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交通运输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法定主动
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
公开年报

黔南州交通运输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 2022-04-25 17:04 字体:[]

2021年以来,全州交通运输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先行示范州和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决心和勇气,奋力推进全州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工作目标,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当好先行。

一、攻克难关、接续奋进,2021年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一)主要经济指标按序推进。全州共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135.4亿元,占年度目标(100亿元)的135.4%,超年度目标35.4个百分点。投资总额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分项目类型看,高速公路完成投资70亿元占51.7%,普通公路完成投资41.7亿元占30.8%,其他公路项目完成投资23.7亿元占17.5%。按投资乘数(1.2左右)计算,公路水路对GDP直接贡献达163亿元,持续为全州稳投资保增长贡献交通力量。服务业上规入统超额完成年度目标,2021年度计划培育3户以上服务业企业上规入统,已成功培育7户规上服务业企业入统,超年度目标任务4户。其中,规上装卸搬运和仓储业2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户。

(二)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021年以来,全州交通运输系统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奋力推动全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高速公路方面。都匀至安顺、遵义至余庆2条高速公路已全面建成通车,瓮安至开阳计划202211日通车,贵阳至黄平高速州境内已建成(州境内90公里),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460公里以上。贵阳外环东段乌当(羊昌)至平塘(黔桂界)部分工点开工建设,荔波至河池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二是普通国省干线方面。全州在建国省干线项目10280公里,现已完成路面27公里,累计建成142公里。全面加快服务支撑四化普通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全州纳入交通运输部十四五规划普通国道和乡镇通三级公路项目共531225公里,目前已全部启动项目前期工作,并牵头编制了《黔南州十四五普通国道及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项目统筹实施攻坚方案》,现已报审待批。三是农村公路方面。全年完成县乡公路路面提升工程1014公里以上,占全省1/6以上。积极推进危桥安防工程建设,完成危桥改造项目24座。实施村道安防工程46个,处治隐患里程146.19公里为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服务保障。四是场站建设方面。龙里综合客运枢纽已全面建成,正在准备交工验收。都匀西客运站主体已完工,总体形象进度81%

(三)公路管养工作成效显著。全州交通运输系统全面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全面提升全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一是养护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推动应用综合智能检测车对路面技术状况进行评定,自动化检测农村公路6808781公里,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PQI)为95%,超今年目标任务15个百分点,全面完成省级下达养护目标任务,有力支撑全州“四好农村公路”创建。二是管理养护市场化有序推进。创新资金管理模式,形成主管部门+企业+银行资金管理机制,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统筹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全州12县(市)均签订《黔南州2021—2023年度农村公路养护实施总体服务合同》,全州2.58万公里农村公路纳入市场化养护,率先在全省实现养护市场化100%覆盖,有效推动由传统粗放式向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转变,我州“日常养护地方化、养护工程项目化、小修保养专业化、养护管理信息化”的经验模式得到省交通运输厅的肯定并推广。三是“路长制”全面推行。出台了《“1+12”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实现州、县、乡、村四级路长全覆盖,共落实州、县、乡、村四级路长1986人,实行一牌两公开制度,按路定责、按责促改、以改增效,将管养和监督等责任落实到岗到人。

(四)道路运输持续平稳发展。全州道路运输人才培训基地政校协项目深化合作运行,累计输送126名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出租车和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深入推进,全州106个乡镇公交化运营率达100%,全州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均达4A级以上,共有5个县(市)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均达到5A。全州培育新增网约车企业6家,许可网约车企业21家,办理网约车道路运输证202个,新增及更换出租车(含网约车)408辆,新增及更换新能源公交车81辆。2021年新增3家机动车维修M站,全州10个县(市)共培育19家。推进长途客运结构调整,全州共有800公里以上长途客运班线1958辆大型高一级客车,较2020年底减少7辆,达到今年缩减20%运力预期目标。网络货运取得“从无到有”新突破,培育贵州福运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并率先通过省级线上服务能力认定,取得全州首张网络货运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五)行业治理水平稳步提升。推广船舶水污染智能联合监管和信息服务系统应用,全州码头污染防治改造率达100%。继续加大交通运输行政审批事项承接和下放力度,梳理调整权力和责任清单400项、公共服务清单13项,行政审批事项100%实现一个窗口集中统一限时办理,时限压缩50%以上,依法办理行政许可审批事项1008件。深入开展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实现执法信息化建设“零”的突破,通过危险品电子运单、黔道安及车辆动态监控等动态行业监测,道路运输行业隐患排查处理率达98%以上,恶性超限运输率仅为0.71%,远低于2%的部省标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深入开展,较大以上道路运输事故和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双零”佳绩继续保持,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六)交通运输工作亮点纷呈。全州交通运输系统始终秉承跳起来摘桃子精神,迎难而上,苦干实干,全年交通运输各项工作亮点纷呈。一是“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成效显著。创建美丽农村路”732公里,新增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3个(贵定县、独山县、惠水县),我州累计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3个、省级示范县12个,实现“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100%全覆盖,并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州、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州。美丽农村路+特色产业”“美丽农村路+区域旅游”“美丽农村路+新农村建设”“美丽农村路+电商等多元融合的黔南四好农村路创建经验模式获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充分肯定,《黔南积极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州》改革案例获省委改革办在《贵州改革情况交流》专刊发布向全省推广经验。二是行业改革取得新突破。出台《黔南州全面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省、州、县三级财政投入养护资金比例和执行标准,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创新“企业+公益性岗位”养护生产模式,进一步健全完善公路养护和管理体系,为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规范化、市场化、常态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积极推进城际客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解决城际客运出行难、出行贵、出行烦的问题。对都匀至凯里城际道路客运进行公交化改造,突破当前“公交仅在城市建成区内运行”的规定,首创跨区域城际公交运行机制,在全省率先明确了城际跨区域公交许可、管理的措施办法和依据,“都匀·凯里”城际公交线路是全省第一条直接连通两个市(州)府所在地的公交路线,《黔南州积极推进跨区域城际客运公交化改革》入选获评2021年度贵州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为全省城际公交发展探索可复制的样本经验。三是“多彩贵州最美高速”创建实现后发赶超。充分发掘高速沿线文化内涵,深度挖掘旅游、娱乐、购物、仓储等新消费市场,探索打造集特色文化展示、交旅融合发展、“黔货出山”农特产品销售、大美黔菜体验、物流运输集散于一体的新型服务区。打造了平塘天空之桥等一批特色突出、功能多样的服务区,建成了惠水好花红站等一批富有地方特色、风貌独特、通行顺畅的收费站,大幅提升高速公路视觉环境效果,增强司乘人员的舒适行驶体验感。黔南州在全省新时代“多彩贵州最美高速”创建工作考评中排名第三,全省排名再创历史新高。

二、锁定目标、坚定信心,确保2022年工作落地见效、开花结果

2022年,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主旨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和全国、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着力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机遇,聚焦开新局、走前列、作贡献和建设五个新黔南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持续巩固和拓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成果,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发展和安全,全面加快推进全州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奋力当好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开路先锋,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们的主要目标任务是:稳运行、快建设、深改革、促提升。

稳运行:力争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以上,交通投资总规模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快建设:全面加快推进建成贵阳至黄平高速公路90公里以上,开工建设荔波至河池高速公路。实施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350公里以上,新增建制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3个以上。

深改革:积极推进交通项目建设集中招标、带量采购改革,以增量资金带动存量项目,彻底解决地方配套资金难题,实现交通运输持续发展。进一步抢抓全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机遇,全面巩固和拓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成果,持续树好典型、立好标杆。

促提升:深入实施农村公路市场化管理养护,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80%以上,实现农村公路管养水平大幅提升。新增网约车企业2家以上,研究开通直达AAA旅游景区客运专线2条以上,全力助推全州旅游产业化发展,实现道路运输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继续保持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目标,全州交通运输行业稳定向好,实现行业治理水平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