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教育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打算

法定主动
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
公开年报

州教育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打算

发布时间: 2024-01-17 10:08 字体:[]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擦亮教育政治底色。一是健全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贯彻落实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意见,在全面加强州委教育工委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制定“一清单三机制”,进一步完善州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运行体系。今年以来,已召开4次工委会和4次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二是扎实深入推进主题教育。印发《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工作安排》,分类指导教育系统县处级领导干部、党员师生、流动党员等群体按标准开展主题教育。局党委组织集中学习交流研讨13次,以“小切口”确定10个课题和2个正反面典型案例解剖式课题,梳理重点难点堵点问题9个、已整改销号6个。聚焦学生餐领域突出问题深化专项整治,,建立“学校排查、县市核查、州级督查”三级联查工作机制,排查问题127个,已整改115个。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出台长效机制5个,推动标本兼治、长效长治。三是认真落实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完成441所学校的领导班子调整工作,共调整学校领导班子成员708名,其中调整党组织书记189名、校长168名,校长转任党组织书记61名。全面建立实施“两清单”“三制度”和“四机制”,管党治党责任进一步压实落细。不断深化“三红工程”打造“好花红”教育党建品牌,2023年遴选出“三红工程”品牌案例7个、“红色堡垒”样板支部19个、“红烛先锋”先进人物31名,评选“红心少年”优秀学生300名和优秀学生干部100名。四是全面推进“清廉学校”建设。明确“四清六有”的“清廉学校”建设目标要求,建立《黔南州清廉学校建设廉洁教育辅导员工作制度》、出台《黔南州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小微权力清单》和《黔南州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办学(园)行为负面清单》。全州共发放4.28万余册指导用书,纪检监察机关选派190名廉洁教育辅导员联系671所中小学校。在全州共遴选3个试点县、2所试点高校、27所试点中小学校,探索“清廉学校”建设有效途径。912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李元平赴黔南实地调研廉洁文化进校园工作并组织召开座谈会,对全州工作推进情况表示肯定。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有力举措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是扎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认真贯彻落实黔南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州县分别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学校制度,落实每学期至少面向学生讲授思政课课时要求。持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每月一主题德育系列活动。二是“双减”工作提质增效。推进“双减”落地落实,常态化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全州学科类培训机构由原来126所降到29所。制定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作业设计指南,组织开展作业设计大赛,全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5+2”课后服务已实现全覆盖,98日召开了黔南州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三是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面发展。健全完善州县校三级比赛体系,组织开展中小学生(青少年)游泳锦标赛、中小学校园足球三级联赛总决赛等活动,全州60余万中小学生参与校内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掌握12项运动技能达100%。在第十七届“多彩校园·闪亮青春”全省校园文化月活动中,9个学校获得全省一等奖。参加全省首届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技能竞赛,在全部5个竞赛组别中获4个组别团体一等奖,7个单项获一等奖,获奖组别和总数均位居全省第一。学生体质健康素质省级抽查优良率全省第二(26.47%),合格率全省第一(94.86%)。

(三)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以强基固本为抓手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一是加快推进学前普及普惠发展。支持龙里、长顺、荔波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龙里、水城代表全省14个县通过国家实地督导评估;实施黔南州幼儿园“园园达标”工程,推动集团化办学水平,全州共有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68个,教研指导责任区区域联盟5个、县域责任区12个,农村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114个,全州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6.7%,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为65.21%,学前教育资源和内涵不断丰富发展。今年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4所,总量16所全省排名第三,提前两年实现“11所省级示范园”目标。二是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公办强校计划”,遴选推荐第三批100所项目校已全部通过省教育厅审批,省级“公办强校计划”项目校累计达220所。做强“民质项目”,实现12县(市)全覆盖,共72所项目校、专项课题立项101个。制定出台《黔南州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跃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黔南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深化开展集团化办学,全州共成立152个集团化办学教育集团,促进高效的管理制度、名师及课程资源在集团校内共享。三是加快推进高中教育示范提质发展。龙里中学、罗甸一中、荔波高级中学升类为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都匀一中、独山高级中学、贵定中学、平塘民中、三都民中、惠水民中顺利接受复查评估;都匀湘才学校、罗甸边阳中学通过省级特色示范性高中评估,三都高级中学有条件通过省级特色示范性高中评估。深化高中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连续4年举办全州高中教师命题大赛,每年有9个学科200余套试卷参赛,累计3000余人次参与。

(四)坚持聚焦中心服务大局,以开阔视野提升教育综合服务效能。一是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扩容提质提升工程。全州12县市中职学校与19所高职院校开展“3+3”“3+2”贯通培养,3所中职学校与黔南师院开展“3+4”贯通培养。出台《黔南州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工作实施方案》,连续3年对中职学校开展标准化管理综合评估,达标率达94%,超过全省85%的平均水平。连续两年参加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市(州)项目现场评比排名全省第一,获省表彰激励。2023年连续承办了贵州省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全省中职学校校风学风建设现场推进会等活动会议。二是实施高等教育突破发展提升工程。今年全省5所申创省级“双高”高职院校中,黔南占3所,黔南医获省级“双高”校立项,黔南幼专、贵州经贸职院获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立项。黔南师院围绕省内主导产业成立“新能源材料现代产业学院”培养人才的“校工结合”做法,2次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批示。黔南职院牵头组建贵州研学旅行联盟,获批贵州首个“校旅结合”茶文化研学基地,全省2023年“青春遇见贵州·感受多彩魅力”大学生文化旅游节在黔南举行。州政府牵头成立黔南州磷化工及新型储能材料产业市域产教联合体,成为全省率先创建紧扣地方优质工业产业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市(州),成功入围国家级名单。三是实施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健全以职业学校为主体,各相关部门和行业企业协同联动的培训体系,集中力量对1559周岁未上过学的劳动力人员实施“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今年以来已经组织采购通识文化课和技能等级课教材5.5万本。已完成20223.63万名学员学籍录入,超额完成6935人。2023年已排查动员3.82万人,提前完成2024年目标任务。

(五)全面夯实教育保障根基,以坚定决心落实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一是切实加强教育资源供给。合理用好教育补助资金,以“联评联审”方式分配专项补助资金5.75亿元,共计安排补助156所学校支持197个项目建设。2023年省级民生实事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8所(含州级民生实事5所)。全力支持州属学校建设,今年以来,安排中央、省级补助资金3950万元支持州属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二是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投入各类学生资助和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等10.85亿元,惠及学生110.8万人次,精准排查、比对脱贫家庭在校就读学生底数,筛选出616周岁共计14.4万人,并逐一核实就读情况,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常态化动态清零。广州市选派207名骨干教师到黔南挂职支教,选派271名校(园)长及骨干教师赴穗挂职跟岗学习,开展教师人才培训2.38万人次,持续做好354所结对学校协作帮扶活动。三是校园安全底线守牢守固。联合州法院等部门印发《黔南州预防校园性侵害工作实施细则》,指导各县(市)依法依规妥善处理民代幼、90生历史遗留问题。联合水务等部门标注出229个重要防溺水点位,先后在福泉市、荔波县召开游泳进课堂、防溺水工作现场推进会,推动各县(市)优化完善学生游泳、乘车等服务保障。修订完善《黔南州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规则》,完成四年级以上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和学生心理危机排查,支持12县市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指导分中心完善建设,通过24小时阳光心理援助热线为千余名师生、家长提供心理咨询辅导。累计开展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1699人次。

(六)加大力度强化队伍建设,以高素质师资队伍推进高质量教育发展。一是实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抓住校长这个“关键少数”,州委州政府印发《黔南州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校长选育管用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3期“领航校长”培养项目,健全完善校长管理培养机制,切实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74名教师进入省级名师、骨干教师公示名单。二是实施全员培训提升专业素养。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国培、省培等培训4.8万余人次,州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340余个,培训教师12万余人次。贵定县被列入强县中高中教师队伍整县推进培训项目县。全省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测试24个科目中,全州教师有19个为A层次,有22个学科平均分高于全省。三是严抓师德师风建设。制定印发《黔南州教育系统师德师风专项教育和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教育和治理工作,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宣传报道15期、先进事迹宣讲1120余场次、覆盖39740余人次,累计开展警示教育2200余场次、覆盖5.9万余人次,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4.7万余份。四是完善教师交流轮岗和教师补充机制。落实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要求,采取定期交流、跨校评聘、集团化办学、对口支援、乡镇(片区)学校走教等多种途径和形式,推进校长教师县域内交流轮岗。指导都匀市等9个县(市)招聘特岗教师584人,通过人才引进和公招教师606人,完成“银龄讲学计划”招募39人。组织全州公费教育师范生签约报考143人,优师专项计划报考300人。

二、2024年工作打算

2024年,全州教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对教育工作提出的“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弱有众扶”部署要求,着眼于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奋力推动黔南教育在全省走前列、作示范。

(一)坚持党的领导,确保育有方向。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发挥州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州委教育工委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年度“一清单三机制”,事项化、清单化推动各项工作,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和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力争将黔南“四个一”做法在教育部有关平台刊发,全面推进“清廉学校”建设,重点打造20所左右州级示范学校,将党的教育方针有效融入教育行政管理、办学治校和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构建“大思政课”体系,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中小学5册读本,开展思政课改革创新优秀成果暨思政“金课”评选活动。持续深入实施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七大提升工程”,奋力走出一条符合黔南特色实际、促进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大局的教育现代化新路。

(二)落实优先发展,确保教有保障。深入推进“强师工程”,实施“教师队伍能力素质强力行动”,全年培训教师10万人次以上,确保在全省教师能力素质测试中保持全省靠前位次。深化《黔南州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校长选育管用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落地落实,继续实施“领航校长”培养项目,扩大培养面,抓好教育领域领军人才培养。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政策,深入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严肃查处师德失范行为。坚持“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持续统筹做好“双减”工作,加强中小学“五项管理”,深化“1+X”课后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开齐开足上好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程,创建50所体育教育示范学校,30所美育(艺术)教育特色学校、50所劳动教育示范校,打造黔南劳动教育工作模式。紧盯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要素保障问题,完善落实经费投入机制,推动压实县(市)政府履行教育经费投入责任,确保实现“两个只增不减”,确保有关资金及时拨付、高效使用,不发生挤占挪用的情况。

(三)推动普及普惠,确保幼有善育。持续推动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支持指导福泉市、平塘县做好评估申报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县域学前教育整体水平。科学规划县域区域幼儿园布局,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5所,优化普惠性资源结构,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7%以上。大力实施幼儿园“园园达标”工程,完成170-180所幼儿园“园园达标”州级评估,不断提升薄弱幼儿园办园水平。继续做好省州县三级示范幼儿园培育创建,推动贵定二幼、三幼、龙里三幼、四幼、瓮安四幼、惠水一幼、荔波三幼、平塘平舟幼儿园等810个园所申创省级示范幼儿园;推动州机关幼儿园升创省级一类示范园,支持都匀一幼、独山二幼、龙里二幼、贵定八一幼儿园接受复查并升创二类示范园,不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用好用活集团化办园管理、教研指导责任区、农村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三个全覆盖”工作机制,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发展。

(四)促进优质均衡,确保学有优教。义务教育方面,深入推进黔南州基础教育质量跃升三年行动计划,巩固“强基固本”工作成果,实施“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深化“学思行悟”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质效。全面实施好义务教育学校公办强校和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开展县级达标校、州级示范校创建工作,遴选推荐省级公办强校50所以上,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县级达标校59所、州级示范校36所,形成“示范学校引领、办学特色鲜明、教育品牌铸就”的改革发展良好局面。普通高中方面,深入落实黔南州“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全力支持、帮助都匀民中、惠水一中积极申创省级特色示范性高中,独山兴农中学申创省级示范性高中;支持推动都匀二中、瓮安中学升创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贵定中学、平塘民中、独山高级中学升创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支持、帮助都匀一中形成“1+1+2+N”改革成效,进一步放权赋能,完善体制机制,保障支持都匀一中舞好全州普通高中“龙头”若干措施的贯彻落实。稳步推进中高考综合改革,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一步督促指导县校完善高考综合改革基础条件,加强选课走班指导。职业教育方面,持续保持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率超全省平均水平,支持全州12所中等职业学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开展“3+2”和“3+3”贯通培养,与应用型本科学校开展“3+4”中本衔接培养。持续推进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确保实施进度领跑全省。持续做强职业教育增长极打造技能贵州新高地,不断优化专业布局调整,深化产教融合,高标准建设好黔南州磷化工及新型储能材料产业市域产教联合体,顺利迎接教育部验收,促进作用发挥。

(五)巩固教育保障,确保弱有众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教育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巩固控辍保学常态化动态清零成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后续扶持工作,全面精准落实教育资助政策。持续深入推进学生餐专项整治,进一步推行“5+X”供餐模式,全面提升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水平。全面贯彻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措施,用心用情做好脱贫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健全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不断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稳步提升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聚焦教育人才交流、培训、合作、培养,推进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和东西部协作帮扶工作,助力全州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