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四个强化绘就易地搬迁安置区民族交融互嵌发展新画卷

法定主动
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
公开年报

黔南州四个强化绘就易地搬迁安置区民族交融互嵌发展新画卷

发布时间: 2025-08-12 16:11 字体:[]

黔南州四个强化绘就易地搬迁安置区民族交融互嵌发展新画卷

一是强化互嵌融入,促进共建共享。按照“四优先”搬迁原则,精准识别搬迁对象,将水书、苗绣、牛角等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社区,建设独具民族特色的安置区,同时保护好民族特色村寨。其中少数民族群众 17.07 万人,占搬迁总任务的69%,建设荔波县瑶山古寨等民族安置区,将搬迁安置区同县域景区串联形成民族特色旅游精品线路。三都县中和镇雪花湖安置点突出水族特色,打造水族马尾绣一条街成功申报为 3A 级景区。

二是强化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共同体理念。通过现场抽签方式安置各族同胞,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积极组织搬迁群众参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文化活动,鼓励支持民族文化传承人等在安置区发展民族特色产业,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激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创造力、生命力,2021 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活动 2000 余场次,三都县韦桃花在中和镇雪花湖安置区创办工作室,让 300 多名搬迁妇女转变为绣娘,荔波县兴旺社区兴建烤酒作坊、蜡染作坊,让民族传统工艺重新焕发新机。

三是强化示范创建,发挥示范引领。创建新市民·追梦桥品牌模范区,在安置区广泛开展感恩教育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活动 2000 余场次,积极组织搬迁劳动力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在资金、订单、政策补贴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千方百计帮助搬迁群众就业。截至目前,全州 12.51 万人实现稳定就业,组织搬迁劳动力参加各类技能培训 2.21 万人次,就业落实率 95.6%,有劳动力家庭实现一户 1 人稳定就业,2024年 22 个安置区获评为州级充分就业社区。全州安置社区现有就业帮扶车间 263 个,吸纳 4390 名安置群众就近就业。

四是强化风险防范,促进团结和谐。以“红石榴+”行动为抓手,围绕易地搬迁和水库移民深度融合,福泉市乐岗五新社区,将周边水库移民、拆迁安置一并纳入社区管理,罗甸县思源社区、玉都家园将周边区域纳入安置社区管理,促进搬迁群众与当地居民交流交融。对迁出地 38.5 万亩承包地、92.93 万亩山林地和复垦宅基地进行确权登记,开通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绿色通道”,60966本不动产权证书于 2021 年全部发放到搬迁群众手中,让各民族搬迁群众无后顾之忧。制定社区居民公约,让移民的事移民管、移民评,提升民族社区自治能力和水平。三都县搭建“请你来协商”议事平台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纳入 2022 年国家后评估考核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