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旅游发展委员会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计划

法定主动
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
公开年报

黔南州旅游发展委员会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 2018-02-12 14:52 字体:[]

 今年以来,以承办第十二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以旅游景区的提质升级为抓手,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产品建设,加大旅游营销力度,加大旅游服务提升,全面完成了2017年旅游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2017年工作总结

 (一)景区提质升级迈出新路子。突出“天眼平塘”和荔波推动景区提质转型,为全州乃至全省旅游做示范。一是围绕“天眼平塘”,彰显科普旅游。按照建设世界一流天文小镇的要求,编制了“三县六镇”区域协同发展规划,整合区域天文科普、地质科考等旅游资源,打造科普旅游带;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配套建成FAST观景平台、天坑景区、天幕商业街、星空游乐场、中国天眼迎宾馆、星辰天缘大酒店等科普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利用声、光、影等现代科幻元素和天文物理、天体宇宙、航空航天等元素融合,建成天文博物馆、体验馆、时光塔等科普旅游体验产品。目前,平塘已荣获国家科普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科技旅游基地、国家地质公园等称号,现正整合平塘国家地质公园、罗甸三叠纪大贵州滩、惠水燕子洞等,捆绑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平塘—罗甸—惠水—贵阳天文科普旅游带初现雏形。二是围绕“世遗旅游”。荔波单景区扩容提质就投资81亿元建设21个项目。大小七孔游客集散中心、梦柳布依风情湾、月亮湖湿地公园、智慧旅游集散中心、邓恩铭故居陈列馆、樟江景观带、冰雪水世界主题乐园、果园公路、驾欧旅游小镇等一大批项目已建成,同时实施县城整体绿化、亮化景观,荔波县城“颜值”“气质”实现跃升,世遗品质大力提升。三是其他县(市)也按照提质要求,打造了系列旅游产品。都匀建成毛尖小镇、汉唐影视城、三线文化园等景区;独山推出净心谷、天洞、毋敛古国等景区;龙里双龙小镇,福泉古城、黄丝布依寨,等等各展风采。

(二)旅游品牌创建和服务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一是创“A”评定和申报工作实现新突破,瓮安猴场千年古邑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有力推进;新增3个4A级和13个3A级旅游景区。二是旅游厕所取得新突破2017年我州共新增旅游厕所建设任务116座,第三卫生间计划建设任务12座。截止到12月底,旅游厕所完工121座,完成率104.31%,第三卫生间完工12座,完成率100%。完成投资7328.6万元。三是旅游智慧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平塘智慧旅游系统已投入使用;荔波智慧旅游系统正在逐步完善;独山智慧旅游平台已投入试营运。其他县(市)在谋划筹建。四是大力推进“旅游+”。都匀市螺蛳壳、独山县净心谷、瓮安县建中欧标茶庄的“茶叶+旅游”项目;龙里县深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获批省级旅游集聚区;贵定阳宝山注重“宗教+旅游”文化提升,创建禅修养身养心度假区。同时,依托我州13个省级农业产业园、7个州级农业产业示范园打造了一批融培育、栽种、采摘、观光、餐饮、购物、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农业+旅游”基地。通过积极申报,黔南州6家村寨获批贵州省甲级乡村旅游村寨(全省总批19家)、4家经营户获贵州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经营户(全省总批13家)、8家客栈获贵州省精品级乡村旅游客栈(全省总批25家)的荣誉。

(三)旅游营销取得新进展一是坚持走出去。先后赴广州、深圳、重庆参加产业扶贫招商推介,赴义乌开展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展,集中展示马尾绣、毛尖茶等特色旅游商品,赴武汉、北京等参加旅游博览会,组织在西安3所高校开展校园市场精准营销,到合肥开展避暑主题营销推介,组织路演4场,同时发布对10个火炉城市的优惠政策活动,赴广州参加广东国际旅游博览会暨投融资洽谈会,共有23个项目,投资总额380亿的旅游项目纳入广东投融资手册。二是请进来。近一年来,先后邀请了云南红河州旅游局、四川攀枝花旅游局、河南郑州市旅游考察团、重庆万盛地区旅游考察团、广西柳州市旅游局,贵广高铁经济带地区的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200多家企业和单位到黔南考察踩线,洽谈合作,扩大合作面,拓展合作的深度。三是投放硬软广告。在省内重要高速公路(厦蓉高速、贵遵高速、沪昆高速)路段新增40余处黔南旅游宣传高杆广告,在《中央电视台》、《南方卫视》、《贵州电视台》等电视媒体发布黔南旅游新闻30余条;在《人民日报》、《中国经济报》、《中国旅游报》、《当代贵州》、《贵州日报》等20余家报刊上刊发黔南旅游咨询、新闻30余次;在《人民网》、《光明网》、《新华网》、《搜狐网》、《腾讯网》、《网易新闻》、《今贵州》等20余家新闻门户网站刊发黔南旅游宣传新闻100余次;通过各类自媒体平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经济网》、《贵州画报》等微信公众号、微信、微博、H5、动画短片等宣传黔南旅游1000余次,点击量超过两千万次。

(四)旅游行业监管不断加强。开展旅游服务质量年活动,2017年,州、县旅游主管部门开展明查暗访30余次,专项督查20余次,检查涉旅企业总计418家次,其中星级酒店138家次、旅行社81家次、景区169家次、旅游车队30家次,下发整改意见468条,整改率达98%。涉旅企业自查自纠率达100%。开展全州导游员、景区讲解员专题培训,目前在岗服务的导游、讲解人员300人左右,对酒店管理、服务人员等从业人员开展了多次培训,培训人数达2545人次 

(五)旅游扶贫工作力度加大。在我州12个省级景区规划范围内共25个贫困村,涉及7635户,23384人,通过100个旅游景区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培育旅游业态、丰富旅游产品,使旅游业成为改善农村环境、引导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的富民产业。据调度,100个旅游景区建设直接带动2387户5613人脱贫。与州民宗委共同向省推荐58个村寨作为民族特色村寨。指导县(市)开展适宜从事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共培训5470人次,获得省旅发委补助培训资金154万元。继续对旅游扶贫云系统中旅游扶贫村寨调度,争取省级进行补助和组织项目实施。引导企业与惠水县好花红村、三都县都柳江旅游项目合作开发工作,共同打造旅游产品,实现带动脱贫;平塘县天坑景区建设项目、荔波县大小七孔景区游客集散项目入围《2017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将获得国家在融资、贴息贷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2017年我委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申报项目,获省级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450万元,补助村寨为都匀市平浪镇甲壤村和毛尖镇坪阳村、荔波县佳荣镇大土村和黎明关乡拉内村、平塘县大塘镇谷坝村、三都县九阡镇水懂村、长顺县代化镇睦化村、广顺镇石板村和摆所镇五星村,共9个村寨。项目资金主要用于补助村寨旅游厕所、景区停车场、景区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旅游发展环境。

(六)成功承办了省十二届旅发大会、州十一届旅发大会。从启动承办省旅发大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我州依托独特的“天、地、人”资源优势,抢抓承办旅发大会机遇,坚持平塘为“主会场”、荔波为“主战场”、全州为“主考场”的全域旅游理念,各县(市)挖掘特色,不断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接待设施,成效明显。统筹谋划全州旅游设施建设,总投资319.88亿元的52个攻坚重点项目如期建成,极大的改善了旅游基础设施。6条观摩路线、15个观摩项目,突出“天文科普旅游”“世界自然遗产游”两大拳头产品,覆盖民族文化、山水风光、人文历史等,充分展现了全新的旅游发展成果和全新的城乡面貌。按照“精办”“办精”的总体要求,充分展现了我州注重统筹调度、创新理念、系统谋划、突出重点、宣传策划、会务保障办会质量和水平。黔南州第十一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于2017年8月25日、26日在独山县顺利召开。大会以“悠悠独山·醉爽天堂”为主题。重点推出了净心谷景区、毋敛古国景区等景区。

(七)旅游经济持续增长。1.增比进位相关指标完成情况。全州全年预计实现旅游收入862.35亿元,同比增长43%;预计实现旅游人数9191.3万人次,同比增长37%;预计接待外省游客4595.65万人次,同比增长53.42%;预计接待入境人数2.05万人次(由于2017年6月份省旅委对入境人数口径做了大幅调整,与2016年的数据相差大,所以无法测算入境人数的同比增长)。预计全年旅游收入超过年初政府工作目标(844.26亿元)18.09亿元,接待外省游客超过年初政府工作目标(4502.75万人次)92.9万人次。2.GDP相关指标完成情况。旅游GDP相关指标由“住宿业营业额发展速度增速”、“餐饮业营业额发展速度增速”两项指标组成,纳入统计对象为年主营收入达200万以上的企业。其中,星级以上宾馆2017年1-11月住宿营业额41485.695万元,同比增长31.5%,餐饮营业额35598.679万元,同比增长45.5%3.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固定资产投资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全年我州预计旅游固定资产投资155.34亿元,同比增长112.59%,超过目标任务51.26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化程度低,从规划审查情况来看,旅游项目同质化比较严重,部分项目定位不够清晰和准确;二是旅游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在信息覆盖、智慧旅游、交通便捷、配套便利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特别在旅游旺季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服务设施人性化、便利化程度较低;三是宣传营销整合力度不足,宣传碎片化,没有形成旅游形象、服务、内容统筹推进的营销格局,特别是入境旅游市场开拓力弱,对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影响作用较小。四是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力度不够,旅游机构职能弱,全州旅游处于自发的点状分布,无法形成合力,人员严重不足,部分县(市)仅有2至3人开展旅游业务工作,运转难度较大。管理缺位,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发展涉及多部门、多领域、多行业,但出于种种原因,旅游部门统筹协调管理抓手不足。

三、2018年主要工作思路

  我们将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旅发委的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2018年,力争实现省下达的游客接待量增长30%以上、旅游总收入增长35%以上、入境过夜游客增长15%以上、国内过夜游客增长15%以上;完成2018年旅游旅游厕所建设等工作任务。以“着力系统的建立宣传和营销机制、着力系统的改造提升一批重点旅游景区景点、着力系统的谋划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着力系统的完善配套旅游基础设施、着力系统的按旅游+的理念培育旅游配套产业、着力系统的优化城乡旅游综合功能、着力系统的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着力系统的推动实施旅游精准扶贫、着力系统的推动旅游体制机制创新改革”等九大载体为抓手,狠抓落实,推动旅游提质升级,全力打造区域综合旅游目的地,促进黔南旅游“井喷式”增长。

(一)着力系统的建立宣传和营销机制。一是围绕重点客源市场,按照“以销定产”的要求,加强产品开发和宣传营销。围绕主要境外客源地,制定优惠政策,精准营销。利用外事、商贸、文化、体育、侨务、对台等平台开展旅游营销,并纳入州县(市)领导出访体系。二是打造夏季纳凉度假旅游产品到重点客源地营销;策划10万重庆人游黔南营销事件;围绕荔波梅花报春节策划一次冬季事件营销活动,吸引重点客源市场及省内其他市州游客到黔南来过年度假等。三是围绕“到贵州一定要去‘天眼’看看”,暑期学生游黔南州第十二届旅发大会、国际射电天文研讨会等节会策划多层面的营销活动。四是认真策划淡季旅游营销策略,对过夜游客和旅行社采取优惠政策,通过利益的激励,提高旅行社组团的积极性,使淡季不淡。

(二)着力系统的改造提升一批重点旅游景区景点。一是启动建设绿博园、欧洲乐园、贵定农耕文化园第一批重大项目,继续提质升级以荔波樟江、天文小镇、龙里双龙小镇为核心的一批重大旅游项目,要发挥其综合带动功能,打造成为黔南旅游新的增长极和全省旅游示范项目(景区)二是各县(市)要完成一个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或提质升级,确保对外开放。

(三)着力系统的谋划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一是打造贵阳-惠水-罗甸-平塘天地奇观星空探秘之旅二是打造贵阳-都匀-三都-荔波-独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之旅

(四)着力系统的完善配套旅游基础设施。一是州级集中力量启动打造从龙里经惠水、长顺、罗甸、平塘、独山、荔波、三都、都匀、贵定至龙里高速旅游大环线,2018年完成,带动全州旅游串珠成线。二是荔波建设完成观光公路;都匀启动建设杨柳街大道郎寨-新火车站环线公路;平塘建成天文小镇环线公里。其他各县(市)要因地制宜要启动打造旅游环线(绿道),使每条环线都成为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线。三是上半年完成“美丽黔南”旅游网建设工作,实现“一网游遍黔南”。四是鼓励县(市)开展田园综合体、中国度假乡村、国家现代农业庄园等创建工作。

(五)着力系统的按旅游+的理念培育旅游配套产业。一是实施“一县一品”旅游商品提升工程,设计“美丽黔南”系列旅游商品。每县(市)每年重点开发1个以上特色旅游商品。二是各县(市)每年集中力量打造一种特色餐饮系列,结合特色推出一批特色主题餐厅,并做好推广。三是荔波《情醉黔之南》、福泉《梦归平越》等文艺演出节目要继续提质升级,都匀、平塘要尽快挖掘地方文化打造一台常态化演艺节目。四是围绕旅游六大要素,按“旅游+”的理念,打造一批旅游产业支撑项目,延长旅游产业链,壮大旅游经济。

(六)着力系统的优化城乡旅游综合功能。一是选择重点旅游区启动建设1个以上乡村旅游综合体。二是谋划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小镇。都匀以旧城改造为抓手,通过优化路网布局,建设完成打造一条旅游休闲茶(酒)吧步行街区,打造1-2条特色餐饮街区等。四是各县(市)围绕旅游谋划完成1-2个旅游配套项目。五是在重点乡村旅游区(点)建设和提升一批生态停车场、民俗体验馆、乡村客栈等旅游服务设施项目;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商品(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

(七)着力系统的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一是荔波、平塘各建成2处以上旅游集散中心和若干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二是推行旅游警察、旅游市场监管分局、旅游法庭的N+3模式。三是实行旅游投诉首问负责制。强化出境游保证金监管。四是加强卫生环境整治,解决一批环境脏、乱、差问题。五是各县(市)要加强与公安、统计等部门对接,统筹做好酒店客栈住宿登记和入境人数统计。2018年新统计指标数据将以公安系统登记住宿和入境人数为依据。

    (八)着力系统的推动实施旅游精准扶贫。一是完成2018年旅游扶贫任务,以旅游产业带动脱贫30704人。春节前各县(市)要完成贵州旅游扶贫云的录入和贵州省脱贫攻坚旅游子基金项目申报并合规使用等工作。二是引导旅游资源入股等运作模式带动创收扶贫;大力开发和发展旅游商品带动造血扶贫;组织宣传推介活动不少于4次。三是广泛宣传发动州内外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购物店等涉旅企业广开就业之门,吸纳一批贫困人口就业。四是统筹开展旅游培训200人次以上,每县(市)培训500人次以上。五是积极申报旅游扶贫基金。

(九)着力系统的推动旅游体制机制创新改革一是推动全州各县(市)单独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完善州旅发委对年度重点旅游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牵头会审机制。二是探索建立荔波、平塘大景区管委会,建立景区经营管理现代企业制度。三是支持县(市)创新投融资模式,培育市场主体,壮大实体经济。四是推动涉旅企业改革。五是完善一批城市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