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创新融合驱动,文旅产业再上新台阶

法定主动
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
公开年报

黔南:创新融合驱动,文旅产业再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 2025-01-07 15:17 字体:[]

    2024年,黔南州文化旅游系统聚焦“打造荔波世界级旅游景区”目标,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深入推进旅游产业化“四大行动”,成效显著。


    从数据上看,截至2024年12月,全州已接待游客已超过8000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13%的显著增长。旅游总花费930亿元,增长14%。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入境游客量实现了爆发式增长,达到了7.5万人次,同比增长288%。


    2024年,黔南旅游围绕“创新”二字出新意,多个景区亮点跌迭出,爆款不断,全年文化旅游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不仅接待游客数量与旅游收入实现了双增长,更在民族文化非遗文化进景区、特色文体旅融合活动、入境游市场拓展、部门联动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亮点频现。

    民族文化与非遗文化进景区成效显著。以荔波县大小七孔景区为试点,通过小规模、多点位、高频次的特色民族文化与非遗文化展示活动,不仅丰富了景区的文化内涵,还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据统计,这些活动累计演出超过2000场次,网络好评如潮。小七孔景区在7至9月的旅游旺季期间,共接待游客339.57万人次,同比增长10.76%,成为黔南州旅游市场的热门景点之一。


    特色文体旅融合活动引领潮流。在州级“四季篇章”活动的引领下,各县(市)结合自身特色和资源禀赋,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旅融合活动。三都“村马”火爆出圈,成为贵州又一张“村字号”IP,极大地提升了黔南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据统计,全年共举办长顺乡村戏剧节、平塘水龙节、惠水龙舟节、都匀铁人三项等系列活动4000余场次,吸引游客超过400万人次。

    入境游市场快速增长,市场化推动旅游成效显著。黔南州旅游协会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联合当地旅游企业在海外设立营销中心,组织境外知名旅行商到黔南考察踩线并销售旅游产品。这一举措不仅拓宽了黔南州旅游市场的国际渠道,还极大地提升了入境游客的数量和质量。今年以来,全州共接待入境游客7.5万人次,同比增长288%,创下了历史新高。

    各部门联动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进旅游工作。州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系统积极与州教育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气象局等部门沟通协调,推出了研学旅行、茶旅融合、餐饮规范化发展、气象服务等一系列创新举措。这些举措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还推动了黔南州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以黔云通数字中台为基础,全州69家A级景区企业全部完成入库并实现数字化管理;星级酒店全部接入数字化系统;18家收费景区完成数字化部署并实现智慧化管理。同时,通过数字底座接入住宿企业2461家;打通互联网服务商26个;连接旅游渠道服务商600余家和本地涉旅企业17388家;助力1.3万家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交易规模达到43亿元。此外,黔南州还沉淀了各类数据21亿条;资金回流79亿余元;降低佣金2400余万元;实现了显著的降本增效和提质增效。    

2025年,全州文化旅游体育工作将围绕促进旅游“强支撑”,坚持目标导向,强化品牌引领,推动融合发展,聚焦重点工作,做好要素保障,坚持以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为引领,做好“资源、客源、服务”三篇文章,用好荔波自然遗产、“中国天眼”两大世界级 IP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发展,策划举办好文体旅融合新“四季篇章”活动,精研“四季产品”、强化“四季营销”、实现“四季联动”,推动黔南旅游从生态观光向城市休闲、乡村度假、文化体验、探险研学等转变,培育一批像小七孔、中国天眼、“村马”等更具吸引力的拳头产品和核心业态,推动全州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展现黔南新风貌。