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支持工作的通知》(简称“双名计划”)精神,为充分发挥教育部新时代颜金松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我州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现就培养和支持颜金松名师工作室制定方案如下。
一、培养目的
以颜金松名师工作室为载体,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健全教师队伍梯次发展体系,营造名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培养一批教育理念鲜明、教学模式成熟、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骨干教师,为我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二、培养周期
2023年—2025年,为期3年。
三、培养措施
(一)配合组建工作室团队。州教育局下发通知到各县(市)教育局,开展工作室成员的遴选工作,由各县(市)推荐、州教育局初审并征求培养对象意见后,确定工作室成员人选。同时,指导培养对象选聘工作室顾问、助理,完善工作室团队建设。(牵头科室:州教育局教师工作科,责任单位:各县(市)教育局、颜金松名师工作室)
(二)支持申报教研课题。指导培养对象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开展课题论证,完成课题开题,优先推荐申报省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在培养周期内安排工作室承担州级教育科研课题1项。(牵头科室:州教科所,责任单位:都匀市教育局、颜金松名师工作室)
(三)指导建立数字化学习资源。将数字化融入工作室建设全过程,指导工作室成员利用信息技术跨区域开展三个课堂教学和远程教学交流活动,利用课堂分模板对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进行数据分析,总结教学经验,助力学员提升。指导工作室在黔南州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开设名师工作室专项窗口,开展宣传、交流工作室的各项活动。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名师工作室网络学习空间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或课堂教学改革的数据资源,收集工作室各项活动过程资料,展示工作室研修成果,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牵头科室:州教育信息化中心,责任单位:都匀市教育局、颜金松名师工作室)
(四)支持开展研修活动。都匀市教育局负责协调工作室日常工作,开展业务指导和工作室建设专项研究,对工作室活动方案进行初审,报州教育局审核后,以州教育局名义下发活动通知。(牵头科室:州教育局教师工作科,责任单位:都匀市教育局、颜金松名师工作室)
(五)支持教育帮扶项目。面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遴选一所学校开展教育帮扶,支持工作室每学期到帮扶学校采取驻校诊断、协同教研等方式对帮扶学校小学语文全体教师进行帮扶,促进被帮扶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牵头科室:州教育局教师工作科,责任单位:都匀市教育局、三都县教育局、罗甸县教育局、颜金松名师工作室)
(六)协助开展教研活动。州教育局组织工作室每年开展一次以上州级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等教科研活动。培养对象每年至少到工作室成员所在学校开展一次联合教研活动。(牵头科室:州教科所,责任单位:各县(市)教育局、颜金松名师工作室)
(七)支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州教育局搭建工作室交流展示平台,每年组织开展1-2次颜金松名师工作室与州内外其他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举办教学研究、课题实验、专题培训、研讨观摩和学术论坛等活动,促进工作室间交流。(牵头科室:州教育局教师工作科,责任单位:各县(市)教育局、颜金松名师工作室)
(八)组织名校跟岗研修。在州内外协调一批优质学校,选派工作室成员每年到州内外优质校开展不少于5天跟岗研修,通过集体备课、说课评课、专题讲座等方式促进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牵头科室:州教育局教师工作科,责任单位:各县(市)教育局、颜金松名师工作室)
(九)建立激励机制。建立教师成长发展体系,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工作室成员申报州级以上名师、骨干教师。在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州级培训等项目中优先安排工作室研修项目,优先选派工作室主持人、成员或工作站学员外出学习或参加培训。(牵头科室:州教育局教师工作科,责任单位:各县(市)教育局、颜金松名师工作室)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州教育局负责工作室相关活动组织实施、协调支持、监督指导等工作。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要加强指导和服务,协助工作室开展日常性、业务性工作,确保在培养周期内完成研修任务。都匀市教育局要结合实际,细化颜金松名师工作室培养实施方案,并报州教育局备案。
(二)加强制度建设。州教育局指导工作室制定完善工作室活动开展、成员管理考核、经费使用等相关制度,促进工作室各项工作规范化管理。
(三)加强定期调度。州教育局每季度进行一次调度,对都匀市教育局支持和培养名师工作室的工作落实情况、颜金松名师工作室研修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调度;每半年召开一次专题会,听取工作室主持人工作汇报,帮助工作室解决存在突出问题和困难等。
(四)加强经费支持。按照省教育厅不低于1:1的比例要求配套专项经费,州教育局每年统筹安排20万元经费,用于保障工作室建设、开展教育帮扶、带动区域发展等有关活动。州县两级教育部门对工作室经费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经费专款专用。
(五)加强考核评价。对培养对象及其工作室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分年度进行考核。培养周期结束后,根据年度考核情况,对培养对象的个人专业发展和作用发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工作室作用发挥情况开展绩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