-8238920
传真:0854-8283196 、0854-8238920
通讯地址:都匀市沙子坝路109旁黔南州生态环境局环评科
都匀市民族路35号黔南州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州生态环境局窗口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三都县乌细硫铁矿历史遗留酸性废水治理工程 |
三都水族自治县普安镇交梨社区羊送村 |
三都生态环境监测站 |
贵州众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本项目位于黔南州三都县普安镇交梨社区羊送村《地理坐 标:107°52"14.370",265"20.851"),属于水污染治理项目。占 地面积为 3500m2,总投资 473.96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473.96 万 元,占总投资的 100%。 |
(-) 施工期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废气主要来源于施工和运输机械尾气、施工扬尘等通过加强管理、清扫洒水,运输车辆加盖篷布、控制车速等措施,施工期大气粉尘排放执行《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DB52/1700-2022)表 1 扬排放限值 2.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施工场地防尘酒水。生活污水依托附近养殖场内的化粪池处理后清掏用作农肥。 3.棠声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的噪声多为点声源,瞬间噪声,通过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藏少人为噪声,做到文明施工。 4.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项目开挖土石方回填于项目低洼处,剩余土石方转移至交梨村磅房弃土场处理。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收集后,统一清运到附近生活垃圾转运站处置。 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划定施工区城界限,尽量缩小施工范围,尽量减少扰动面积剥离的表土要分层堆放分层回填。严禁踩路施工区域外的地表植被,禁止乱挖、乱铲、乱占、滥用和其他破坏植被的行为。加强对项目区的生态保护,严禁猎杀任何普类、严禁打鸟、捕鸟和破坏鸟类的生境,严禁捕蛇和其他破坏两栖爬行动物的生境。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时间,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工程尽量避开雨季,尤其是基础开挖应避免在雨季或雨天进行. (二)运营期 1.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采用“氧化沉淀池(2 级)+调节池 (1级)+微生物反应池(2 级)+碱反应墙单元+湿地单元”处理工艺,处理规模为 1000m3/d。由于本项目为治理历史遗留酸性废水项目,根据黔南州生态环境局三都分局意见,本项目治理后出水水质达到绩效目标要求:1.调和酸性涌水酸度,水体酸碱度削减260%;2.有效降低水体中 Fe 等金属元素含量,出水中铁含量削减280%:3.出水感官颜色正常 2.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本项目无需人员管理,无生活垃圾产生,处理设施沉淀污泥采用泵吸底部沉淀物,产生沉淀物量送至环卫部门指定点进行处理 3.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采取分区防渗处理,矿井水处理池及涌水出口至处理池沟渠划分为重点防渗区,其余区域划分为简单防渗区。 |
2 |
刺梨深加工智能化生产线建设项目 |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山镇龙溪先导区 |
贵州丰之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贵州天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 县龙山镇龙溪先导区,地理坐标:东经:106°49′30.4454″,北纬 26°25′39.9909″,属于果菜汁及果菜汁饮料制造,规划总用地面 积 70336.20 m2,净用地面积 51277.02m2,总建筑面积为 37545. 04m2,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及环保工程 等,分期建设,第一期工程建成后计划年产 12000 吨刺梨汁饮料, 第三期工程建成后计划年产12000吨,总计年产24000 吨刺梨汁。 二期不涉及产品的变化,仅建设仓库、辅助用房及门房 |
(一)施工期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主要进行厂房装修和设备的安装,主要为施工扬 尘、车辆运输扬尘、装修废气及汽车尾气,使用环保涂料,减少装 卸废气的产生,并加强管理,室内加强通风,平时做好车辆的保养 和维护。施工场地扬尘执行《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 (DB52-1700-2022)标准。2.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不产生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临时三格化粪池 预处理后进入市政管网后汇入中坝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主要为施工机械和施工作业噪声,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和其他 辅助施工设备,合理布置机械设备,降低设备声级,合理安排施工 时间等措施。施工期场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 标准》(GB12523-2011)。 4.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废包装材料收集后外售给废品回收单位处理;装修垃圾可回收利用的进行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及时运到当地政府主管部门 指定的建筑垃圾场处置;生活垃圾集中分类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 部门统一处置。 (二)运营期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本项目使用两台 2 t/h 蒸汽锅炉(第一期 1 台,第三期 1 台),第一期和第三期的天然气锅炉废气分别经 8m 高排气筒 、(DA001 和 DA002)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颗粒物执行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表 2 燃气锅炉 、排放浓度限值。 (2)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硫化氢、氨气以及恶臭, 、采取加罩、加盖,并投放除臭剂的形式进行防治,且通过大气自 、然扩散后,氨、硫化氢和臭气浓度较小。 (3)果渣堆存产生的恶臭采取对堆放的果渣进行覆盖,及 时清理堆场、道路上抛洒的果渣,同时加强厂区绿化,在经过大 气自然扩散后,臭气浓度较小。 场界无组织氨、硫化氢执行《贵州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 (DB52_864-2022)表 2 排放限值要求,场界无组织臭气执行《恶 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表 1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 准限值要求。 2.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1)项目实行雨污分流制,餐饮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与生 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后汇入中坝污水处理厂 处理达标后排放。 (2)设置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工艺为缺氧反应池+接触 氧化池+MBR 膜+二沉池+清水池,处理规模 60m3 /d),纯净水 制备产生的浓水、软水制备产生的浓水、锅炉废水、原果清洗废 水、设备清洗废水、车间地面冲洗废水以及化验室废水收集后进 行 一 体 化 污 水 处 理 设 施 处 理 达 《 污 水 综 合 排 放 标 准 》 (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接入市政管网。三期工程完全建成 后,重新建设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工艺为缺氧反应池+接触氧化 池+MBR 膜+二沉池+清水池,处理规模 110m3 /d)处理后达到《污 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排放标准后接入市政管 网,最后汇入中坝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第一期工程的污 废水建设临时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 60m3 /d),待三 期工程完全建成后,重新建设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 110m3 /d)后拆除。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选择低噪声设备,设备采取降噪减振、厂房隔音衰减叭等。 厂 界 噪 声 执 行 《 工 业 企 业 厂 界 环 境 噪 声 排 放 标 准 》 (GB12348-2008)2 类标准。 4.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1)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清洗产生的杂物、 生活垃圾与餐厨垃圾分类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清运收集。 (2)生烂果往种植果地进行发酵充当化肥,综合利用不外 排,运输采用密封桶装车运走。 (3)果渣堆存于一般固废间(30m2),定期外售给当地农 民用作饲料。 (4)废活性炭由材料供应厂家自行回收处置,废反渗透膜 采用集中袋装或桶装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收集。 (5)废包装材料自行回收利用,无法利用的与生活垃圾一 并交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处理。 (6)废机油为危险废物,设置一个 5m2的危废暂存间,危 险废物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间,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危 险废物暂存间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23)相关要求,做好防腐、防渗措施,防渗层采 用 2mm 厚高密度聚乙烯(渗透系数≤10-10cm/s) |
报批稿 |
三都县乌细硫铁矿历史遗留酸性废水治理工程(报批稿公示版).pdf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gy3W8Uu9f8w9ujz-2m9UQ?pwd=1234 提取码:1234 | |||||
刺梨深加工智能化生产线建设项目(报批稿公示版).pdf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gy3W8Uu9f8w9ujz-2m9UQ?pwd=1234 提取码:1234 | ||||||
评估意见和草拟批复 |
三都县乌细硫铁矿历史遗留酸性废水治理工程评估意见.pdf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gy3W8Uu9f8w9ujz-2m9UQ?pwd=1234 提取码:1234 | |||||
刺梨深加工智能化生产线建设项目评估意见.pdf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gy3W8Uu9f8w9ujz-2m9UQ?pwd=1234 提取码:1234 | ||||||
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 |
黔南州生态环境局环评科0854-8283196 (反馈时间:自本公示生成后5个工作日内) |
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有关规定,上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不含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内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