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全州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州级医院服务能力建设,舞好龙头作用,全力保障全州人民身体健康,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州委州政府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安排部署,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将维护老百姓健康权益放在首要位置,紧紧围绕“做强州级医院龙头作用”的总目标,坚持舞龙头、补短板,切实提升州级医院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州级公立医院优势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突出资源优势,通过外输内扩实施提质扩容工程,实施“123”学科建设,激活体制机制,以提升内涵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州级医院在医学科学、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龙头引领作用,围绕“小病基层治、大病不出县、疑难重症不出州”目标,为全州人民群众提供“高、精、尖”诊疗服务。
三、工作内容
(一)加快推进提质扩容工程。一是按照国家三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建设标准,按照平战结合,规模合理,环境舒适,统筹规划,加快推进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设;二是明确三级医院功能定位,补齐州级龙头学科短板,加强内涵建设,提升疑难杂症救治能力和水平;三是按照非诊疗功能科室外输,做强诊疗科室。组建成立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洗涤中心,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本着降低成本,规范化、节约化原则,州级启动区域检验中心建设,鼓励县级加入联盟;四是7月底完成“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流程,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加强重大疾病定点救治建设。一是以儿童血液病、儿童恶性肿瘤等大病救治能力为突破口,确保一个以上重大疾病纳入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加强重点学科发展;二是结合自身特色,错位发展,完善全州重大疾病定点救治短板,逐步实现全州25种重大疾病病种定点救治全覆盖。
(三)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力争达到全省区域医疗前三水平。一是以医院急诊急救和重症医学学科能力为重点,按照《三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标准》要求,围绕急诊科应具备接治所有危急重症的能力不断完善和提升,完善协作机制,加强院前、院内无缝对接,达到快速、规范、优质、高效的急救目标;围绕重症医学关键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服务能力,实现ICU图文信息化传输,做好省级横向对比,加强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提升重症、疑难杂症等救治能力,确保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同比增长1个百分点,降低病亡率和致残率。二是围绕重点学科建设,根据医院实情,错位发展,于5月20日前拟定不低于3个以上特色专科并报送州卫生健康局,并于2020年11月底前建成功能完善、服务能力强的特色科室。加强全面发展,发挥地区龙头作用,力争达到全省区域医疗前三水平。三是发挥州级高血压诊疗中心、胸痛中心、脑防委作用,加强指导,强化“高血压防治中心”规范建设,进一步健全全州高血压防治体系,促进高血压病下沉,推动高血压防治工作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和“呼吸学科规范化建设”工作,加强多学科合作,形成一体化综合救治模式,确保年度内“卒中中心”通过国家评估认证,“创伤中心”达到建设标准。四是加强老年病科及残疾人功能康复科建设。在年度内要设立独立的老年病科,启动残疾人功能康复科建设。五是围绕大病不出县救治目标,加大州级对口支援帮扶力度,加强县(市)重点学科指导,全面提升县级医院肿瘤、心脑血管、感染性疾病等诊疗能力,提升县(市)救治能力。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智慧医院建设,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达到国家分级评价 4 级以上;临床路径管理完成病例数至少达到医院同期出院病例数的50%,入组后完成率不低于70%等。2020年底实现医院系统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实施诊间支付、病区结算,年内实现医院网上预约、APP、自助设备挂号率达60%以上,非现金医药费结算等多种移动支付方式结算人次达50%以上。
(五)打造优秀人才队伍。一是稳定人才队伍。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努力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医院运行新机制。结合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加快建立符合医疗行业实际的薪酬制度,逐步建设一支稳定、满足服务需求、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二是加强人才引进,围绕急诊急救等重点学科和妇科、产科、儿科等急需紧缺专业,加大对博士、硕士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推动实施“银龄计划”,发挥银龄人才“传帮带”作用。鼓励在职人员提升学历和医疗技术水平。三是提升技术水平。以现有人才为基础,以临床需求引导护理人员的培养和使用,强化培训,进一步加强儿科、麻醉、重症、病理、精神等临床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全年派出6个月以上培训进修人员不低于卫技人员的5%,稳步提升州级医院现有人才队伍的业务水平,打造比例适应医疗需求的完整人才梯队。
(六)深入贯彻落实对口帮扶工作。加强对口支援帮扶工作的重视,提高政治站位,按照“补洼地、建高地”要求,加强三级医院对口帮扶的贫困县医院,加大人员和技术支持,补齐县级医院学科短板,帮助受援县级医院每年打造1-2个以上个重点专科,认真落实帮扶工作,凸显帮扶成效和政治担当。
(七)切实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州级医疗质控中心专业优势和作用,加强全州医疗质量控制的督导,督导每年不少于1次;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将督导结果纳入对医疗卫生机构评审、评价、监督、检查等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质控工作的开展,进一步规范行业管理,提升全州医疗质量。二是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加强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质量管理,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自我评价,实现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八)加强医疗乱象整治和平安医院建设。一是开展行业医疗乱象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执业、医疗骗保、虚假医疗广告及不规范收费、乱收费、诱导消费、过度诊疗等行为。二是规范诊疗行为,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加强和完善平安医院建设。三是促进部门协同,完善医院内部医疗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扩大医疗责任保险覆盖面。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努力实现医疗秩序持续好转。
(九)加强行风建设。完善行风组织体系,落实《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和《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和《贵州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试行)》,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树立医疗卫生行业良好形象,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四、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形成推动城市公立医院发展合力。州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是提高我州医疗服务整体能力,引领全州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的重要举措。各部门、各单位要将此项工作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相结合,争取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发挥叠加作用,确保取得实效。
(二)加强指导,建立完善提升城市公立医院综合能力的各项政策措施。州级医院要按照本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将此项工作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工作紧密结合,探索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全力推进。
(三)宣传引导,营造提升城市医院综合能力的良好氛围。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报道力度,深入挖掘、着力宣传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公众和相关方面对提升城市医院综合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和支持力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