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对于更好为退役军人服务、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好事办好办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精心擘画,退役军人工作不断破局启新,奏响全社会尊崇军人尊重退役军人的新时代强音。
2018年12月10日,迎着新时代机构改革春风,黔南州退役军人事务局应运而生,承载着全州退役军人的期待,开启了建设和发展的新征程。五年来,全州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坚持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防军队建设”工作方针,以组织管理、工作运行、政策制度“三大体系”建设为统揽,锚定“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这一工作目标,强化顶层谋划,打牢建设基础,全面发力、多点突破,全州退役军人工作实现从奠基启新、爬坡过坎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迈进。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让事业发展锚定“政治航向”
坚定政治方向是退役军人工作的根本准绳,也是全州退役军人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的重要保障。五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悉心指导下,黔南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州委决策部署,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组织优势。州县两级成立13个党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议事协调机构,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充分发挥在全州退役军人工作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军地合力政治优势。进一步加强军地联动,每年定期召开党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协调解决跨军地重大问题。军地合力推动退役军人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科学编制全州“十四五”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规划。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引领优势。坚持把强化思想政治引领融入退役军人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创新探索“志愿服务队”“兵支书”“兵校长”“轮值老班长”“思想政治指导员”等工作机制,号召全州广大退役军人积极投身党的伟大事业,持续引导退役军人参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应急处突和国防教育等工作,续写了“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全州1180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1.2万余名队员,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8万余次,参与志愿者近6.7万余人次,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170余万元,1个志愿服务先进集体、3名先进个人获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等七部门通报表扬。为全州655所中小学配备“兵校长”579名,累计组织开展“兵校长讲军史”“老兵宣讲进校园”等各类“兵校长”授课活动800余场次,听课师生累计达72万余人次。中国退役军人、中国国防报、人民网、央视网、中国军网、贵州日报、贵州电视台等国内多家主流媒体持续进行宣传报道,退役军人事务部印发专刊对这一创新做法进行宣传推广。选聘754名优秀退役军人担任“兵支书”,领办创办合作社、企业400余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20万余人次,“兵支书”建功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进一步彰显。在州、县、乡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聘任“轮值老班长”577名,带动参与志愿服务3000余人次,参与捐款、捐物20余万元。该工作列入全省服务保障退役军人创新项目。从各行业、各领域择优选聘州、县、乡三级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指导员”1022名,解决实际困难400余个。
全力推进服务保障,让退役军人感受“温暖之家”
五年来,全州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充分发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力量“三驾马车”的作用,不断加强和夯实基层基础,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提升。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按照“五有”“全覆盖”要求,挂牌成立州、县、乡、村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1585个,办公场所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州、县、乡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人员在编率、专岗率均达90%以上;创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194个,建设全国、全省退役军人服务站“百家红色站点”12个,其中,“中国天眼”平塘县克度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作为全国百家红色站点进行建设。工作力量不断加强。联合都匀军分区动员处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人民武装部、退役军人服务站“部站融合”建设的通知》,探索推进“部站融合”建设,从思想、制度、机制、职能、人员、经费、阵地、文化、特色优势和其他等十个方面进行整合,在经费投入、考核评定、能力提升等方面予以保障,州、县、乡三级军地部门共计投入资金1580余万元,全州105个乡镇(街道)人民武装部和退役军人服务站机构实现融合,融合率达96%,100个乡镇(街道)实现武装部部长分管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占全州乡镇(街道)的92%。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建立健全“首位接待、联动办理、多元服务、首站办结”等工作机制,提供业务办理、政策咨询、权益维护、就业指导、法律援助等服务。积极探索试行军人退役“一件事一次办”“一窗通办”等服务模式,切实为退役军人提供便捷、优质、高效服务。按照“省级统筹、州级重点、县(市)兜底”的要求,州县两级举办退役军人综合业务培训班31期,累计培训1877人次,系统干部职工履职能力、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全面落实政策待遇,让退役军人尽享“政策红利”
五年来,全州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紧紧围绕退役军人需求,扎实推进各项服务、不折不扣落实政策,让“政策红利”实实在在从“纸上”落到“口袋”,切实把党和国家关心关爱退役军人的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待遇保障精准落实。及时足额发放优抚对象补助、医疗补助、一次性退役安置补助、价格临时补贴、义务兵家庭优待金、艰苦边远地区义务兵补助金等优抚资金。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按时足额拨付安置补助经费,组织军休干部开展年度健康体检、短期疗养297人次。慰问军休干部及遗属1031人次,发放物资和慰问金103万元。移交安置提质增效。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原则,制定出台《黔南州州直单位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法(试行)》和《黔南州州直单位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考核赋分标准(试行)》,累计接收安置40余名转业军官,由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退出消防员400余名,退役军人、部队和用人单位“三满意”率逐年提高。突破退役士兵只能安置到工勤岗位的限制,筹集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专项岗位,面向由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退出消防员进行择优安置,49名优秀退役士兵安置到事业单位管理(专业技术)岗位,安置质量不断提升。强化择业引导,退役士兵选择国有企业安置人数逐年增长,国有企业岗位安置利用率持续提升。完成5名退休人员和伤病残军休人员移交安置,解决1名军队移交政府安置历史遗留问题。就业创业成效明显。打造全省首家以“退役军人点单、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派单、培训机构接单”为模式的退役军人技能培训“超市”,构建了“立交桥”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平台,累计开展技能培训、适应性培训等5800余人次。坚持“线上”“线下”共同发力,累计举办退役军人军属专场招聘会10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8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4000余人。拓宽退役军人培训渠道,设立“黔南州退役军人教育基地”,认定30余家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教育培训基地。积极扶持创业创新,通过开展创业培训、举办创业创新大赛等方式,为退役军人领办创办企业充电赋能。落实创业优惠政策,累计发放“退役军人创业e贷”194笔1543万元,减免税费305户974万元。援助关爱走深走实。制定《黔南州“军地协同”常态化开展军人军属、困难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帮扶援助工作方案》《关于建立困难退役军人结对帮扶长效机制的工作方案》,构建军地协作、州县联动的困难退役军人结对帮扶机制,积极引导和带动更多的社会群体和个人加入困难退役军人帮扶工作,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关心关爱退役军人的浓厚社会氛围,不断增强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深入实施国家、省级“援助关爱老兵”“真情送温暖”等专项行动,帮扶570人233万元。结合“八一”建军节、“99”公益日等时间节点,通过争取财政资金投入、开通平台捐赠、组织现场募捐等,动员全州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驻黔南部队和社会爱心人士等共筹集资金842.4万元,州级开展援助关爱行动3次,帮扶507人113万元;县(市)帮扶366人101万元。
健全荣誉激励体系,让退役军人沐浴“尊崇之光”
始终坚持把荣誉落到实处、把服务贯穿始终,不断提升广大退役军人的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国防、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聚焦优待扩容。为全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完成建档立卡和办理优待证申领,申领率达99.6%。持续聚焦优待政策扩容,进一步丰富优待证“含金量”,制定出台全州优待目录清单,征集优待项目659个。推行“拥军单位(门店)+拥军集体(组织)”征集模式,打造“双拥广场”“拥军一条街”“拥军商圈”10个,建设双拥陈列馆2个,征集拥军单位(门店)370余家。突出尊崇导向。通过悬挂光荣牌、送立功受奖喜报等方式,积极弘扬拥军优属光荣传统,不断增强广大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常态化开展新兵入伍欢送仪式、退役老兵欢迎会、军嫂座谈会等,形成“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良好社会风尚。传承红色基因。举办“英烈精神代代传固根守魂筑梦圆”巡回宣讲走进黔南活动,1.5万余人通过现场及网络直播方式收看,获得8.7万余人点赞,全社会“学习英烈、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关爱英烈”的氛围愈加浓厚。累计争取到中央、省级烈士纪念设施资金共计2390万元,完成45处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加快推进县级及以下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工程及零散烈士墓迁移保护工作,完成121座零散烈士墓迁移工作。常态化开展为“烈士寻亲”活动,为32名烈士找到亲人。在清明节、“9.30”精心筹划组织祭扫纪念宣传活动,引导全社会传承英烈精神、厚植英雄情怀。选树先进典型。全州累计获评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百名优秀主任(站长)”3人、退役军人创业光荣榜1名、模范退役军人1人,获评全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百名优秀个人”9人、退役军人创业之星2名、模范退役军人6人、“最美退役军人”3人、“最美拥军人物”2人,“尊崇军人职业、尊重退役军人”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持续深化双拥共建,让黔南大地绽放“双拥之花”
时代变迁,不变的是拥军爱民的初心;岁月更替,更不尽军民鱼水深情。五年来,全州军地合力、军民携手拓展共建领域,构建形成军地合力,职责明确,上下同心,全民参与的新型双拥工作格局。支持驻军部队建设。州、县两级党委政府先后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支持州、县两级国防动员综合训练基地建设和3个民兵训练基地项目、2个国防教育馆项目建设,持续改善部队基础设施、民兵训练、应急救援等条件。“优质、快速、准点、持续、安全、保密”完成各年度军事交通运输军供保障任务,都匀军供站先后荣获“全国重点军供站”、全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等殊荣。解决官兵“三后”问题。办理“双清单”事项30余件,积极与教育、人社、编办等部门和各县(市)对接,解决90余名现役军人子女入学入托和中高考加分问题,为19名军人家属办理工作调动,着力解决部队官兵“后院、后路、后代”问题,让官兵安心服役,专职备战打仗。扎实开展双拥创建。我州福泉市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九轮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的县级市;李毅被评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个人”,王焱刚被评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都匀、龙里等6县(市)被评为全省第九届双拥模范城(县),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都匀军供站等6家单位被评为全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四是强化双拥宣传报道。每年“八一”期间,联合州委宣传部出台双拥宣传方案,协调各级媒体、各部门、企业加强双拥宣传,开设“军功章的故事”“退役军人故事”“双拥在黔南”等专栏,宣传韦步远、吴应松、潘凤师、鲁文贵、王焱刚等在国防强军事业、乡村振兴及平安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事迹,累计发布文章400余篇次,创作发表与黔南驻军、退役军人相关等双拥主题短视频作品120余条,全网浏览量超5亿人次,进一步厚植军爱民、民拥军的思想根基和群众基础,形成全社会崇尚英雄、关心国防、尊崇军人的鲜明价值导向。
回首过去,我们无比自豪。在“全心全意为退役军人服务”的奋进之路上,黔南州退役军人事务局做到了脚步坚实、政策落实、举措有力、成效明显,退役军人的一声感谢、一个敬礼,都饱含着全体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默默奉献。
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信心百倍。我们将认真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结合黔南州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实际,加快推进全州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明其所往,知所趋赴!黔南州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