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贵州省农科院、贵州省农推总站、贵州大学、黔南州农委、都匀市种子站等水稻专家一行到都匀市调研黔南州供销社优质米产业发展情况,群策群力开良方,助力产业提档升级。黔南州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何林海,黔南州供销集团、黔南州农资公司、贵州佳穗绿产公司等企业负责人参加调研及专题研讨。
贵州省农科院水稻所副所长(研究员)罗德强、贵州省渔业局研究员李其义、贵州省农推总站研究员熊玉唐、贵州大学农学院教授余显权、黔南州农委农技站站长(研究员)唐维民、黔南州农委退休总农艺师(高级农艺师)鹿占黔、黔南州农科所退休高级农艺师徐先捍和都匀市种子站站长吴春俊等省州市专家一行,先后到都匀市平浪镇凯口、凯酉大坝进行实地考察,详细了解技术管理、发展模式、规模效益、助力脱贫等黔南州供销社优质米产业发展情况,并开展科技咨询服务。
专题研讨会上,各级专家们围绕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水稻优质高产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实践等进行了详细讲解,并表示,黔南州供销社优质米核心种植基地,地理环境优越、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发展优势明显,要继续巩固和加强产业发展,加强产业的科技创新与推广效率,全面提高农业科技发展水平;黔南州供销集团要总结推广“龙头企业+核心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变散兵游勇为集团作战,把单一服务拓展到全产业链,引导农户抱团发展,增强黔南优质米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户增收,助力脱贫攻坚、同步小康。
会上,何林海对水稻专家们的悉心指导表示感谢。他强调,黔南州供销社将进一步提高站位,凝聚力量,组建省州市专家顾问团队,抓好优质米产业发展的组织保障和要素保障,发挥好供销社带动优势,进一步激发黔南优质米产业发展活力。他同时希望,各级专家们能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黔南州供销社优质米产业发展,夯实产业健康发展的技术保障,帮助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更好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黔南州供销社以东西部扶贫协作为契机,组织实施“广州市帮扶黔南州优质米种植加工一体化扶贫项目”,立足全州优质米产业发展实际,在夯实核心基地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与三都县(深度贫困县)、平塘县大塘镇(极贫乡镇)等地10个贫困村形成利益联结机制,推广有机种植方式,示范带动贫困地区发展,初步探索构建了“以核心基地和订单农户为基础、以专业化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有机水稻种植管理体制。
目前,黔南州供销社依托社有企业已在都匀市平浪镇流转土地504.77亩建设优质水稻核心示范基地和新品种示范基地,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同时,先后与都匀市平浪镇、三都县周覃镇、平塘县大塘镇签订《发展绿色有机粮油实施产业扶贫战略合作协议》,试点订单指导种植近3000亩,并制定农资供应保障方案,按照高于当地市场价10%的标准订单收购优质米,切实提升了产业带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